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 课题:《与朱元思书》 【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教学重点、难点】1. 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用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应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训练中,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游览了富春江美景以后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体会作者向往自然美景,厌弃社会世俗意欲归隐的思想,则是教材的难点2.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从、任意、奔、轩邈、经纶、柯” 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鸢飞戾天”两句话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课下注释中最基本的词义有了一定的感知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课下注释和手中的《古代汉语词典》疏通文义2.对于学困生,文言词语积累较少,对课文中有些句子理解上可能有些难度, 对于写景状物的手法存在一定问题,对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存在困难.【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从、任意、奔、轩邈、经纶、柯”2. 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 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写景方法,感受和想象文章描绘的美景4. 准确理解“鸢飞戾天”两句话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向往自然美景,厌弃社会世俗意欲归隐的思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构建动场】: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入手,引出作者吴均作者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南史》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另著有《续齐谐记》,是当时志怪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文字明净可观,其中“阳羡书生”一则,情节奇幻,为人称赏。
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一】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的划分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倾听,注意字音、节奏,听完后纠正3.教师范读课文,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节奏,学生注意倾听4.齐读课文要求学生坐直、端起课文,大声朗读设计意图】此活动为了达成教学目标2“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学生活动二】疏通文意1.先个人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2.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可向老师请教3.提出疑难,全班解决4.教师提问关键重点词句设计意图】此活动为了达成教学目标1中的“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从、任意、奔、轩邈、经纶、柯”和教学目标2中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过渡语:疏通了文意,我们已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些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三、【交流探讨】 研读课文【学生活动三】朗读课文,勾画文中写景句子,体味作者写景方法1、默读课文,勾画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进行背诵2、利用批注法对优美句子进行批注教师示例:、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批注:总写山水的特点,总领全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批注:从视觉角度写水,重点表现水的清澈,“千丈”利用夸张写出了水清澈的特点,生动形象学生活动四】品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研讨教师根据时机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出示:吴均生活时代背景及相关材料1、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2、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3、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小结:吴均生于乱世而渴求建功立业,在无数次碰壁之后,转而欣赏自然山水,美丽的自然风光既陶冶了性情更成为作者的知音,难怪其有归隐之志四、【综合建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文章内容以及吴均的经历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你赞同吴均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吗?教师在学生发言之后小结:人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了解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其所处时代特点。
言为心声,我们反复诵读文章再结合对时代特点的把握就能洞察作者内心的奥秘牢记这一点,有利于我们迅速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五、【当堂检测】(利用投影仪投出,学生做在笔记本中)1、解释划线词语含义(4分)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窥谷忘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文:清拔有古气,吴均体 奇山异水 寄情山水 情:向往自然,厌弃世俗 天下独绝 意欲归隐【布置作业】A层:背诵全文,在记录本上整理本节课的重点词句B层:借鉴本文写景方法,也用书信格式,仿写一篇《与吴均书》,介绍一下我们济钢鲍山景致第二课时(巩固测试课)21与朱元思书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文学常识填空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________代__________家出身贫寒,好学有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见长,文辞清新有骨气,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二.重点词语积累1、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 风烟俱净 ② 任意东西 ③ 猛浪若奔 ④ 负势竞上⑤ 互相轩邈 ⑥ 望峰息心 ⑦ 横柯上蔽 2、指出通假字并解释:① 蝉则千转不穷: ② 窥谷忘反:3、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义1)鸢飞戾天者 今义:暴戾、乖张(怪僻、不讲情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2)经纶世务者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如:满腹经纶 ) 古义: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穷" ① 蝉则千转不穷。
) ②欲穷其林( )③穷困潦倒( )(2)"绝" ① 猿则百叫无绝( ) ②哀转久绝( ) ③ 天下独绝( ) ④以为妙绝( )⑤来此绝境( )(3)“奇” ①明有奇巧人 ( )② 奇山异水 ( )③八分有奇( ) (4)“许” ①一百许里 ( ) ②时人莫之许也( ) (5)“上” ① 负势竞上( )②横柯上蔽( )(6)“若” ① 猛浪若奔( )② 若为佣耕( )③ 若士必怒( ) ④ 孰若孤( )(7)“甚” ① 急湍甚箭( ) ② 王之蔽甚矣( )(8)“负” ① 负势竞上( ) ②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③ 难分胜负( )5、解释加点词语①风烟俱净( ) ②共色( )③从流飘荡( )④ 缥碧( )⑤ 急湍甚箭( )⑥寒树( )⑦直指( )⑧ 泠泠作响( )⑨相鸣( )⑩嘤嘤成韵( )⑾千转( ) ⑿窥谷忘反( )⒀横柯上蔽( )⒁ 在昼犹昏( ) ⒂ 疏条交映 ( )三.翻译句子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⑦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朗读节奏划分(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各1处,共2处)(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划1处) (3)水皆缥碧 (划1处) 五.内容理解 1、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3、分析下列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