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构图技巧(精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276420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照片构图技巧(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照片构图技巧(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照片构图技巧(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照片构图技巧(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照片构图技巧(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照片构图技巧(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照片构图技巧(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 构图的要点将摄影实践中一般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1将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的四个交点的其中一个上,并为主体的前方留出较多的空间;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让画面包含足够大的空间,用空间感突出主体;3用光线强调构图,使主体显得亮度最高,用明暗对比突出主体;4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用鲜明影调对比突出主体;5. 使画面中的透视主线向主题中心汇集,用透视中心突出主体;6通过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让次要部分或背景变得模糊和松散,用虚实对比突出主体;7把画面范围局限在一个小空间,将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用小空间突出主体;8用角度来强调主体。但应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

2、仰角,用角度突出主体;9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但周围或背景尽量简单而送,这样读者的第一注意力便集中到主体上;10将运动物体(有生命的可以运动的物体)放在自然静止环境中,用以突出生命或运动主体。二、 光线在构图中的作用在摄影学中,光线是摄影作品的生命,是最有效的表现手段,用来充分强调被摄主体。通常下列一些光线条件能够突出主体的立体形状、空间感和表面结构:1、暗前景和亮背景。用以描写被摄主体的空间纵深感;2、暗调体态的轮廓形状在淡色的背景上可以很好地被描绘出来;3、淡色调的体态在暗色的背景上会显得很清晰;4、富有表现力的明暗的交替变化,使得被摄主体比较生动地被表现;5、物体表面上和谐

3、的影调层次的交替变化,比较适用于描述主体的内涵和深度;6、色彩反差常应用与彩色摄影作品中表现被摄主体。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用来表现春天或夏天的主体,黄色基调中的绿色,用以表现秋天的深广。读者看照片时,第一视觉焦点往往首先注意在照片上的明亮部分,将此理解为这是趣味中心,也是摄影作品的主体。因此,当被摄主体无奈处于阴影中时,可以采用一下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以突出主体:1、最好的方法是接近被摄体,并想法避开比较明亮的环境区域;2、如果确实办不到,那么可以用辅助闪光的方法略微提高被摄主体的亮度;3、如果光线反差不太大,使用白色反光板或镜子把外光反射到被摄主体上;4、或者调整曝光组合,使照片曝光过度,即按照

4、阴影部位曝光,促使较明亮部分失去一些层次。这种技巧运用起来比较难,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是解决主体照明不足问题,同时还可以削弱背景的色彩。三、构图的方法-调动你的双脚作最佳构图选择1趋近法:发现题材后,先拍一张,然后再走近些观察,看看可不可以再精简些。如果可能的话,再拍一张。再走近一些,看看是否还可以再缩小些取景范围。如此一步步走近,便往往可以拍到最精练的画面,而且可以训练自己的取景构图能力。2渐退法:当然,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一步步后退来考虑构图。前者是使画面精简后者则是使画面更丰富,有更多的现场气氛。当一步步后退时,画面容纳的影像便越来越多,场面也更大。至于什么时候该采用哪种方法,主要看

5、题材的性质、现场的环境以及自己的立意如何了。这两种取景方法是不矛盾的。我们不妨走前去拍几张,再退后一些拍几张,印出照片排起来比较,选择最满意的一幅放大。人们往往花很多钱去购买摄影器材,以求拍得更好的照片。然而,有时却会惊奇地发现,有一种最有用的“器材”,可以改善构图的最佳工具就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自己的双脚。有人买了变焦镜头,自以为可以解决迈步之劳,而实际上,用70mm镜头在2米处拍摄的照片,与用200mm镜头在6米处拍摄同样的影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照片的透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焦距决定的,结果就会不一样。3环移法:左右移动,上下移动,或是环绕着被摄体走走,或抬起或压下镜头,都会发现整个

