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263130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启蒙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月光启蒙教材解读 月光启蒙是内蕴丰富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诗人孙友田。课文以“文学的启蒙”为线索,回忆了母亲在“我”童年时代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的动人情景,为“我”带来了童年夏夜的美妙,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优美。 3、能结合相关的语句理解本文的内容,把握本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4、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体验、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

2、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在真情的喷涌中获得文化的洗礼与亲情的陶冶。 一、扣“启蒙”,正确把握文本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者的原文题为月光母亲,而进入教材后题目改为月光启蒙,编者还在课后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默读课文,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由此看来在教学中“启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编者将原文中最能打动人的章节删去,而留下大段篇幅的歌谣、童谣、看来,这与启蒙必定有很深的联系,而且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是谁给了我启蒙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母亲。文中作者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

3、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分析全文,“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启蒙”又是重中之重。剖析启蒙,我们发现可以分两个层次来理解。从表象看,母亲是通过为“我唱歌谣、童谣、讲故事、说谜语,给“我”以启蒙;更深层次的,可理解为母亲用她甜甜的嗓音唱着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启发了“我”的想象,让“我”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歌谣声中,“我”享受着月夜的宁静与清幽,感受着母亲的圣洁与美丽。母亲通过歌谣不仅传递了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这就是“爱”的启蒙爱故乡、爱生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4、教学围绕“一条主线,三种感悟”展开,即以母亲对作者的启蒙为主线,感悟月色朦胧,感悟母爱亲情,感悟怀念感恩。 教学中尝试采用 “削枝强干,长文短教”的方法:不以分析、讲解全文为主,而是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这样就能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如何找到这个点?像月光启蒙,从题眼“启蒙”就切入抓住了重点难点;还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统领全文;或者提炼文章线索串连一篇;再者整合一个问题,推进整篇课文的教学。 二、从文题入手,切入脉络 文章以“月光”为线索,以月色开头,直接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夏夜图景,语言如诗如歌,为全文确定了抒情的基调。

5、然后引用了两首有关“月亮”的儿歌,行文自然而流畅。全文一共有5处地方写到月光,使文章紧紧围绕“月光启蒙”这个主题展开,内容严谨而紧凑。 此外,文章还有一条线索童谣,童谣的内容随着文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先从有关月亮的童谣写起,照应开头;在介绍完“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这一内容之后,童谣转入幽默风趣,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虽然“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更多的物质享受,但是“却长歌谣”的土地滋养了作者的心灵,“精神生活的丰富”给了作者莫大的精神满足,他的童年因此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所以,当他成人后,回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最难忘的就是这段月光下听童谣的经历。

6、三、质疑“唱歌谣”的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与发展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阅读教学承载了最多的教学使命。 教学母亲“唱歌谣”这段时, 教师还是应该遵循文本的描述,先让学生读歌谣,理解歌谣的内容,把歌谣读美。如何读美,那就要看母亲怎么唱的:“母亲深情地吟唱,像三月的和风”那是母亲独有的音韵之美,感受母亲芳香温暖的怀抱,情与景交融。 而对于唱歌谣给我的启蒙,光着重强调“母亲把对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母亲传递的是爱,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这是不够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丰富的精神生活表现在哪里呢?是创作。用动听的声音,优美的旋律歌

7、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即是引领作者走向文学创作之路的最初的启蒙。 读着月光启蒙,从最初的恬淡到慢慢地被感动,从月夜的诗情到母亲的柔情,再到孩子的感恩之情,最终感受到母亲充满诗情,富有智慧的爱意,每读一遍便感动一回。这实为一篇值得老师和学生不断反复品味的好文。“阅读着,享受着!”只有获得心灵的体验,学生才能为语文感动,才能为生活感动!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3、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

8、母亲我为你骄傲。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 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 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 1、读正确生字词:提醒大家“

9、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 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读的情况。回答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5、根据这四个内容分段: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总结全文,点明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四、细读课文: 1、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 请大家读读第一段“母亲为我唱歌谣”,读读想想。 首先,童年的夏天,家乡小院的景色优美,你看: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柔和的月光立

10、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勤劳的母亲那样朴素清爽。 母亲唱的歌谣美“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这首歌谣在赞美勤劳的劳动人民。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古语说:“凤凰非梧而不栖”,而今还有“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之说,意思是家中有好运,有好兆头。而瓦屋和楼是云南的典型建筑。短短一首歌谣就表达了人民向往幸福的思想,介绍了云南的建筑风俗。 (4)母亲唱歌谣的声音美,你听,歌谣是动听的

11、,她的声音甜甜的,是那样深情,显然这歌谣也表现了她的美好心声。她的声音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那样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样潺潺悦耳。那声音简直就如花香般芬芳。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歌谣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家乡的歌谣是多少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母亲用歌谣将家乡的文化传给了幼小的作者。这些歌谣使作者的心灵明朗起来。母亲这种传承家乡文化的思想和举动使孩子收益颇多。母亲这样的做法难道不美吗? 2、请大家读读第二段“母亲为我讲故事、唱童谣”,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 母亲在月光中的样子十分圣洁:“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

12、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幽默风趣的童谣音韵美 3、读第三段“母亲说谜语”,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 母亲给我的猜的谜语也像童谣一样美。,开启了我的智慧。 4、读读最后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总结全文: 读完课文,你知道作者想通过此文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吗? 六、再听歌曲母亲我为你骄傲。 板书设计: 19 月光启蒙 美妙 月色美 母亲美 唱歌谣 讲故事、唱童谣美 说谜语 推荐理由:穿插歌谣、童谣的朗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结合原文感受作者写文章时的心情与感受,品味作者得到的母亲那无私的爱和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重点抓住文章最后一段,品品、说说、

13、读读,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激起共鸣。由读歌谣来领会描写母亲的语句,能让学生当场将理解的内容运用到朗读中,这样的设计能将理解与朗读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于文章的重点段落,用多读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和了解作用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后让学生流露自己的真情,再次由文章到现实,让爱与感恩永远互通。 月光启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新词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凭借语言文字地朗读,领会“月光启蒙”所表达的内涵。通过朗读歌谣

14、感受母亲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浓郁的母爱,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想象并领会歌谣的意义,感受母亲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过歌谣童谣吗?歌谣是用什么方式流传的呢?口头相传。 老师小时候听大人讲了一个歌谣,至今都记忆由新。你们想听吗? 讲童谣鹧鸪鸪,学生思考这个童谣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然后指名回答。那这个道理在童谣里有没有直接

15、说出来呢?这就是“含蓄”。它的语言又十分幽默,这就叫“风趣”。 二、解释题意 1、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歌谣有关。板书“启蒙”。 教师解释“蒙”的意思。原本指一种寄生的藤本植物,缠绕在别的植物上,所以有覆盖的意思,指导写法。理解“启蒙”。 2、板书“月光”,月光能启蒙吗?“启蒙”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3、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4、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