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正式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2724904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正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正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正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正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正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正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正式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建筑防雷击技术正式版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lan.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匚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补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 而完成上述需婆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休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讣划的 时间吻合c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耍修订后使用。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随之产生的智能建筑中安装了通信、计算机等大 量的电子设备并形成智能系统,称之为智能 建筑。智能建筑主要包

2、括通讯网络系统、信 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 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 联动系统等。这些系统中采用了大量的计算 机及微电子设备,通过遍布整个建筑物的探 测器、控制器、网络设备、机柜等为用户提 供服务。由于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及微电子 设备功率小、工 作电压低、绝缘程度不高, 过电压承受能力差,抗干扰、抗电涌的能力 较弱等特点,一旦遭雷电干扰,不但会损坏 系统中价格昂贵的设备,而且极有可能使整 个系 统的运行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熟悉雷电,掌握建筑智能设备及其系 统对雷电侵袭的防护技术尤显重要。一、雷电作用的种类雷电侵袭智能系统的形式主要有直接雷击、侧向雷击

3、、雷电感应、雷电波侵 入,此外还有雷击电磁脉冲等。1、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 上,雷电流经建筑物泄漏于大地时,产生 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2、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雷电流 通过的周围,将有强大的电磁场产生,使 通过电流的导体或金属构件及电力装置上 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有时可达到几十万 伏,完全能够对一般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造 成破坏;在金属构件交叉连接的回路中, 由于接触不良或存在空隙的接点,将产生 火花。3、雷电波侵入: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 属管道的作用,雷电将沿着这些管线侵入 建筑物内部,危及智能系统和设备的安 全。4、雷击电磁脉冲(LEMP):作为干扰源的 直接雷击和附近雷击所引起

4、的效应。绝大 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 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电位升高以 及 磁辐射干扰。一、雷击灾毒的新特点当高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后,雷击灾害 的特点与以往有极大的不同,出现新的特 点。比如:(1)受灾面积增大,从建筑、电 力这两个行业延伸到其它行业,特别是高 科技应用较广泛的领域。如邮电通讯、计 算机、航天航空、智能系统等。(2)雷击灾 害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从二维空间侵入变 为三维空间侵入。由雷电直击和过电压波 沿管线传输增加至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 场,以三维空间的形式侵入到任何角落, 无孔不入地产生灾害。(3)雷击危害程度大 大增强,雷击灾害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大幅度增加。(

5、4)雷击灾害的对象已集中在 价格昂贵的采用电子器件或微电脑的设备 上,毫无疑问,智能建筑将是雷击侵害的 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防雷工程的重要性、迫切性、复杂性已相当程度地增 加了,雷电的防御由单一防护转变为系统防 护,我们必须根据新的特点并站在新的高度 来熟悉和研究当代防雷技术,提高人们对雷 击灾害防御的综合能力。三、防御雷击的原则由于智能建筑的出现并被广泛采用, 以及雷击灾害的新特点,我们必须全方位 地层层设防,既要泄流、拦截,也要均衡 电位、屏蔽隔离、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等, 达到综合防御雷击的目的。四、防御雷击的措施智能建筑在一、二类建筑物中采用较 多,防雷等级通常为一、二级,

6、一级防雷 的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二级防雷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姆,公用接地 系统的接地电阻应小于或等于1欧姆。在 工 程中,将屋面避雷带、避雷网、避雷针或 混合组成的接闪器作为接闪装置,利用建 筑物的结构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以建筑 物基础地梁钢筋、承台钢筋或桩基主筋为 接地装置,并用接地线将它们良好焊接。 与此同时将屋面金属管道、金属构件、金 属设备外壳等与接闪装置进行连接,将建 筑物外墙金属构件或钢架、建筑物外 与引下线进行连接,从而形成闭合可靠的“法拉第笼”。建筑物内,将智能系统中的设备外壳、金属配线架、敷线 桥架、穿线金属管道等与总等电位或局部 等电位相逢在配电系统中的高压柜

7、、低压 柜安装避雷器的同时在智能系统电源箱及 信号线箱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 o从而达 到综合防御雷击的目的,确保智能建筑的 安全。(一)外部防御雷击外部防御雷击的主要装置包括接闪 器、避雷引下线、接地装置等,主要用于 防御直接雷击01、接闪器避雷针:一般采用镀锌钢或焊接 钢管制作。工程中,将避雷针与避雷引下 线相连接,或者与避雷带相连接,或者与 避雷网相连接。(2)在易受雷击的屋角、屋脊、女儿墙、屋面四周的檐口安装直径为12MU镀锌钢作避雷带。并在屋面采用 40mmx4mm 的镀 锌扁钢设置不大于 lOmxlOm 或 15mxl5m 的网 格,该网格与避雷带相连。(3)屋顶上的构筑物或其

