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2953710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1、开挖深度未超过(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A:3m B:4m C:5m D:6m C P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 )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A:甲方 B:乙方 C:丁方 D:第三方 D P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3、监测项目初始值应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 )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A3 B4 C5 D6 A P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4、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

2、基坑开挖深度( )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 A3 B4 C5 D6 A P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5、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 )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A目测 B测量 C检查 D计划 A P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6、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 )。A疏松 B加密 C放宽 D缩小 B P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7、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竖向布置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

3、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监测点竖向间距一般为( )m,并不宜少于3个。A58 B25 C810 D1113 B P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8、锚杆轴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最大拉力值的( )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A 1.2 B1.3 C1.4 D1.5A P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9、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标埋设稳定后进行,稳定时间不应少于( )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A 1 B 2 C 4 D 6A P2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0、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抓住( )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

4、目配套,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A 重点 B 关键 C特殊 D细小 B P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1、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中属于( )A 甲级 B 乙级 C 丙级 D一级A P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2、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0)不应小于( )A 1.0 B1.1 C1.2 D1.3 A P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3、 人工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 )A密填土 B 冲填土 C砂填土 D碎石 B P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4、 膨胀土为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

5、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 )的粘性土 A 40% B30% C20% D25% A P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5、湿陷性土为在一定压力下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 )的土。A0.015 B 0.01 C0.009 D0.008 A P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6、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平均值及( )。A特殊值 B 差值 C和值 D特征值 D P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7、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 )、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A 地基剪力 B 地基切力

6、 C 地基剪切力 D地基承载力 D P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8、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 )。A0.4m B0.5m C 0.6m D0.7m B P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9、当地基( )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时应按软弱地基进行设计。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处理。 A压缩层 B持力层 C剪切层 D平层 A P3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 ( )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当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

7、土等特殊性土时,设计采用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应满足处理后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技术要求。 A简单地基 B复合地基 C浅地基 D深层地基 B P3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1、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 ( )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A 简单地基载荷 B 浅地基载荷 C复合地基载荷 D深层地基载荷 C P3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2、 ( )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A 条形基础 B 独立基础 C 筏形基础 D 浅基础 C P5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3

8、、 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柱下受( )的要求。A 冲切承载力 B剪切承载力 C 斜承载力 D正承载力 A P5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4、 ( )除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外,尚应验算距内筒和柱边缘h0处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当筏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A 梁板式筏基 B平板式筏基 C浅地基 D 独立地基 B P5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5、 ( )底板除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外,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A 梁板式筏基 B平板式筏基 C浅地基 D 独立地基 A P5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6、 梁板式筏基基础梁和平板式筏基的顶面应满足底层柱下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9、。对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的高层建筑,验算柱下基础梁、筏板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对柱轴力的影响。A 8 B 9 C10 D11 B P5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7、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 )设计要求。 A 土压力 B 剪切力 C 承载力 D压力 C P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8、 柱下( )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A 桩基础 B浅基础 C筏板基础 D独立基础 A P6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9、 ( )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根据基坑工程

10、的设计、施工及使用条件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 A 桩基工程 B基坑工程 C基础工程 D房屋工程 B P7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 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 )进行,不得超挖。基坑周边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施工垫层,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A设计要求B设计规范C设计值D规范值 A P7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二、多选题1、监测方案应包括(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A:工程概况B:监测依据C:监测目的D:工

11、程合同 ABC P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2、监测结束阶段,监测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 )资料,并按档案管理规定,组卷归档。A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B钢筋验收记录 C阶段性监测报告 D竣工报告 AC P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3、 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需要进行专门论证的有( ):A.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的基坑工程;B 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C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实施的基坑工程;D房屋建筑工程ABC P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4、监测结束阶段,监测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以下( )资料,并按档案管理规定,组卷归档。A竣工资

12、料 B基坑工程监测方案;C测点布设、验收记录; D阶段性监测报告;BCD P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5、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 B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C 固定的观测人员D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 ABD P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6、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B 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C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 D 对监测数据进行计算 ABC P3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7、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有( )。A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B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C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D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小的新建建筑物 ABC P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