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271584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一、课题产生的背景及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相继发表了“教师应该参与课程开发;学校应诠释课程,发展课程方案;政府应在课程框架中提供学校、教师发展学校课程方案的机会,使其拥有课程的自主权”等声明。我国从80年代开始,教师也尝试了参与课程发展,1999年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方面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更是引发了大家对课程的思考。许多幼儿园都致力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各种各样的课程应运而生。但是,研究表明,大多数课程变革方案付诸实施后并不象方

2、案设计者所预想的那样乐观。究其原因,新课程秉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编写时注意到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为师生留有再开发与创新的空白,具有一定弹性。但是,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地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教师来说,课程再开发与创造性实施课程的能力比较欠缺。尤其是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来说,课程的理念更新了,但理念外显到教育行为,还有很大的差距。课程设计得再完美,若忽视了课程实施过程的研究,忽视了对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人、事、物的研究。课程最终将无法避免泡沫化的倾向。由于教师整体队伍素质的限制,在没有专家引领的情况下,独立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似乎更不可能。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以科学的创造性的思路与策略去保

3、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实、保证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地进行,从而提高地方课程的适应性呢?我们进行了理性的思考,确立了“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对课程实施的研究,帮助教师共同理解、领悟、体验新课程、新教材的精神,探索有针对性及实效性的具体的课程实施措施,并尽量总结一些具有本土化的课程理论。同时进行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建设研究的有理性、有利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论证和探索,也为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开发权的下放,为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特色建设开拓一条可行性道路,为大量具有相似背景的幼儿园在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程实施班本化是指以班级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实施和开发,课程实施

4、班本化的研究是指在以班级为基点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从各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动态,通过对园本课程的再设计等操作策略,由本班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创新的教育经验从而使园本课程更适合班级的特点,实现课程班本化的研究。它包括对课程实施班本化操作流程的研究、班本化实施课程策略的研究以及课程实施班本化管理策略的研究。三、理论依据1、课程创新取向理论美国课程学者德尔.彼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

5、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2、生态学课程理论。生态学课程理论认为课程问题应置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的生态环境来考察,对课程的考察应持整体的观点而非分析的观点,应承认主观经验的价值而不能仅仅运用技术化的“客观方法”,它所体现的是整体化的,注重个体经验的生态世界观。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主动积极地获得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6、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相关研究的现状:国外对课程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对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很少,几乎没有直接的现成的理论与经验可以照搬。但是有一些课程思想和本课题的研究有共通之处。如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教师在实施方案教学时强调以符合人性的方式鼓励儿童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强调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顾及儿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主张让儿童在游戏状态中主动得建构知识,在实施方案教学的过程中,从主题网络的设计、方案活动的展开和实施、到方案的总结,整个过程不是墨守成规,而

7、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给予儿童充分自由探索,尽兴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而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致力在园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对于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不多。在理论层面,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出了“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他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不是脱离实践之外的一种“书写”活动,幼儿园课程的每一个进展都是教师在具体班级的实践中,在来自不同班级的教师的讨论中实现的,他提出建设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教师的素养,关注社区、幼儿园、班级的课程资源,关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关注特定的活动情境和适宜的策略,关注各方的合作和配合。这些观点与本课题的研究比较类似,因而对我们的课题具有

8、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其如何落实到操作层面,所涉及的内容很少,这正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实践层面,南京第二实幼的三位老师开展了“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的研究,他们提出,班级是一个生态系统,班本课程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班本课程的建构是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进行的,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不断递进的情境脉络组成的,但是,他们的研究也只是在探索阶段,因此,对这一个课题研究开发的潜在前景十分远大。2、研究的价值(1)、课程实施从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到组织实施与评价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基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索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

9、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动态地把握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2)、通过课程审议,初步构建园本课程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各班教师根据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进行班级相关因素的分析,从而动态地建构班本化的课程内容,选择班本化的课程实施策略,研究班本化的课程评价方法,建构班本化的课程,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本课题的实质是关于地方课程在具体的班级生态环境中实施的思路与策略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的组织方式、环境功能和互动形态的研究,力求将目光聚焦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孩子的情感、生活和建构的需要,努力和积极