6、构图会有明显的改变,从而找到最理想的拍摄角度和视点。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可以在任何特定位置上对好角度拍出最佳效果。(一)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及其表现特征摄影离不开构图,构图在摄影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正如俗话,“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幅摄影作品如果没有完美的构图,是不能成为一幅佳作的。因此,对从事摄影的朋友们来说,学点构图原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井字形构图。这种构图形式,是假设把画面的长宽各分为三等分,把相交的各点用直线连接,形成“井”字形。被摄主体不是位于画面的正中,而是被安置在组成井字的纵横线条的交叉点上,整幅画面显得既庄重,又不拘谨,而且主体形

7、象格外醒目。正三角形构图。 这种形式的构图,给人以坚强、镇静的感觉,在需表 现一定的气氛时,正三角形构图可以说是最恰当的形式之一。倒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具有明快、敞露的感觉。但是在它的左右两边,最好要有些不同的变化。打破左右两边的绝对平衡,使画面免于呆板。斜三角形构图。 同正三角形构图相反,这种构图形式充分显示出生动活泼的趋势。垂直式构图。 此构图形式是由垂直线条组成,能将被摄景物表现得巍峨高大和富有气势。斜线式构图。用斜线来表示物体运动、变化的一种构图形式,能使画面产生动感。其动感的程度与角度有关,角度越大,其前进的动感越强烈,但角度不能大于45度,否则会产生下倾感。水平式构图。 采用这种构

8、图,常能给人以一种平静、舒坦的感觉,用于表现自然风光,则更能使景色显得辽阔、浩瀚。曲线式构图。曲线是线条中最美的形式,用曲线式构图可以渲染被摄景物,使其更加美丽动人。(二)陪衬体与主体的互相安排在一幅摄影作品中,主体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陪体也是不可缺少的,其相互间关系就如红花与绿叶,相得益彰。陪体在画面中对于主体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渲染气氛。象祖国万岁这副作品,画面中的主体是象征着新中国庄严的天安门城墙,而那成千上万五彩缤纷升腾的气球,作为陪体,则尽情地渲染了国庆佳节的欢腾气氛,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祖国繁荣昌盛的景象。平衡画面。象作品梦,主体集聚于画面的左下角,显得很有份量,而作为陪体的那帧姑

9、娘画片,则出现在右上方,不仅巧妙地向观众暗示出主人翁美妙的梦景,而且在构图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画面的重心得到平衡。增强透视效果。在拍风景照时,将陪体作为近景,能增强画面的透视效果,使景色 显得深远,富有立体感。突出主体的表现。象作品帘台竞影,画面中没有出现时装模特俊俏的脸,可是通过朦胧的陪体那众多举着相机、竞相拍照的摄影师们,我们能想像出台前的模特儿是多么的漂亮。帮助主体说明内容。作品黄土魂,作者通过对粗砾砂土、成群绵羊的刻画,使我们一目了然地得知作品所反映的主体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三)变换衬景的诸种方法前面一节我们分析了陪体与主体的关系,并了解了陪体在表现主体时的显著作用。但是

10、在拍摄的实际中,当陪体作为衬景出现在被摄主体物后面时,常会遇到意外的情况,这时可用变换衬景的办法。追随摄影法。如果被摄主体是呈运动状的,你可把相机端在手中,相机随着被摄对象,以相等速度移动,当你发现时机适当,即可在相机运行中按下快门。用此方法拍摄,可使杂乱的背景呈模糊状。背景模糊的程度与追随的速度和快门的速度有关,追随速度越高,快门的速度越低,背景越模糊;反之,追随速度越低,快门的速度越高,背景越清晰。慢速曝光法。要是被摄主体是静止的,而背景是呈运动状态的(如车水马龙的大街、人流熙攘的集市等),可用三角架把相机固定牢,收小光圈,相对延长曝光时间,这样,在缓慢的曝光过程中,背景上的景物会因自然运

