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260652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一、 选择题1(2013广东理综,2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2(2013北京理综,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3(2013天津

2、理综,6)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4(2013安徽理综,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B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

3、色沉淀出现AgCl比AgI更难溶C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二、6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

4、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_ _。(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理由是_。方案反应物甲Cu、浓HNO3乙Cu、稀HNO3丙Cu、O2、稀HNO3(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_,实验现象为_;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7.(2013北京理综,27)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

5、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和现象:操作现象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C中白色沉淀是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性。(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

6、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进行实验,B中现象:甲大量白色沉淀乙少量白色沉淀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8(2013北京理综,2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7、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装置的作用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_。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

8、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化学实验练习四(综合练习一)参考答案12345B DDBDD(1)检查装置气密性(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3)丙 耗酸量最少,无污染(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 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 没有处理尾气解析 (1)联想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首先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特别是题目中的“加热c”的暗示信息,更易想到其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Cu

9、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加入蒸馏水后硝酸的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变慢,生成的NO2量减少,其颜色变浅。(3)根据方案丙的反应原理:2CuO2点燃(=)2CuO,CuO2HNO3=Cu(NO3)2H2O,可知该方案制备等量的Cu(NO3)2时,消耗的HNO3量少,且无有害的NO2、NO等氮氧化物的生成。7.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BaSO4 还原(3)2NOO2=2NO2(4)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饱和NaHSO3溶液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5)SO2与

10、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解析 (1)铜与浓硫酸的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2)由于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沉淀为BaSO4,在SO2转化为BaSO4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SO2是还原剂。(3)棕色气体为NO2,所以反应为2NOO2=2NO2。(4)根据题意可知甲是为了除去装置中的氧气,乙是为了除去白色酸雾。具体操作为:甲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乙洗气瓶D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HSO3溶液。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现象不同的原因: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5)综上可得结论: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8.(1)3 molL1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2HNO3NO(5)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6)ac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HNO3的性质、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的能力。(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