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管道系统管理规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280772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管道系统管理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排水管道系统管理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排水管道系统管理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排水管道系统管理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排水管道系统管理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管道系统管理规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排水、管道系统管理规定一、安全用水、供水管理制度 根据市安全用水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辖区内的具体情况,对供水管理规定如下: 1、凡属辖区范围内的供水系统(即自来水公司向辖区供水总表以内的)一律由管理公司管理。 2、用户出门前应将水阀关闭,避免发生事故。 3、用户不可随意更改供水管道。 4、有以下现象的均属偷水行为,管理公司将按下列规定处理: (1)私自装表接水或绕表接水者,除当场停用,按最大流量和使用时间加倍追计水费外,还要赔偿大楼损失。 (2)私自启动水表的封印影响准确计量,除按用水量和使用时间加倍追计水费外,赔偿大厦损失。 (3)私自启用水表的,不管停用时间长短,除按用水量和使用时间加倍

2、追计水费外,赔偿大厦损失。 5、用户违反安全用水规定,拒绝物业管理公司维修人员检查,不采纳安全用水意见及措施而造成事故,影响供水系统或对其他用户造成损失的,按实际情况赔偿损失。 二、大楼节水、用水措施 1、严格按照节水办所批复的用水量用水,不超标用水。 2、在各洗手间、茶水间张贴节水标语,加强用户节水意识。 3、安装感应式或延时式水龙头,防止用水后不关水源。 4、定期抄录总水表读数,发现读数异常增大,马上追查原因。 5、做好地下水池、屋面水箱、冷却水塔水池、膨胀水箱的防漏措施。 三、物管部停水、限水管理制度 1、所有的停水、限水审批权限为工程经理以上。 2、收到政府部门有关停水通知或决定需停、

3、限水应立即报告总经理,至少提前24小时书面通知受影响用户。 3、主管管理员应安排足够的人员处理停、限水工作。 4、停水前应将地下水池注满。 5、停水期间工程人员应每两小时巡查一次地下水池水位,发现水位过低应关闭水泵以免水泵吸空,并立即通知受影响的用户。 6、当值人员应将停水、限水情况记录在当值日志上。四、给排水系统运行管理规定 1、保持水泵房通风换气,环境卫生清洁。 2、每班检查水池的水位是否正常,水池盖必须锁好,无关人员不得借用钥匙。 3、每班检查泵房供电是否正常,所有阀门应处于开启或关闭的正常状态。 4、每班将转换开关转到手动位置,用手动试验主泵和备用泵运转是否正常,然后将转换开关转回自动

4、位置。 5、定期检查水泵、电机的紧固螺丝有无松动、轴承润滑油情况是否良好等。 6、进行维修保养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告示牌。 7、发现有异常情况或自动失灵等,立即报告动力站领导,并留在现场观察。 8、每班对泵房进行检查后,在泵房巡检签到卡签名并认真填写机管系统巡查表。 五、给排水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1、给排水系统的日常维修保养由暖通、给排水运行维修班负责。 2、主管管理员每年12月份负责制订和监督实施下年度的系统保养计划。 3、维修及保养过程如要限、停水,需提前将停水区域通知物管部,由物业管理部通知受影响用户。 4、根据设备特点重点做好润滑、除尘工作。 5、供水泵故障时马

5、上停止故障泵,开启备用泵,以保证供水。 6、污水泵故障时应马上采取措施,降低集水井水位。 7、所有系统的维修保养工作结束后应填写维修保养记录表。 8、给排水设备的故障应于24小时内修复,无法解决的应马上要求通知受影响用户,并报告上级领导,限期修复。 六、给排水系统故障排除措施 (一)给水系统故障处理 1、因给水泵故障影响供水时,把出现故障的给水泵打到停止位置,将备用水泵投入自动状态运行。 2、因给水泵(来自:)自动控制系统故障影响供水时,由两名技工分别在上水池和下水池泵房采用手动状态定时供水,并用对讲机保持联系和在现场监护,防止出现水浸事故,待自动控制系统修复正常使用后恢复自动控制状态。 3、因供水管网或供水阀故障影响供水时,应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供水。 (二)排水系统故障处理 1、排水管故障,先将该区域的供水管网关闭,用沙包拦截溢水区域,防止溢水流人电房和电梯等,组织疏通排水管并用吸水机吸水。 2、雨水管堵塞,先用沙包拦截,防止溢水流人电房和电梯等,组织疏通排水管并用吸水机吸水。如雨水较大,无法拦截时可将溢水从走火梯引走,排到街外。/P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