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知探究国外教育孩子自立精神的事例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78KB
约3页
文档ID:482798328
新知探究国外教育孩子自立精神的事例_第1页
1/3

新知探究国外教育孩子自立精神的事例 新知探究:国外教育孩子自立精神的事例 自谋生路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还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在12岁以后就得给父母的庭院剪草、给别人送报,以换取些零花钱 一些家庭还要求孩子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收割机,秋天帮人扫落叶,冬天帮人家铲积雪等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父母如果溺爱孩子,是最糟糕的事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 孩子很小时,父母们就要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

在日本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陪护老人等,挣自己的学费总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是日本父母的根本出发点 自食其力 瑞士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被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她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学会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既有讲本土语的地区,也有讲德语和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姑娘通常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 1 / 3 当佣人,还有相当多的孩子被送到英国家庭当佣人当她们掌握三门语言之后,就可以去银行等部门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和可耻的 责任心和自立能力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作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 譬如,在孩子一周岁左右,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这样,当他们进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的“怪物” 在这方面,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堪称楷模 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他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父亲回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二战”打响后,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父亲病故了,他们还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又如陶行知所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然而,我们不少家长“心太软,对孩子的一切要大包大揽,进行”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读,直至填写志愿,“设计”产物包大的一代,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患了“软骨症”,见不了世面,经不了风雨,结果独生子女难独立,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应成为家长重要的必修课。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条文内容是: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 6—10岁偶然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 2 / 3 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3 / 3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