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275135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入手,讨论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高校进步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根底。就业构造;人才培养形式;就业心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施行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开展,同时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业难度也随之日益增加,在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临了宏大的就业压力。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一供需严重失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供应远远大于社

2、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供应角度看,自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供应量不断增加。2022年是我国扩招后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打破200万,随后几年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增加。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岗位将增加4000万,但中专毕业生、农村充裕劳动力及其他劳动力将占很大一局部比率,留给高校毕业生的仅剩下缺乏60%。显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其增长的速度远远不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速度,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愈演愈烈。二构造性矛盾突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供应和社会需求存在明显的构造性矛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院校存在显著的就业构造性失衡。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对口,出现产销不对路的情况

3、。从地区看,我国毕业生倾向于在东部兴旺地区就业,到中西区欠兴旺地区就业是毕业生不得已的选择。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一直是毕业生的理想选择,而中小企业往往对毕业生没有吸引力。因此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构造性矛盾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三高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趋升据统计,每年有相当一局部比率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待业。面对宏大的就业压力和剧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考研和出国作为不得已的选择。就业不理想成为很大一局部毕业生选择考研和出国的主要原因,以此来暂时逃避剧烈的就业竞争。同时,有很多毕业生并不是找不到接收的就业单位,而是抱着错误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态度,在就业单位之间反复挑选,出现频频

4、毁约和改派的现象,最终延误了就业方案的落实。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一择业期望值脱离实际择业期望值即毕业生要获取的职业对其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找到一份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工作是高校毕业生的期望,但就业目的确实定应建立在自身才能程度的根底上。好高骛远成为高校毕业生的普遍心理,局部毕业生在选择职业上脱离实际,目的定的远远高于自身实际情况,难免走入择业的误区。还有一局部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过于狭隘,往往只注重薪酬程度,忽略了职业开展前景。另外,一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虚荣心作祟,一心只想到兴旺城市和地区就业,或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就业,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开展的职业。

5、择业期望值脱离实际,高不成低不就成为毕业生待业的主要原因,影响了就业单位的落实。二就业流向呈现多元化趋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高校毕业生已不仅仅关注一线城市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中小型城市、城镇或乡村就业。同时,迫于国有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剧烈的就业竞争,到中小私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国有大型企业、国家公务员已不再是毕业生的首要目的,攻读研究生、应征入伍、出国留学、三支一扶和自主创业等形式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选择,就业流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三灵敏就业人数逐年增多灵敏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工作场所、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不同于

6、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例如个体经营、合伙经营、自主就业等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相比,灵敏就业的劳动保障较低,但灵敏就业的工作方式较为宽松和自由,劳动报酬也较为理想。随着我国产业构造的调整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灵敏就业将成为很大一局部毕业生的择业选择。四自主创业成为新型就业形式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并开展了一系列社会理论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才能。同时,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自主创业逐渐成为新型就业形式。三、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国市场经济、高校课程设置及

7、毕业生自身因素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将做进一步的讨论。一市场经济开展的制约大学生就业受到经济、社会、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因素的影响首当其冲。经济的开展导致高等教育的变革,从而对人才需求、大学生就业岗位等产生直接的影响。经济构造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近年来国有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接纳才能逐渐趋于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经济的开展使得人才供求出现进一步的失衡,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加,高层次的就业岗位与人才的供应不匹配,就业岗位的增加跟不上毕业生的增长速度,从而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二高校人才培养形式的影响首先,高校普遍

8、存在重理论、轻理论的人才培养形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社会理论才能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开设大量理论课程,老师对学生多采取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的知识构造单一,综合素质较低,动手才能较差,创新才能缺乏,知识面狭窄。这种人才培养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其次,专业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国一局部高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存在跟风现象,往往开设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和课程,在追求大而全的同时忽略了对质量的要求。一些课程过于陈旧,没有根据人才的需求做出适时地调整,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另外,一局部高校盲目追求高层次,本科教育和根底教育受

9、到冷落。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的需求脱节,没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再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不够理想。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求职择业步入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纽带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普遍重视。然而,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的情况却不够理想。局部高校的就业指导存在一个误区,往往只重视学生毕业前夕求职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忽略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就业指导应在大一就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进展社会理论,提升求职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毕业生自身因素首先,局部大学生存在错误的职业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盲目求高,扎堆报考国家公务员,挤身北上广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

10、程中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无视了职业开展前景,将薪酬福利作为择业的唯一条件,从而频频跳槽或是处于待业状态。局部毕业生缺乏艰辛奋斗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将安逸稳定作为择业标准,不愿承当风险,缺少开拓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其次,局部毕业生责任感缺失,诚信意识冷淡。在就业过程中,伪造学历学位证书、荣誉证书和考试成绩,虚填社会履历和干部经历等。还有些毕业生缺乏诚信意识,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频频毁约,造成了企业人力本钱的浪费,也不利于毕业生自身的开展。再次,局部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就业心态。一些学生面对剧烈的求职竞争过于焦虑和恐慌,没有正确认识形势,严重缺乏自信心和心理准备,在求职过程中没有目的和方向。对自己过度疑心,在招聘过程中不能很好展示自身的才能,甚至出现逃避就业的现象。局部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将目的锁定大城市,从而减少了自身的就业时机。针对上述因素的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进步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完善政策,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优惠;深化改革,增加就业时机;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大学生就业。就高校而言,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学科建立,更新人才培养形式,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就毕业生而言,学好专业知识,注重社会理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