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263106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哲学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哲学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哲学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哲学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运动、静止的概念。理解: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能力方面(1)培养从五种运动形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通过运动和静止关系内容的学习,培养在区别和联系中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觉悟方面 1运用教材中引用的我国历史上的发明创造、优秀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材料,在理解哲理 观点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增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复习提问 教师可带一盆花到课堂,然后提问学生:运用第一节所学的联系的观点来说明如果你种 这盆花,你都要做些什么?为什么?(或者提问花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 出新知识即导人新课。 )导入新课 花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肥料、适当的温度等,更需要人的辛勤培育,这些是花 生长的外部条件;花作为植物,它体内的新陈代谢、遗传因素等是花生长的重要的内部条件。 正是这些内部、外部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有花开花落,才有千姿百态的花朵供人欣赏。 任何事物的存在、生长、变化都是如此,都是因为在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相互 影响、

3、相互制约的关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才使宇宙万物呈现出变化万千、 五彩缤纷的生动图景。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基本观点。第二节 坚持发展的观点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前面我们谈到联系的普遍性时,谈到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 的。比如: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是有机联系 的。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影响和反作用于生 产,促进或制约着商品的发展。这说明一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构 成该

4、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部动因。而每一事物又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的关系、事物不仅存在与周围事物的横向的联系,即左邻右舍的联系,还存在着纵 向的,即古往今来的联系。这种纵向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才构成或表现出事物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要用过去形态、现在形态 和将来形态来构成和表现的。没有这种纵向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就无法理解运 动和发展,也表现不了运动和变化。比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由五个社会形态的纵向联系 构成的不断的发展过程。可见,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 推动着事物

5、的发展。教师设疑:如何理解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共同的地方,都是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但各个概念的 侧重点不同,它们是有区别的。(2) 区别: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状 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决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 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无不感到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例如,以我国中科院院士叶叔华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人员,经研究证实,中国大陆在印 度等板块的作用下正向东移动,速率为每年7-8 毫米,方向朝

6、东略微偏南。综合全球资料, 这些科学家进一步发现,从总体上来说,美洲和亚洲正在缩短距离。这说明了自然界的运动 总是在不停地进行着。不仅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在运动变化着。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 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了原有的计划体制。13 亿人中 80- -90%由自给自 足或半自给自足的生活、生产方式转到了面向市场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们的价值取向、观 念形态、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内容日益丰 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如:1996 年每百户居民拥有的彩电、冰箱, 城镇分别达到935 台、69.7台。这说明我国人民正

7、向小康水平迈进。圏债枚资过入环境保护北胡棵,-祗中*l:.i fsWTTT舛at怕理5叶】里._:居堵廉击帰堆亜至至劉三河三诵”浴理污*处理能力ch酒万鯉废飞払进的五年)Jkl陈Hi壇軌(軒华社3貝:14 E占;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长-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 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总之,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认识,都处于永不停止的运动之中。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9 页第2自然段至第60页第 2 自然段的内容。) 阅读提纲:(1)物质运

8、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运动形式机械运动运动主体宏观物体电运动物理运动电荷光运动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光子原子、离子等生物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认识运动 人脑(2)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什么?它和世界上的一切运动形式的关系是什么?恩格斯语录的 含义是什么?(教师归纳。)物质运动的形式无限多样,概括起来有五种基本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 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物质的这些基本运动形式都是物质的具体的运动形式,各有其 特殊的运动形态。但是它反映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正如恩格斯所说:“除 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

9、恒的东西 了。”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性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可见,哲学 上讲的运动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不同的,也是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既然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所以说运动和物质是密切联 系、不可分割的。4.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关键,使学生树立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的运动观,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这个关系包括三点内容::(1)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

10、)离开物质 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l)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第一课讲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本框题又提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特 性”与“属性”是什么关系?学生初学哲学容易把二者混淆,所以这是难点。讲清这个问题 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特性 是指独有的性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惟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根本特 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 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是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3)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

11、感性物质和思维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 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而运动的基础在于物质,运动的原因 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自身内部存在着的矛盾。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而不是从外面 强加的。所以说,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4)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 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 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请同学们看书思考: 为什么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呢? 你

12、能找出不运动的事物吗? 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呢?前面在讲物质概念时,曾讲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那么“根本特性” 和“根本属性”有什么不同?(教师边引导学生回答边归纳。) 因为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 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我们上面了解的物质的五种基本运动形式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比如:宇宙中的各个星球都是在不停的运动中形成、演变、毁灭。我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 动”,也可以说明这个道理。(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教师点到为止就可以了。)总之,从宏 观到微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形态,都是在运动中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

13、 方式,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 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 在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怎样存在的。运动之所以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从运动和物质 的其它属性的关系看,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 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 都不存在了,那还谈什么其它属性呢?所以,运动这个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

14、和基 础,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那么,“根本特性”和“根本属性”又有什么不同呢?物质“根本属性”或“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 而言。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的唯一区别在于,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我们的意 识之外。这里所说的“特性”是指独有的性质,即,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区别于意识而为 物质所特有的属性;而“根本属性”是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角度,说明运动是物质本身所 固有的,是从事物多种运动形式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因为世界上的物质形态千差 万别,物质的属性也多种多样。每一种物质形态都有许多属性,如质量、能量、导电性等。 随着物质形态的变

15、化,物质的具体属性也会发生变化。而物质的“运动”这种属性,同物质 的其他具体属性相比,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它是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共同具有的最普遍、最 一般的属性。(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人们一谈到运动,自然要谈到是什么在运动,即运动的主体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回答 前面讲过的物质的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主体各是什么?多媒体显示:机械运动 主体:宏观物体物理运动 主体:分子、基本粒子化学运动 主体:原子、离子生命运动 主体:生物有机体社会运动 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 不是。因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脑是认识运动的主体。 总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所以:(3)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学生看书,然后回答为什么是错误的。略。)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事物,这说 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永恒运动 的前提下,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着静止状态。但又认为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 相对的。5. 静止的含义哲学上讲的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如: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的身体的位置相对于 教室而言处于静止状态。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