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2850214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与教学操作-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平平一、正确理解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正确理解与处理学校大众体育与学校竞技运动的关系,有利于端正体育教学的思想行为。竞技运动是以挖掘人的最大潜力为目的,它所追求的主要是技术的完美和成绩的提高,而不是以健身和提高人的整体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甚至还可能要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它是为少数有运动天赋和兴趣爱好的运动员服务的,是按照竞技体育训练规律施教的,培养的是运动精英,是层层淘汰式的精英教育。而学校体育教学即学校的大众体育,则以增进学生的整体健康为主要目标,是按照体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但在学校大众体育的教育

2、中,可以发现体育特长生、爱好者,对这些有志于竞技运动的学生,可推荐或组织到学校竞技运动的训练中去,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战胜对手。竞技运动的高手,反过来可为大众体育的学生所欣赏和推崇。因此,弄清楚学校的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有利于教师端正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思想与行为。如选择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内容和方法,应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二、体育课程计划1、水平-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水平一-一、二年级水平二-三、四年级水平三-五、六年级水平四-七、八、九年级水平五-十、十一、十二年级水平六-发展性目标2、目标统领教学内容(课改方向) 也就是由选择内容去达成目标 这里的目标就是体育课标

3、里标注的具体目标(见课标) 由此形成单元教学计划如:“通过多种练习发展有氧耐力”这个目标要达成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选择800米以上的耐久跑、1分钟以上的健身操或跳绳、游泳、球类运动、骑自行车甚至骑马等内容。 选定内容后便形成了单元教学计划,再根据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课时教学计划。三、教学设计在遵循规律的框架下,进行变动。也就是规范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教学常规。健全体育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练行为的突破口。那么,如何规范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常规进行教学设计呢?第一、 体育教师教学要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有体育教材和教参等必备的教学工具书。第二、 学校要有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和配备必备的体育器材。不

4、能上成全是徒手的体育课。第三、 体育教学备课(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主要是课标里标注的目标。教学内容:要根据学校资源条件、师资技能、符合学生身心年龄特点选择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一般是技术动作的结构。要围绕重点搭配教材,上下衔接、过渡照应进行组织教学。教学难点:主要是体能、心理方面的因素。教学准备:1、检查场地器材、设置安全预案;2、布置场地器材、划线; 3、体育骨干培养培训等。第四、根据运动的生理活动变化规律加以规范体育课堂结构。(一)、开始部分:由原来的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清点人数、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内容、检查着装、处理见习生、提出要求等较重成分的被动教育,转变为由

5、体育值日生整队集合、清点人数、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让体育值日生谈组织队伍的感想、其他同学谈看法、教师对其点评(即“自评、互评、师评”,简称“三评”)教师宣布本课内容、检查着装、处理见习生、提出要求等的较多意义主动教育。(二)、准备部分:由原来的教师带学生慢跑步或徒手操或做已会游戏的被动教育,转变为由体育值日生或体育小组长带同学慢跑步或徒手操或已会游戏教师让体育值日生或体育小组长谈组织练习的感想、其他同学谈看法、教师对其点评(即“三评”)教师补充专项准备活动的主动教育。(三)、基本部分:1、复习上次课的有关内容或检测上次课的作业情况。2、对新教材:一种形式为演绎的方法:对正确的结论动作技术由教师

6、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比纠错学生正确练习、巩固练习、逐步提高的学练演绎过程;另一种形式为归纳的方法(课改所倾注的方法):根据教师或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学生体验动作(进行发散思练、自主学、思、练、评)展示(个人的或小组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敛思学练动作的归纳过程得出正确动作,再演绎正确动作、逐步完善动作质量的过程(其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要有“三评”,这一过程也是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归纳与演绎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3、设置8分钟左右的“体能课课练”,特别要注重各年龄段身体素质敏感期的体能练习。(四)、结束部分:1、

7、整理活动一般为师带生练。2、小结一般采取让学生对本节课谈收获、找差距、说感想、谈看法、提建议,然后教师对课梳理总结(即“三评”),温故知新。3、布置作业。4、收拾场地器材,下课。以上体育教学常规规范的建立,让学生逐步形成学练习惯,以至对其学练行为可以随时进行自评、互评。同时,我们认为“三评”应成为每一节课中某一重点学练内容的归纳常规。第五、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注意合理安排,精讲多练,一般情况下一节课老师在集中讲解的时间总和不超过5 分钟,(在分组练习或个别指导时可以多一些讲解),其绝大数时间要让学生参与练习。我们认为在当前新课程下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学法,教师的教在于导,

8、导是主线,学生的学是主体,学生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自学、自练、自评,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是组织设疑、启导、引导、帮助、定向、精讲、点拔、示范、巡回辅导等。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活动要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并要达到一定的运动密度,以体现体育课程性质。而教师的组织引导活动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第六、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关系的处理。教师的导要服从于学生的学、练、评,学生的学、练、评要遵循教师的导。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由下图可知: 要想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益,必须双方投入,片面强调哪一 教师 方或削弱哪一边都会降低教育效果,切忌走两个极端:一种 效益是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灌输式”的教

9、法,上成“被动 学生式”的体育课;另一种是过高估计学生的自主能力的放纵倾向,上成“休闲式”的体育课。 第七、要注重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设计,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进一步发散思维进一步收敛思维的循环发展,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八、要注重归纳与演绎的设计,并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的循环发展,使以往过重强调“教为重心”、“教师中心”的填鸭式、注入式、传习式的由教师和学生比较习惯讲解或学习现成的结论与现今较重视实证和归纳的思维方式相互转换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体现素质教育

10、对学生的体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九、要注意一节课的动作技术细节或环节的把握与单元技能进展相联贯的规律,注重提高运动技术动作的质量。 第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的生理活动变化规律等,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融入课中,探索获得进步幅度与成功体验的过程,也是“汗(运动要出汗)”、“会(所学技能要会)”、“乐(心里要舒服)”的过程,让学生从中学有所获、练有所得。第十一、每节课的运动生理变化为:在实施正确练习或体能练习时,学生的运动量达到最高峰,并可出现超量恢复现象,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以起到促进体质增强的作用。第十二、体育教学要注意各班级上课的场地划分与照应,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练习活动要尽量控制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也便组织教学。 第十三、体育课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学练的习惯,丰富他们的运动的实践,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生学练的能力。 可借鉴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先上后学”体育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