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实验复习第一部分:教材基本实验一、显微观测类实验:(1)用显微镜观测多种多样的细胞b (2)观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c(3)观测细胞的有丝分裂b (4)观测细胞的减数分裂a(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操作环节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将要放大观测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2、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两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停止下降2)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而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3)目镜的放大倍数和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和镜头长度成正比4)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亮度野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视野范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低倍镜小多亮远大4、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二)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环节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用滴管在中央加一滴清水→用镊子将材料放在载玻片水滴中并展开→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净的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水滴,再慢慢放平 (三)教材实验:I观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称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不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因此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不不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本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材料用品: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3、措施环节:(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2)低倍镜下观测原生质层位置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4)低倍镜下观测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测细胞与否发生质壁分离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6)低倍镜下观测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测与否质壁分离复原。
4、实验成果: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渗入作用发生的条件:半透膜、膜两侧的浓度差书P60图)实验注意事项:1、 为什么选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成熟的紫色大液泡,实验现象明显且易于观测2、 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做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吗?为什么?不能,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成熟的大液泡,没有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3、 哪些细胞适合做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液泡中有色素,便于观测4、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因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也许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1、判断细胞的死活:将待测细胞置于蔗糖溶液中进行镜检,如果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则是活细胞;如果不发生质壁分离,则是死细胞2、测定细胞液浓度的范畴:将待测细胞置于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中并分别进行镜检,则细胞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之间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将不同植物置于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镜检,根据对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的比较,判断细胞液浓度(即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4、比较一系列溶液的浓度的大小:将同一植物的相似成熟植物置于未知浓度的溶液中进行镜检,记录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并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5、鉴别不同浓度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将成熟相似植物细胞置于不同种类溶液进行镜检,如果只发生质壁分离,阐明是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蔗糖);如果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则阐明是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KNO3)。
II观测细胞的有丝分裂1、实验原理(1)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用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的通过在显微镜下观测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判断这些细胞各处在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2)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将染色体(或染色质)染成深色2、材料用品(1)洋葱(或大蒜)根尖(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等(3)解离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4)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3、实验过程(1)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前3-4天培养洋葱,待根长到5cm(2)装片制作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措施时间目的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分钟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来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分钟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获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中的玻璃皿中染色3——5分钟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坡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助于观测4、观测(1)先在低倍镜下观测,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测 先找到中期细胞,然后找出分裂中期、前期、后期、末期、间期的细胞,观测各时期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3)填写登记表细胞周期样本1样本2总数每一时期的细胞数/计数细胞的总数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计数细胞的总数*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什么要常常换水? 增长水中的氧气,避免根进行无氧呼吸导致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由于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什么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什么? 由于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由于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压片时为什么要再加一块载玻片?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避免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测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因素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 (6)若所观测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因素是什么?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7)为什么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由于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在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由于高倍镜所观测的实际范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8)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由于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9)所观测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由于所观测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0)观测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由于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1)若观测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因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在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III观测细胞的减数分裂一、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测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辨认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比较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二、实验材料蝗虫的精巢二、物质分离鉴定类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b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I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映鉴定成分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实验材料苹果、梨花生种子豆浆或蛋清实验药物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0.1g/mLNaOH,0.05g/mLCuSO4苏丹Ⅳ染液0.1g/mLNaOH,0.01g/mLCuSO4实验现象砖红色(Cu2O)橘黄色紫色实验环节制备样液→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测徒手切片→苏丹Ⅲ染色→50%酒精去浮色→制作装片→显微镜观测制备样液→双缩脲A试剂→双缩脲B试剂→振荡→观测实验注意事项:1、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选材:含还原糖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不适宜选用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成果颜色的变化斐林试剂: 配制:0.1g/mL的NaOH溶液+ 0.05g/mL 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50-60℃水浴加热2、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分子中具有诸多肽键,在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映1)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期先加A液后加B液;(2) 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映的真实颜色3)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映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映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试剂的成分0.1g/mLNaOH溶液0.1g/mL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0.05g/mLCuSO4溶液0.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与否混合等量混合后再滴加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后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与否加热水浴加热不加热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测→橘黄色(或红色)脂肪颗粒)I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无水乙醇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2、过程:(剪碎绿叶→研磨→过滤→画滤液细线→纸层析)3、成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宽(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