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04月教学案例】《压强》教学案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297766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春04月教学案例】《压强》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春04月教学案例】《压强》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春04月教学案例】《压强》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春04月教学案例】《压强》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春04月教学案例】《压强》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春04月教学案例】《压强》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春04月教学案例】《压强》教学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强教学案例何冬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压强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贯穿本章的主线。它既是第五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以后学习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奠定了基础。教材突出了实验探究活动,在学生亲历探究的基础上完成概念的建立,进而明确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对压强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在一开始没有生硬的搬入压强的概念,而是通过两幅图片,让学生想想议议,为什么蝉的口器施加给坚硬的树皮的压力不大,却可以把树皮凿穿?骆驼的施加给地面的压力很大却不会陷进松软的沙子中?编者吧这两幅图片摆在书的最前面,并且以极其鲜艳的颜色放置在显眼的位置,可见是要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后得出,我们人类往往观察到的,感

2、受到的很多时候未必是力本身而是力的作用效果,而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压强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这只是为了引入压强做好的一层铺垫,为了强调压力产生的效果,教材在安排了一个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一个探究活动。在这里编者想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里特别强调物理重要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这里可以先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的举例,两手同时压铅笔或三角板的两端”在同一端轻压和重压以及不同端感受压力的效果,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再准备教材上的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引导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很多,要讨论其中一个因素对于研究问题的影响,其他因素就要保持不变。在

3、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1.压力一定,接触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接触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探究实验结束后,顺理成章的就引出了如果压力不相等,接触面积也不相等,那怎么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可以让学生思考。学生可能就会想到找物体单位面积的压力谁大谁小,这样就可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了。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引出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在单位介绍时,教材是通过公式介绍组合单位,同时在介绍压强专门的单位。在这里可以强调两个单位是等效的,通过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都可以使用公式推出被定义物理量的组合单位的,后面提到了帕斯卡,这里可以给

4、学生介绍一下帕斯卡的一些生平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对科研的一种执着追求,也可以讲一些生活确实,反过来科学家不是神而是活生生和大家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也会闹笑话也会犯错误。我个人认为物理学史是这的每个老师和学生尊重和学习的,至少应该是了解的。紧接着教材放置了一个例题。题目情景很简单,桌面上平放一本书,压力等于重力,接触面积已知。问书对桌面的压强。这个题本身很简单,但是这个题却有很多可以变化的地方,第一:压力和重力是不是一个力?压力和重力是否一定相等?什么条件下压力和重力大小相等?书竖直放置,压力是否改变,压强是否改变,什么原因导致压强改变?第二:应用公式要注意如果面积的单位是平方厘米怎么处理?接

5、触面积应该值得是哪部分面积,实际生活中接触面积怎么找等等?我觉得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在简单题目中发现新的问题,自己能够找出考点,找出重点找出难点。教材最后部分安排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材并没有用压强公式找到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而是通过想想议议里图片展示的生活实例找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并延伸到生产和生活中,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就避免了把生活化的物体问题简单转化成数学问题,而从活生生例子中,让学生形象化理解。最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教材设计的例题,均使用的是在家里能够做实验的例如第5题,我想编者的意图在于在学习完压强的相关知识后

6、,能够用实验进行验证,最终回到物理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在比如第4题,题目在设置的时候故意将履带的面积,但在计算时却要注意坦克是两条履带接触地面这样的陷阱,同时设置了坦克是一半压在气袋上,这里又设置一个学生极易犯错的地方,认为压力会减半另外一个陷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迷惑点。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弄清本节内容在本章的地位,与其它节次的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难点,进而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要考虑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少讲讲学生最想听的,精练练学生把握不准和易出错的知识;最后,要广泛阅读教学参考书、参考资料、参考

7、文献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讲解角度。挖掘教材中体现的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挖掘教材中需要展示和便于分组探究的内容,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经历合作、探究压力产生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逐步增强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2)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

8、意义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及探究活动逐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2)通过寻找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辩证的观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成一个稳定的三维底座,相互依赖,互相促进,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所以过程和方法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核心,要加强实验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目标,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

9、,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要找到教材内容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点,以小见大,才可以做到可行、有效,不可过于笼统、随意,例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等。三、重点、难点1.重点(1)压力的概念。(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2.难点(1)压力的方向,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压强概念的辨析及有关压强的计算。“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是需要学生掌握和考查的内容。“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

10、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有关。四、教学过程(一)、压力作用效果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定义。师:出示图片:(1)两只手压住笔尖和笔尾,压力相同。压力的效果相同吗?(2)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皮肤被按进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深度相同吗?(3)两个压力相同的人,有滑雪板的人能在雪地上滑行,没有滑雪板的人却陷在雪地里。这是为什么?师: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

11、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说明:此环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能够用物理语言表述生活现象的语言描述能力;使学生掌握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提问的技能。)(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1猜想:师: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回答: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师: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师: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

12、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说明:教师边启发边演示完成任务,设计实验要解决三个问题:显示什么,如何显示?控制什么,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如何改变?通过这样的程式化的锻炼,可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进行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生: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说明: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4请同学们说出实验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教师追问:如何控制压力不变和受力面积不变的?5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

13、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我们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板书: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压强及压强的计算 师:相同受力面积,可以比较压力大小,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谁更明显。相同压力,可对比不同的受力面积,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师:当压力大小不同,受力面积不同,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说明: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下定义的研究方法。板书: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引入压强的概念后,应对压强的定义、压强的符号、单位、压强的公式、压强的物理意义进行学习和梳理。为让学生对压强的大小进行直观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份报纸对折后平铺在地上对地面的

14、压强就为1pa.师板书并讲授:公式:pF/S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1Pa=1N/m2例题:质量为45kg的一位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示:应用公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师:总结应用压强公式时注意F=G,这步不能省略,因为压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这里的相等只是大小相等。还应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受力面积的大小。 (四)、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师:由pF/S可知,增大或减小压强得思路有哪些?生:增大或减小压力,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师:阅读课本“想想议议”试举例说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我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充分体现了物理是有用的。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回馈于生活。在本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概念上,学生对重力和压力的区别还不够清晰,需要进行举例练习作图强化。对于柱形固体对地产生的压强可以在练习中进行拓展。物理课堂需要立足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应让物理多于生活结合,让物理走进生活,改变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