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2785720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同心县第一小学 马祯教材简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语教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交代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课文的编排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2、。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重难点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能在读中想,读中悟,从而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出课题,齐读课题,你觉得课文应该讲些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说出意思)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这是我国的地图,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像祖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课件出示“我的词语库”和“会写字”认读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

3、字词的掌握情况。3、理清文章脉络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概括西沙群岛特点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文章的 “中心句”。2课文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找出相对应得自然段。三、细读课文,感悟语言(一)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想想这里的海水与平时见到的海水有什么不同?文中用什么词来形容?(五光十色、瑰丽无比)2、感受海水的美,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3、海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海底的地形特点导致了海水的异常美丽。4、句式练习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因为_,所以_。(二)学习第三段:1、默读3自然段,

4、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圈出来。(珊瑚、海参、大龙虾)2、课件出示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直观形象感知珊瑚、海参、大龙虾等)3、课文中都描写到了那些动物?珊瑚展开想象,珊瑚还会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句子。(如珊瑚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树枝,还有的像蜂窝,真是千姿百态!)海参“蠕动”给人怎样的感觉?(懒洋洋)读句子,感受它“懒洋洋”的动作特点“到处都是”说明什么(多,物产丰富)大龙虾读出它的威武。海里的物产真是丰富,你喜欢哪种动物,读相应的句子,请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感受这里美丽富饶的特点。(三)学习第四段1、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最多的还要数什么呀?谁喜欢海底的

5、鱼?请你读第四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2、“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这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了吗?3、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水一半鱼吗?你还能从哪看出鱼很多?学生回答4、体会这里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熟读后背诵)(四).用我们掌握的方法自学五、六段,思考:每段讲什么?讲它的什么特点?1、交流、练习说话。西沙群岛的贝壳真是(千奇百怪)(美不胜收)!2、抓重点词语,理解“拣不完”。“拣”挑选的意思,不同于“捡”说明这里贝壳不但多,而且美中还有更美的可以任你挑选。5、理解“鸟的天下”理解西沙群岛天上飞的是鸟,树上停的是鸟,海里游的是鸟,地上落的还是鸟,这里到处是鸟,鸟是这里的主宰,这里是鸟的天下,鸟的天堂!(五)学习最后一段。1、齐读,找出与第一段相似的句子,点明写作方法:首尾呼应。2、知道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的作用)六回顾全文课文用总分总结的结构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齐读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编写西沙群岛导游词。五、板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海底:叁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海滩:贝壳 海龟海岛: 鸟的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