8、它凸出屋面的物体,如砖砌水箱、楼梯顶盖、电梯机房 顶盖、屋顶造型等,沿其四周装设避雷 带;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建筑 物,如主楼裙房屋顶、连接单体楼的通道 等均应安装直径为12mm的镀锌圆钢避雷 带;主楼屋面上的金属物件,如天线、冷 却塔、消防管道或其它供水管道、风机、 不锈钢水箱等都必须与屋面避雷带连接,其连接线的截面不应小于屋面避雷带的截 面。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该大楼 30m及其以上部分的阳台金属栏杆以及外墙 上的金属门窗、钢架等金属构件或其它金 属凸出物都必须与避雷引下线连接构成电 气通路,以达到防御侧向雷击的目的。2、避雷引下线避雷引下线通常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 主筋,当该

9、主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6mm时, 则取其中两根钢筋通长焊接作为一组避雷 引下线;当该主筋直径小于16-,时,则取 其中四根钢筋通长焊接作为一组避雷引下 线。避雷引下线上部与避雷带连接,下部与接地装置连接。3、接地装置目前建筑物大部分都是采用埋深大于60oo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利用地梁的主筋两根组成闭合环网,地梁圈两根主筋与 承台底部钢筋连接有桩基础的,在引下线 设置处应将桩基主筋与作接地线的地梁 主筋连接。(二)内部防御雷击 内部防御雷击主要包括防御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及雷击电磁脉冲等。通常 采取的措施是屏蔽隔离、等电位连接与接 地、装设电涌保护器等。1、防御雷电感应的措施(1)在智能系统中央控

10、制室、计算机网 络中心、监控中心、消防控制室、电话机 房以及其它楼层设备用房等处设置局部等 电位箱(LEB),局部等电位箱内端子板以镀锌 扁钢或铜板或铜线与接地体或建筑物总等 电位箱内端子板房间内金属设备外壳、电 缆桥架、穿线金属管道、设备用支架、静 电地板支架或其它金属构件等敷铜线与局 部等电位箱内端子板可靠连接。在弱电翌井内通长安装一根镀锌扁 钢或铜板,电缆桥架、垂直管线的穿线钢 管每三层与其相连,并将各楼层竖井内配 线架、设备用机柜或支架与该镀锌扁钢或 铜板连接。(3)智能系统在大楼内现场安装的各种 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读卡器、摄像 机机架等的金属外壳应就近与楼层局部等 电位相连。

11、电缆桥架、穿线钢管极其与箱柜对 接处应做到电气通路良好。2、防御雷电波侵入的措施进建筑物电源线缆特别是智能系统 用线缆应尽量埋地敷设。在建筑物底层安 装总等电位箱,将进入室内的消防管道、 各种金属保护套管、线缆金属保护层等以 铜线与总等电位箱端子板相连。若智能系 统机房设在底层,其入户金属管道与线缆 金属保护层等也可以以铜线与机房内局部 等电位端子板相连。金属管道中断处应跨 接。需架空敷线,应换缆进户,在架空 与电缆换接处装设避雷器,并将避雷器、 电缆金属外皮、保护钢管及其它金属部件 一起接地。3、防御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是在雷电入侵大 楼的各通道上(如电源线路、信号传输线路

12、及进入大楼的各种管线等),通过采用屏蔽 隔离、均压、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 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泄放 入地,从而达到保护智能建筑设备的目 的。4、电涌保护器(spd)防护 电涌保护器是非线形电压限制元件, 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电涌电流的装 置,分开关型、限压型和混合型;若按电 涌保护器在智能系统中的功能,又可分为 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天馈线路电涌保护 器和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1)电源线路的电涌保护一般可采用四 级。其中第三级电涌保护器安装在智能系 统机房主配电箱内,用于保护以该配电箱 为电源的所有设备;第四级安装在需特殊 保护的设备(如数字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网 络系统的主交换机等)电源箱中。电源线路 的各级电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 备用电电源的前端,其接线端分别与电源箱相应相线连接;其接地端与电源箱内PE 端子板相连。各级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长 度不宜大于0. 5m。天馈线路电涌保护器串接在天馈线 与被保护设备之间。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安装在被保护 设备的信号端口上,其输出端与被保护设 备的端口相连。智能建筑的防雷击工程是一个系统工 程,我想只要我们采取综合防御雷击的措 施得当,内外结合,在智能建筑中构成一 套完整的防御雷击体系,我相信雷击事故 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