11、动而变得晃动、模糊,杂乱的背景在画面上也不复存在了。调换衬景法。在拍摄花卉、盆景、昆虫等体积较小的物体时,如果发现衬景与你 的要求不相符合时,你可采用布帛、纸张、竹帘、草席等理想之物,置放在被摄物体的背后,以替代原先的衬景,从而达到理想的结果。虚松法。如果摄影现场没有现成的东西来遮挡不良的衬景,你可以有意识地采用特大光圈,尽可能地缩小景深范围,使焦点清晰的被摄体后面的衬景都呈虚松状,这样衬景效果可以变得好一些。加光法。如果摄影的环境不是很明亮,你可以在被摄体的前面加用一些照明光源,曝光以获得照明的主体物的亮度为准,这样,离照明光源较远的衬景就显得曝光不足而呈深暗状。遮挡法。在放大照片的后期制作

12、过程中,用遮挡板遮挡被摄物体,使其仍保持正确曝光,而让后面的衬景部分曝光过度,形成深暗色调,可消除衬景上原来存在的缺点。(四)怎样使主体在画面上变得鲜明突出在一幅摄影作品中,主体无疑是画面的主角,摄影者无不希望主体在画面中显得更加鲜明和突出,那么,如何才能使主体在画面中变得鲜明和突出呢?一般可以利用如下的一些方法:利用大小的对比。当一群人朝我们走来时,我们常有这样一个感受,其中的最高者或最矮者往往最容易引起我们注意。这就表明,差异会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并且人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吸引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异体上。根据这个普遍的原理,我们运用到摄影构图中,足以打破其均匀性的某一成份,有着最大的吸引力。所以

13、,要使主体变得引人注目,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主体相异的陪体来作对比。利用明暗的对比。所谓“全白非为白,有黑方有白”,由明暗对比产生的差异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女模特中,女模特儿身上的浅色时装与周围男士的黑色礼服形成了强烈的色差明暗对比,主体因此显得十分突出。利用质感的对比。有一幅曾在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中获奖的作品是这样来表现非洲旱灾的:一只白皙、丰腴的手掌中托着一只骨瘦如柴的手。摄影师通过这两只手明显的质感差异,将灾情的严重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人们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非洲灾民的强烈同情和关注。质感对比所具的作用由此也可见一斑。利用形状的对比。用两个不同外形的图案或物体相并存,也具有鲜明的烘

14、托作用。(画面中的黑白方格形状衬托着圆形状的秒表,显得格外醒目和突出。利用方向的对比。画面中,物体方向改变而引起的差异也具很强的吸引力,只要把主体的方向有悖于衬体的线条方向,即可转移人们的视觉导向。象读这张照片,主体的直线与衬托的斜线相对比,产生了明显的视觉差异,人物由此变得令人瞩目了。利用情绪的对比。拍摄人像,除了可以采用上述的方法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外,还可以利用被摄者所流露出的不同情绪来进行对比,从而达到烘托被摄主角的效果。象作品乡里乡亲,画面上村童们与名画家黄永玉各异的神态和情绪,产生了差异,使画家在画面上变得引人注目。数码影片的构图元素1 光线光线是影像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影片拍摄

15、要求的光线与摄影差不多,但是它也有独有的特点。一是影像画面记录的是一段时间的光色变化,瞬间光源不能用作摄像用光的光源的;二是摄像用光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选择、处理光线时就必须随时随地考虑画面表现空间、方位等的变化对画面光影结构的影响;三是摄像对光线的要求很复杂,光线随着环境、被摄主体、机位甚至光位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画面的造型效果,并使之发生变化。2 色彩如果说光线赋予影视画面以生命,那么,色彩就给影像画面注入了情感。作为影像画面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色彩在构图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张艺谋导演在拍摄影片时,色彩运用得非常成功,无论是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在英雄等影片中,他都通过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和选择搭配,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渲染、烘托出主题和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3 影调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它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画面中亮的景物多、占的面积大,会给人以明朗之感;画面中暗的景物多,给人沉闷压抑的感觉;有些画面则明暗适中、层次丰富,接近于人们生活中通常所见的视觉感受。如果从画面明暗分布划分,可以分为亮调、暗调、中间调三种形式。如果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划分,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