氯代碳酸乙烯酯安全技术说明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3029392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代碳酸乙烯酯安全技术说明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氯代碳酸乙烯酯安全技术说明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氯代碳酸乙烯酯安全技术说明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氯代碳酸乙烯酯安全技术说明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氯代碳酸乙烯酯安全技术说明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氯代碳酸乙烯酯安全技术说明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代碳酸乙烯酯安全技术说明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氯代碳酸乙烯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氯代碳酸乙烯酯;中文别名:4-氯-1,3-二氧五环-2-酮,氯代乙烯碳酸酯。 英文名 :Chloroethylene carbonate。第二部分:成分及组成信息组成成份:氯代碳酸乙烯酯;含量:75%80%; Cas No:3967-54-2; UN:1760 分子式: C3H3ClO3;化学类别:含卤有机杂环酮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本品不属于危险品范畴。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燃爆危险:不燃。健康危害:对皮肤有严重刺激及化学腐蚀灼伤,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膜有刺激, 误服或吞入对食管及胃内壁粘膜有害;长期吸

2、入其蒸气会引起鼻炎、支气管及肺 气肿。环境影响:对植物有影响;对水环境有影响,危害等级为 WGK Germany 3。禁 止向地表或生活污水管道直接倾倒。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就医。 吸入:不慎吸入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呼吸停止 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误服:食入误服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立即漱口后服适量蛋清,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征:不燃。闪点:230F;自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 燃烧分解产物:特殊危害

3、受攻击条件下会散出刺激性气体。燃烧后产生的危险品 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羰基氯化物、氯化氢、有毒蒸汽、气体。 稳定性:密闭容器内存放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氧化剂、碱类化合物。避免接触条件:水及空气。灭火方法:本产品不燃。根据火场着火物料性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并用泡沫灭 火剂冷却盛有本产品的容器,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 处。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个人防护:1、人员迅速撤离泄漏区至空气新鲜处;2、参与应急处置人员须佩着主动式空气呼吸器、全面罩及轻型防化服,脚 着防化靴,手带防化手套(氟橡胶质地)后方可进入泄漏现场。 清理方法:用干沙土、蛭石或不燃吸附剂混合吸收,

4、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所; 保持场所空气流通,整理后清洗泄漏场地,要防止清洗后污水流入雨水收集井。 第七部分:操作与储存1、使用者避免直接接触该该物品,不能吸入该物品蒸汽,避免长时间或重复接触。2、操作时应佩着选定的个人防护用品,保持操作场所应通风畅通。3、 该产品的包装为200L内衬聚乙烯钢桶或高强度塑料桶,内充满 0.020.025MPa 高纯氮。4、该产品存放在室温2C8C干燥阴凉库内。5、该产品不能与碱、碱类化合物混放一室。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安全防护1、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 生时,建议佩

5、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日常操作时需佩戴防毒口罩。3、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4、身体防护:头部戴高强塑或玻璃钢安全帽;身穿相应的防护服;手戴防化学 品手套;脚着防化鞋。5、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进入仓库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打开门窗通风。6、劳动保护装备受污染后,请用肥皂水、清水洗净后在避阳处晾干后妥善保管第九部分:物理与化学性质主要成分:工业级75%80%。外观:无色至淡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 1.504 g/mL at 25 C(lit.) 。折射率: n20/D 1.454(lit.)。沸点: 121-123 C18 mm

6、 Hg(lit.) 。闪点:230F。储存条件:2C8C干燥阴凉库内。熔点:;蒸汽压:;水溶性:不溶于水。溶解性:易溶于直链含羰基的醚或酯类溶剂。分子式: C3H3ClO3分子量: 122.51。第十部分:稳定性与反应性 稳定性:在密闭容器内稳定。反应性:遇氧易碳化释放出具腐蚀性酸性气体HCl;遇碱或碱性化合物易生成复 合盐;与水有氧条件易分解;遇高温分解产生HCl酸性气体。聚合:不聚合。燃烧产物:特别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羰基氯化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1、急性中毒: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2、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数据。3、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数据。4、呼吸

7、道或皮肤过敏:无资料数据。5、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数据。6、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 鉴别为可 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7、生殖毒性:无资料数据。8、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吸入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9、吸入危险:无资料数据。10 、潜在的健康影响:吸入:吸入可能有害。引起呼吸道刺激。摄入:如服入是有害的。皮肤:接触皮肤通过吸收可能是有害的。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造成眼睛严重刺激。11、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据我们所知,此化学品的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 经完整的研究。第十三部分:生态信息1、禁止向地表及生活污水管网倾倒。2、水污染危害

8、等级: WGK Germany 3。第十四部分:废弃处置1、废弃物性质:该产品属含卤杂环酮类,直接接触生物有影响;在自然界也不易被降解;也不易被厌氧菌分解;该产品易溶于直链羰基酯或醚类溶剂。2、废弃物处置方法:该产品禁止向地表或生活污水管网倾倒;处置该产品废弃 物目前仅采取将其溶解于直链羰基酯或醚类溶剂中,焚烧混合物经吸收酸性 气体后高空排放。3、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收集处置。与生产商或供应商联系确定处置 方法。第十五部分:运输信息1、(1)、储存库内温度2-8C,干燥通风;(2)、忌与氧化剂、碱类物质混装混放;(3)、包装容器为III,为增强型塑桶或内衬聚乙烯铁桶。(4)、包装桶标识

9、为XiXn。2、(1)、陆上运输车辆要盖帆布避雨; (2)、严禁在人员密集居住区行驶迟留; (3)、水上运输严禁用木船、水泥船装运;(4)、忌与氧化剂、碱类物质及食品、食品原料混装。3、发生小泄漏时可用沙土、蛭石或高分子吸附材料吸附后装入密闭容器内,大 量泄漏用挖坑容留,上用泡沫覆盖用防酸泵抽至专门容器内。第十六部分:法规信息1、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1 年2月16日国务院修订发布),化学危险 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 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 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