10、地建构适应不同班级幼儿甚至每个幼儿发展的课程。(一)具体目标:学识性目标:形成班本化实施课程的操作流程:1、每个主题开展前,先进行主题的预知分析,说明主题是如何产生的,在这个主题中融入了教师和幼儿的哪些期待;2、行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等相关因素的分析,包括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说明幼儿对主题中核心经验的兴趣和把握程度)、对教师特长、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分析,由此预设主题的内容;3、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用崭新的视角去解读孩子,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把握主题实施过程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地归纳提升经验,引发幼儿的思考,生成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4、根据孩子的特点、教

11、师的特长,在实践层面寻觅和创造具有价值意义的个性化的组织策略;5、进行主题实施的回顾和反思,总结经验。实践性目标:1、改变忠实地、机械地落实课程计划的状况,使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师、幼双方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从而构建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课程。2、有效落实纲要精神,促进理念向行为的转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全方位地接受了挑战和锻炼,促进了教师合作共同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对话,在开放的对话中通过生动的共享和激烈的思想碰撞,获得源源不断的专业领悟,推进教师在专业视野和专业能力上的全面成长。3、促进幼儿园的发

12、展本课题的研究拓展了幼儿园发展新的空间。通过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逐渐加深我们对纲要精髓的理解,加深对幼儿园发展趋势的清晰认识。在不断深入的研究过程中,当老的问题得以解决时,会源源不断地衍生出更新、更深层的有待进一步摸索和探究的问题。这样一种循环提升的研究从各个角度和层面不断关联到幼儿的发展,关联到教师的专业成长,融入于幼儿园整体发展的内涵之中,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科学和人文的融会贯通将拓展我们的发展思路,使幼儿园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派生出新的目标,获得新的发展。(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课程实施班本化操作流程的研究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体现了一种新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课程创生取向,真正的课

13、程是教师和幼儿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我园借鉴的地方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只是被视为教师用于创生课程的一个资源,本课题主要研究在操作层面上如何实现综合活动课程的园本化、班本化的操作步骤。2、解读儿童的策略多角度灵活的观察记录观察解读孩子并不是仅仅对幼儿进行定位和分层,而是在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准确把握幼儿的经验、能力、智能强项和个性风貌的前提下,调整主题实施的内容,调整教育策略,尤其为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本课题主要包括对观察项目内容的研究,观察情境的设计研究,记录方法的研究等。3、课程内容的选择策略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建构性

14、和过程性,把知识视为动态变化的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儿童是积极的有创造力的建构主体,他们的学习活动是由内在动机启动的,为了引发学习主体的活动动机,教育必须考虑为幼儿提供具有经验背景,能唤起情感共鸣,符合身心发展需要的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班本化课程实施内容选择的依据和策略。4、课程实施的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组织呈现状态,它关系幼儿的组合形式及其参与活动的选择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它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它包括对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研究,对不同群体的分组方式及其策略的研究,对跨班、跨年级等自选课程活动的研究等等。5、班本化课程环境创设的研究纲要明

15、确指出“促使儿童在与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积累与环境作用的必要体验和经验。支持儿童创设自己的环境,展示生活经验、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由此可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创设及创设理念更是丰富班本课程的一个重点。本课题旨在研究幼儿园课程化环境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界定幼儿园课程化环境的内涵。对幼儿园课程化环境创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炼出创设幼儿课程化环境的原则和策略。6、课程实施班本化管理策略的研究课程的管理是课程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者对课程的理念与原则的理解与执行,不仅直接影响课程的执行,而且影响教师对课程

16、中的认识及其教育行为。本课题的研究包括对分层指导策略的研究和开放动态的评价策略的研究等等。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本课题是一种探索性、实践性研究,要回答班本化实施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因此采用“认识实践再认识”的研究思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实现有效性和创造性研究。1、理论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7年8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和方法,构思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各子课题负责人制订子课题研究计划。此阶段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通过图书馆、报刊检索、网络检索等途径,搜集整理国内外课程实施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先导性。2、探索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4月 各级、各班老师根据子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