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301029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优秀获奖科研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新课改之后,教育的前景一片光明,教师们在教学之中越来越重视将教学内容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这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设计和开展课程。数学作为生活科目,对于开始认知世界的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启蒙性。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效的探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感悟、解决问题能力,感受数学学科的吸引力,已经成为目前数学教师教学之中的重点。 一、将数学课堂主动靠近生活,营造生活化情境 21世纪经济迅速发展,小学生们都生活在较好的家庭条件之中,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并不深刻。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

2、多给学生营造一些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好数学对于生活的巨大作用,这样不单使学生可以主动掌握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实际,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比如在学习“小学的初步认识”时,结合实际教材,教师可以营造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在写作业,突然发现圆珠笔没水了,小明到超市去买圆珠笔芯,顺便也想买一些作业本、铅笔、糖之类的东西,上面都标着价钱,笔芯是1.5元、糖2元、作业本1元、铅笔0.8元,你们帮小明区分一下哪些是小数,可以结合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样便会让學生意识到数学学习对于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刺激他们乐于学习数学,乐于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再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真正透彻的

3、理解倍数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营造了学生们打扫卫生的情景,擦黑板的是2个人,扫地的是4个人,擦桌子和凳子的人数是8人,那么请问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倍数关系呢?这样的问题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们的生活经历与数学教材相连接,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学习到了本节课的要点。 二、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问题 运用学过的知识对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进行分析,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发展。比如在学完比例知识之后,教师为了扎实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可以组织这样的教学环节增加糖水的浓度,引领学生进入糖和水添加的过程。首先,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我们要把400g的水配置成含糖量为30%的糖水,应该怎样去做,之后,引

4、导学生们分组讨论、分析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果,且还要学生们真实地去操作出此答案,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操作的趣味。再如,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讨论:现在学校之中有95%的学生都有智能手机,但是呢,学生们使用手机的功能好像都不太一致,差不多有55%的学生用来查找自己需要的数学材料、找题做、完善自己,另外有45%的学生则是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微信和QQ聊天,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们可以讨论一些,谈一谈你们的观点。经过对手机功能这种情况的讨论,不但使学生透彻掌握其百分数的概念、意义等,还让学生们意识到手机的正确运用,引导学生对生活现状进行了思考,这样比言语来表达其危害更具有教育意

5、义。 三、组织趣味教学活动,用数学知识联想生活 小学生是身心发育的初期,对世界、生活、学习都较为好奇,且学生们的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还要恰当地融入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致。因此,运用多元化的方式,用数学来联想生活是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比如在学习“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5个组,组织组与组之间的竞答游戏,看哪组学生举出的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数量最多。对于回答最快最多的一组,可以适当地予以奖励,这样便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抢答环节,比如长方体物体:课本、记事本、饮水机、便当盒、鞋盒等;正方体物体:如面包、魔方、礼物包装盒等。这样学生们通过游戏环节,自然而然地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开心的氛围中学到了应学的数学知识,达到了巩固与升华的境界。 目前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身心、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培养与感受,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生活化的教学,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目的、目标、意义等,要深入挖掘教材、学生和自己,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使学生拥有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这样才可以达到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