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矿产资规划(2021泽州县矿产资总体规划 (2021—20__年) 泽州县人民政府 二O一四年九月 泽州县矿产资总体规划 (2021—20__年) 泽州县人民政府 202___年九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 2 一、泽州县概况 2 二、首轮规划实施情况 7 三、矿产资现状 9 四、矿产勘查现状 12 五、矿产开发利用现状 13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 14 七、矿产资供需形势及保障程度 15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20 一、指导思想 20 二、基本原则 20 三、规划主要目标 22 第四章 矿产资调查评价与勘查 26 一、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 26 二、矿产资调查评价 27 三、矿产资勘查 27 第五章 矿产资开发利用与保护 30 一、矿产资开发利用总量调控 30 二、优化矿产资开发利用布局 30 三、矿产资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37 四、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 40 第六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6 一、加强新建和生产矿山的环境保护 46 二、加快闭坑矿山和矿权灭失地的环境综合治理 47 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48 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9 一、健全完善矿产资规划体系 49 二、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和责任考核体系 49 三、制定规划重要指标的年度实施计划 51 四、建设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51 五、逐步推广应用规划实施管理动态监测、评价、预警技术 52 六、加强保障规划实施的科技创新力度 52 七、建立完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52 第八章 附 则 53 附图 1、泽州县矿产资分布图 2、泽州县矿产资开发利用现状图 3、泽州县矿产资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分区图 4、泽州县主要矿产资勘查规划区块图 5、泽州县矿产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分区图 6、泽州县主要矿产资开采规划区块图 7、泽州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附表 1、截至2021年泽州县主要矿产资储量表 2、截至2021年泽州县主要矿区(床)资储量基本情况表 3、2021年泽州县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4、2021年泽州县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5、截至2021年泽州县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 6、截至2021年泽州县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 7、泽州县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 8、泽州县矿产资勘查分区表 9、泽州县主要矿产资勘查规划区块表 10、泽州县矿产资开采分区表 11、泽州县主要矿产资开采规划区块表 12、泽州县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13、泽州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 14、泽州县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 第一章 总 则 泽州县矿产资丰富,矿产资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矿产资规划,加强泽州县矿产资勘查、开发利用的管理与调控,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矿产资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法》、《山西省矿产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土资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__6〕255号)、《矿产资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国土资发〔20__〕55号)等文件精神,依据《山西省国家资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山西省矿产资总体规划(2021-20__年)》、《晋城市矿产资总体规划(2021-20__年)》以及《泽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__)》,结合泽州县实际,特编制《泽州县矿产资总体规划(2021-20__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指导全县矿产资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全县与矿产资有关的各类专项规划的依据 《规划》以2021年为基期,2021-20__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1年适用范围为泽州县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 一、泽州县概况(一)地理位置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处,晋城市的城郊。
北依上党、南邻中原、东眺冀鲁、西望洛阳,为三晋大地通向中原的要冲,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泽州县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县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32′48″—113°13′40″,北纬 35°11′09″—35°42′47″之间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太(原)—焦(作)铁路纵贯南北,干线公路有207国道、晋阳高速、晋长二级、晋长高速、晋焦高速、陵沁路等,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均有公路与主干公路相通,村与村之间均有“村村通”公路连接泽州县工业以矿业为主,素有“煤铁之乡”的美称 (二)地形地貌 根据形态及其成因类型,泽州县域地貌可分为侵蚀中低山区、剥蚀中低山区、剥蚀堆积黄土丘陵区、侵蚀堆积平原区和堆积山间盆地等类型 1.侵蚀中低山区 分布于泽州县东部、南部及中部的断头山、伊侯山一带,地面标高750~1300米,相对高差20__~600米山顶狭窄,沟谷陡峭,河流湍急 2.剥蚀中低山区 分布于盆地边缘及长河两侧的基岩山区,地面标高750~120__米相对高差20__~300米,以剥蚀作用为主,谷阔沟浅,山脊呈锯齿状 3.剥蚀堆积黄土丘陵区 分布于盆地外围及断头山西部的低凹地带。
