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291491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在教学创新设计中,我选取的教学内容是新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为了适应六年级学生的教学,对原内容进行了改进和拓展,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和学习要求。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

2、习的。在四年级的教学中,教材对学生的教学目标高度降低,只要求学生了解等量的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溶解食盐的份数,对具体溶解克数的数字并没有作要求,考虑到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智力和能力上已经比四年级的学生提高了不少,所以必须对原教学要求作出必要的修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设计出适合自己操作的研究计划并探究出精确的数值。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二、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2、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

3、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三、教学重点 :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 :、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四、教学准备1、学生材料:食盐、小勺、筷子、烧杯、量筒、牙签、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2、教师准备:食盐、小勺、玻璃棒、量杯、牙签、电子秤(天平)、量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五、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对比实验:教师准备相同量的盐(一平勺),不同量的水(一杯10毫升,另一杯20毫升),请

4、一生和教师一起进行食盐搅拌。、观察实验结果:全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提出问题:水溶解盐的本领使有限的,这个本领和什么有关?(水的温度、水的多少、放入水中的盐的多少)、控制变量,引入课题: 水的温度设定为常温(测量结果为水温14摄氏度),水的多少设定为100毫升,盐的多少由实验小组自己控制,探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板书课题)2、讨论交流,制定方案。、要求:(1)使用桌上的实验材料 (2)思考:怎么做这个实验可以研究出“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 (3)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得出精确数据。(4)用简单的文字或简图记录在实验方案纸上、小组内讨

5、论,制订实验方案,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点拨指导。(1)准备怎么做?怎么称?(2)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得出的数据是精确的?(3)使用天平时要注意什么? (4)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各个实验小组修正自己的实验方案。3、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各个实验小组根据自己修正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4、分享结果,分析数据、学生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数据,汇总制成统计表。、师生共同分析统计表,得出九个实验小组的数据平均值。、各个实验小组对比平均值,分析谁的误差大,找到数值最高和最低的小组。、展示数值最高和最低的小组的

6、实验成果,分析误差偏大的原因。(数值最高的小组杯底还留有大量的盐粒没有完全溶解,而数值最低的小组杯底的盐粒继续搅拌还可以溶解,还可以继续放盐。)、因为有了这几个偏小的数值,所以我们现在得出的平均值有可能偏小,精确的数值应该是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大约36克盐。5、回顾总结,延伸拓展。、由此可见,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渗透饱和度的概念) 、课后继续研究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味精,多少克糖? 、思考:100毫升水里能溶解的各种不同物质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六、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设计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

7、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特别是开课的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到一定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初步感知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接着提出“那么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这一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新颖独到。本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设计与操作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多是让学生依照一种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容易禁锢学生思维,结果往往是学生多按单一方式探究。而本课却能在课堂上提供充分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不限制学生

8、的思维,结果各个实验小组的学生设计出了适合自己操作的不同的实验方案:有的是称一份食盐放一份,最后算总的放入食盐量;有的先称出一平匙盐的重量,再计算放了多少平匙食盐最后用克数乘以勺数得出一共放了多少克食盐;还有的先称出放盐之前水和烧杯的重量,再称出放盐之后盐水和烧杯的重量,两者相减得到放入食盐的重量等等,将难点变成了亮点,充分体现了教师设计上的匠心独具。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是十分细致到位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了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首先是提出了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比如怎样放盐?什么时候停止放盐,盐加到后面为什么要少量的加?如果没有完全溶解怎样计算放入的食盐量。其次是对实验操作的

9、方法指导详细,比如使用天平称盐时,在托盘里垫一张纸,保护托盘不受腐蚀,同时提问学生:这样称出的重量是什么和什么的重量?一个小小提示可见教师的指导的细致。再比如搅拌的方法,虽然原来学生学过,但葛老师在实验时不忘再次示范和提示学生,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正是教师这种细致的指导,保证了学生实验的成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可以说是一节真实有效的好课。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缺少了预测这一环节。面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的预测,是为大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且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的理解做铺垫的,少了这个铺垫,后面教师的总结就会显得很突兀。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来评析,就是缺少了基本问题,只有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