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简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3004726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疗法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疗法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疗法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疗法简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疗法简介经长期研究学习,我院现已经成功开展各项理疗,在次向广大患者简单介绍各向治疗方法。火罐疗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治疗疾病方法之一,它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广大劳动人 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追溯它的源流是育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在火罐的 操作上也由简而繁的多样化,如坐罐、走罐、闪罐、刺络火罐、针罐等。尤其在治病范围上, 日趋广泛与扩大,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均有很大范围的适应症。而且实践证 明,它不仅有治疗作用,更可贵的是还有预防作用。因此,火罐疗法在我固民间享有很高的 威信。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扎针拨罐子,不好去一半子。”这足以说明火罐疗法的卓越 疗效,和人们对它的

2、信赖与欢迎。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确切地体会到,它的优点是多方 面的。如果把它概括起来说,那就是治病广泛;疗效迅速;方法简便;安全经济。真是多快 好省的治病方法。1、经络的调衡作用.火罐的治病作用,则是在相应的穴位或部位上,通过火罐的负压作用,激发经络之气, 使其发挥特有的生理作用,从而调节机体平衡。2、疏通气血作用人体出现气血偏盛偏衰的不同症候。则可在相应的穴位或部位上拔火罐,使之充血或出血, 从而疏通了瘀滞,补益了不足,而趋于平衡.3、祛邪扶正的作用凡机体内外的湿热邪毒疖肿,通过火罐使之相应部位充血或出血,泻出毒血,调补正气, 使之湿热以清,邪毒以解,疖肿以消,扶正祛邪之作用4、血液流变学

3、的作用当在一定穴位或部位拔火罐使之充血或出血则使血液流出血管外,血管内血量减少,血管 内外相对平衡被打破,这些都向有利于机体方面转化。5、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火罐负压的机械性刺激刺激了皮肤感觉器,或激发了穴位的最佳信息,通过反射作用,传 至大脑皮层,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6. 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火罐的机械性刺激与充血出血等作用,使血液中a球蛋与p球蛋明显增高,从而提高 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人体防御免疫功能,具有保健作用。.五、适应症与禁忌症火罐疗法适应症,极为广泛,它不仅在临床各科疾病中均可应用,而且具有预防疾病的作 用。分述如下:内科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

4、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外科运动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以及急腹症及一般炎症。妇产科月经病、子宫及附件疾病,以及各种炎症。儿科同内外科各系统疾病。五官科、皮肤科等,都有很大范围的适应症。它不仅能治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对某些急性 疾病和较为疑难重症,亦有很好的疗效。此疗法极为安全,无绝对禁忌症,但妇女妊娠期, 腰腹部则不宜应用此法治疗。针灸疗法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循环,这就是身体 中的“气”。这种能量存在于全身的脉络中(十二经),穴位便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当一个器官过渡活跃或是机能减退的时候,能量的循环则变得不正常。经脉当中产生了 一个堵塞的地方,必须将之打通。所

5、以通过针刺则可以治疗病患,使脉络的循环恢复 正常。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法、灸法和其他针法。“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是指艾条,是一种用艾绒在穴位上燃灼 或熏慰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腰 腿疼、颈椎病、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面瘫等各种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 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艾灸的方法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 后留有瘢痕者,

6、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1) 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 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 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 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 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 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2) 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 大小适宜

7、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 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 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2.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 隔盐灸等。(1) 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 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 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

8、,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 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 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 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 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3) 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 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4) 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 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 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此外本院还开展有腰椎牵引术、颈椎牵引、刺络放血等各种中医理疗特色治疗,欢迎 广大患者来人来电咨询,解除病人之痛苦乃我医者责任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