标高750~800米地形切割轻微,沟谷呈树枝状,沟深5~30米地貌形态多为舒缓的黄土梁 4.侵蚀堆积平原区 分布于长河一、二级阶地标高700~900米地形由北向南降低,河谷两侧向河谷中心倾斜,坡角1~3°地形切割微弱,支沟呈树枝状,沟深小于20米 5.堆积山间盆地区 分布于巴公和南村周围地面标高690~790米,地势向东南倾斜基底为石炭、二叠系地层,第四系覆盖层10~30米 (三)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泽州县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由老到新构成如下: (1)寒武系(∈) 下统缺失,中、上统出露于东南部丹河河谷中岩性为白云质灰岩及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出露厚度5~100米 (2)奥陶系(O) 下统出露于东南部的白水河、丹河下游河谷,岩性为含燧石结核结晶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出露厚度120~20__米中统出露于南部、东南部以及中部的伊侯山等中低山区,岩性为厚层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出露厚度130~570米,缺失上统 (3)石炭系(C) 下统缺失,中、上统主要出露于盆地边缘或零星覆盖在中奥陶系灰岩之上岩性为本溪组铝土页岩、铝土矿、山西式铁矿,太原组砂岩、页岩、煤层、灰岩和山西组砂岩、页岩夹煤层。
出露厚度105~265米 (4)二叠系(P) 出露于西部长河一带及中西部、西南部中低山区岩性为砂岩、页岩及砂质泥岩出露厚度270~370米 (5)新近系(N) 出露于北义城、大东沟、水东一带低山及丘陵区岩性为含钙质结核的粉质粘土及半胶结砾岩出露厚度3~15米 (6)第四系(Q) 出露于近代河谷及其两岸低山、丘陵、山麓地带岩性为粉土夹粉质粘土、砂卵砾石出露厚度5~40米 2.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太行山断隆与沁水断坳之间,构造十分发育,控制性构造体系主要是新华夏系褶断带、东西向褶断带、丹河小山字型构造和华夏系构造 (1)新华夏系褶断带 新华夏系褶断带指晋(城)一获(鹿)褶断带其中南段称晋(城)高(平)褶断带,呈北北东向斜贯区域中部,由一系列褶皱、断裂组成,影响带宽度达16~20千米,是控制本区地层、地貌、矿产分布的主构造带构造涉及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 晋高褶断带在陈沟以南发育于奥陶系中统灰岩中,由一系列强烈挤压的紧密褶皱群组成,轴部走向NNE15°~35°,并伴有同方向的压扭性断裂,地貌上组成串珠状山婴在陈沟以北为开阔不对称的褶皱和地堑为主,褶皱呈隐伏状 (2)丹河小山字型构造 丹河小山字型构造是晋东南山字型构造和太行山隆起构造的次级构造带。
发育于本区东南部,其前弧展布于大箕、张路口、双庙一线前弧东翼由数条压扭性断裂和次级褶皱构造组成,在双庙与晋东南山字型构造东翼重合:前弧西翼由数条斜列的走向北西的压扭性断裂和次级褶皱构造组成;前弧弧顶位于和尚山一带,由数条东西向压扭性断裂组成,断面倾向南,断面倾角大于70°;脊柱位于郭峪至水东村一带,沿丹河呈南北向展布,由西焦河挠曲、郭壁背斜等褶皱和小构造组成 该构造带展布于区域南部的陟椒、大箕一线,向东伸入河南省境内,向西跨越沁河入阳城县,由数条近于平行排列的压性、压扭性断裂及褶皱所组成,并伴有次级断裂,中段被晋高褶断截接 (3)华夏系构造 华夏系构造展布于区域东部山西与河南交界的张路口至方庄一带,由一系列褶皱和近于平行的压扭性断裂组成,走向北东该构造带主要发育于奥陶系中、下统地层中,局部在寒武系上统地层中 (四)矿产资 县域内的矿产资受其成矿地质背景所控制,成矿地质背景是指影响矿床形成的成矿地质环境,也是在一定构造单元和地质发展的历史阶段由沉积、变质、岩浆作用结果形成的地质体范围成矿地质背景是控制矿床类型和矿床成因的地质学基础根据矿床成因类型模式及成矿规律,沉积地层环境、变质地层环境、岩浆岩地层环境分别控制着外生、变质、内生三大成矿类型,而外生、变质、内生三大成矿类型又分别控制着不同的矿床及矿床组合,不同的矿床及矿床组合蕴涵着不同的矿产及矿种。
泽州县的地质沉积环境主要为沉积地层环境,故控制其矿产资主要成矿类型为外生成矿类型其成矿规律为:煤炭资主要赋存于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地层中,硫铁矿主要赋存于太原组底部及本溪组底部,“山西式”铁矿和含锰铁矿主要赋存于本溪组地层底部,铝土矿主要赋存于本溪组地层中,粘土矿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石炭系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地层中,石灰岩主要赋存于奥陶系峰峰组、上马家沟组和下马家沟组 受断块构造控制,泽州县域地层出露规律为:奥陶系地层主要出露于县域东部和南部以及中西部的大阳镇至李寨乡一线,石炭系地层主要出露于县域的中部和西部,二叠系地层主要出露于县域的西北部;在东部的柳树口镇一带有石炭系零星出露,在西南部的晋普山一带有二叠系局部出露 泽州县县域内矿产资丰富,主要有煤、铁、硫铁矿、石灰岩、铝土矿等煤炭资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西北部,含煤面积528.6 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6.1;县域内石灰岩资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以及中西部的大阳镇至李寨乡一线,出露面积约21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4;硫铁矿主要分布于大箕镇、金村镇、犁川镇、李寨乡、周村镇等地,铁矿有两种类型,即“山西式”铁矿和含锰铁矿,均为沉积型铁矿;铝土矿及粘土矿主要分布于泽州县南部的山河镇、晋庙铺镇、南岭乡、李寨乡等地。
(五)社会经济 泽州县区位独特,山川秀美,全县辖14镇3乡,633个行政村,1197个自然村,总人口52.6万改革开放以来,泽州县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县;泽州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兴工业,取缔了小冶炼、小铸造,依托煤、铁资优势,引进了轧钢、印刷机械、煤矸石发电、高岭土、铝硅钛、稀土合金等新兴产业;推出了“山(珏山)、水(山里泉)、湾(中国第一湾)”特色旅游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1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64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46元工业总产值.30亿元,其中采矿业工业总产值56.03亿元,所占比例为30.6 二、首轮规划实施情况(一)首轮规划目标 首轮泽州县矿产资总体规划(20__1-2021年)编制于20__1年,20__4年经山西省国土资厅批复、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