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的兴亡_教案赵燕红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261929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帝国的兴亡_教案赵燕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秦帝国的兴亡_教案赵燕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秦帝国的兴亡_教案赵燕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秦帝国的兴亡_教案赵燕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帝国的兴亡_教案赵燕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帝国的兴亡_教案赵燕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银川十八中 赵燕红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通过阅读“秦朝疆域图”,并绘制示意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 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师:我们在前面的课文中曾学习过战国七雄,在这七雄中有一个是秦国,那么这个秦国和秦朝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同学们说的完全正确。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并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见秦朝是由秦国发展来的,但它已是一个全新的朝代,与秦国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这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在历史的舞台上是怎样演出着它的兴亡历程呢?让我们翻开书,共同去探寻这段历史的风云变换。二授新:(一)秦王扫六合幻灯出示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区交换,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

3、经济文化水平,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地主阶级也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保证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能得到什么信息?生:统一的大趋势形成。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发展。 生: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生: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生: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生: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的融合以及兼并战争造成的灾难,使广大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因此,战国后期

4、,统一成为大势所趋。思考:哪一个国家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起统一大业?为什么?再请同学们根据书中所述回答:1、秦国在什么时间内兼并了六国?(选一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前221年)2、谁能把七国形势图中其他六国名称,按秦灭六国的顺序说出?学生观看课本上“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摹仿并描述一下秦始皇千古一带的风貌和神韵。描述图片中的秦始皇: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一手指向前方的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他头戴冕旒,身穿龙袍,腰佩宝剑,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正好是对这幅像的生动写照“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讨论:秦统一对中国

5、历史发展有何作用?分组讨论后明确。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你知道皇帝称号的由来吗?(二)、秦末农民战争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幻灯出示材料:(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据史书记载,修骊山陵的有70万人;北击匈奴、筑长城的有30万;移民戍守越族地区50万,以上共计150万。再加上修建驰道的,建筑宫殿的,更有大量日夜奔走于途,运输粮食的。所以秦朝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当时全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总数也只有三四百万人。因此,“丁男”全部服役也不够,连“丁女”也抽调去运输粮饷,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的现象。(2)秦朝的赋税很重,

6、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3)秦期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据统计全国的刑徒有1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全国变成了一个大监狱。(4)秦二世即位后,他的统治残暴程度同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学生阅读讨论,明确: 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播放视频;了解大泽乡起义。请学生讲述“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公元前209年复,一些贫苦的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就要被处死。于是陈胜和吴广杀死押送的军官,率众起义

7、,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期的统治,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后,陈胜在众人的拥戴下,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并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口号。起义军分兵三路直逼咸阳,秦二世惊恐万分,急忙把几十万刑徒武装起来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寡不敌众,吴广、陈胜相继被害,起义失败。学生说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名称、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2、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1)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2)陈胜、吴

8、广的首创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起来反抗暴秦,秦王朝最后被项羽、刘邦等所推翻。(三)、楚汉战争 学生自学,了解成语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举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知道:楚汉战争的结果,刘邦打败项羽,刘邦称帝,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为汉高祖。统一公元前221年灭亡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由陈胜吴广起义而开始的秦末农民战争于公元前206年推翻秦的统治秦灭亡之后,刘邦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刘邦胜,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三本课小结:出示幻灯,结合板书 四布置作业完成填充图册。板书设计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前221年) “纸上谈兵”二、秦末农民战争. 秦的灭亡(前206年) “揭竿而起”“破釜沉舟”三、楚汉之争 西汉建立(前202年)“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