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2766966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一、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的特点(一)职业助人活动(二)注重专业价值(三)强调专业方法(四)注重实践(五)双方合作(六)多方协同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一、社会工作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促进发展(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二、社会工作的功

2、能(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1、什么是功能: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2功能的基本类型:正功能和负功能(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一、社会工作的对象(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二)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二、社会工作的要素(一)服务对象(二)社会工作者(三)社会工作价值观(四)专业助人方法(五)助人活动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一)儿

3、童及青少年服务(二)老年人社会服务(三)妇女社会服务(四)康复服务(五)社会救助(六)就业服务(七)心理健康服务(八)家庭服务(九)医疗社会工作(十)学校社会工作(十一)矫治服务(十二)城乡社区发展(十三)军对社会工作(十四)企业社会工作第五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2支持者3倡导者(二)间接服务角色1管理者2资源筹措者3政策影响人4研究者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一)理论知识(二)政策知识(三)技术知识(四)文化知识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一)技术能力(二)文化能力(三)心理素质(四)持续学习能力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 文化传

4、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一、西方传统文化和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二、中国专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尊守的一整套指导期实践的原则和理念(二)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3、注重个别化原则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5、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二、社

5、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容(一)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二)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看法(三)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看法(四)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五)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三、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注重和谐,促进发展3、平等待人,注重参与4、道德与责任并举5、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括对服务对象的定义,

6、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价等。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价,行政务理等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二、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伦理决定(一)社会工作实践和伦理决定的关系(二)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和伦理决定:1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

7、性2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三)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处理的一般步骤。困境:1保密问题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5、自我决定的原则和家长制解决步骤:1认识案件的伦理问题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伦理决定的一般步骤:1、认识案件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可若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3、正确认识伦理活动的各个过程及参与的人,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4、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的理由5、与同事和适当的专家进行咨询6、作出

8、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一、伦理守则的内涵:专业范围内的价值观和道德约束,包括:保密性、隐私、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对机构的忠诚等。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世界各国1、尊重受助者利益2、严守受助者密秘3、公平服务大众4、重视同僚工作5、恪守公私界限6维护社会正义7、信守机构政策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11、增进共公福利12、共同执行守则我国:应包含社会工作者和行为和态度及对受助对象、对同事、对专业、对机构和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伦理守则建设应注重三原则:1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2本土社会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

9、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3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内容1、以人为本,服务社会2、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3、依法行政,公正无私4坚持普遍和个别相结合5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6、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7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8、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

10、我实现五种需要。或称低级生理性和高级社会性需要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三种需要:生存、关系、成长3莫瑞的需要理论:生理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三)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划分)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划分)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对需要的迫切程度)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广义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意指外显行为(二)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新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三)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

11、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第二节 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一)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二)特点:1、多样性2、复杂性3、定性4、变化性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一)家庭1、娇纵型2、支配型3、专制型4、放任型5、冲突型6民主型(二)朋辈群体: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三)学校1、长期系统的正规教育2、特定的社会价值规范(四)工作单位1、使个人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2、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

12、会需求。(五)社区1、某些成员具有共同特征2、成员这间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3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对成员行为有约束性4成员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必归属感(六)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七)大众传媒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行为能够改为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第三节 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婴幼儿阶段:出生至3周岁。身高体重大脑发育迅速;从先天性的反向活动慢慢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社会化分三阶段0至6个月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7个月至两周岁社会感性联接建立阶段2至

13、三周岁伙伴关系发展阶段(二)婴幼儿阶段面临主要问题:遗传机制的心理发育不健全,缺少充分的照料等,导致偏差行为主要有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和心理自闭等二、学龄前阶段:36岁,(一)智为发展迅速,动作和语言发展迅速,社会性发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二)主要问题:口吃、攻击、沉迷电视等三、学龄期阶段1、各生理系统进一步发展,各方面技能发展,掌握完整动作熟练程度日益提高2、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认知发展属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注意力的稳定,范围,分配能力,转移能力渐强3、形成自已的道德意识(二)学龄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等。四、青少年阶段1218岁,“成长期”“

14、混沌期”“危险期”(一)青少年阶段主要特征1、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增强,第二性征基本成熟;2、思维三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的反省的思维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阶段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3、社会化发展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二)青少年阶段主要问题:早恋、犯罪、适应不良。学业失败导致多重负面影响五 青年阶段:1835岁(一)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成熟稳定。2、心理;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成熟水平3、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表现为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二)青年阶段主要问题:角色转换冲突、工作遭遇歧视、婚姻家庭的调适等六、

15、中年阶段3560,生活结构体系最复杂时期。1、生理机能不断发生变化2、个体认知发展错综复杂,固定智力上升流动智力下降,智力技巧稳定,实用智力增长3、真正承担公导责任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的社会行为。中年阶段主要问题:适应更年期及婚姻关系变化七 老年阶段60岁以后(一)主要特征:1、生理功能退化,疾病出现。2、认知表现有成熟稳重一面,也有衰退一面3、社会角色消退,社会地位下降。(二)老年阶段主要问题:1、退出就业领域产生无用感、经济出入减少产生困难3、退出社会生活领域使人际关系淡化产生孤独感4、老年疾病增加5、面对死亡疾病产生的恐惧感第四章 个案工作方法概念: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周围资源,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第一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汉金斯、汉密尔顿、霍利斯)(一)内容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对人成长发展的假设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对人价值的假设。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直接技巧和间接技巧。直接技巧分为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非反思性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技巧包括现实情况、心理动力、人格发展(二)特点:1、注生从人际交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