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259599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3-6岁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3-6岁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3-6岁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3-6岁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6岁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岁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年龄特点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相对较差。3- 4岁的幼儿行为的目的性较差,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4- 5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 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 此时他们对事物的 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 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 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4-5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 思维为主。5- 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

2、 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 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发现一些浅显的 规律。这时,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 增强。5-6岁的幼儿对数的感知能力提高,开 始能够理解量的相对性,部分地开始理解数 和量的守恒和包含关系,能掌握“左右”等 较为抽象的概念。5-6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 形象性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开始萌芽。1、抓住各种事宜的机会鼓励和满足幼儿喜1、鼓励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动植物、人物、石、水、沙、泥等自然物1、对周围的事欢探索的需求。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为幼儿简单的、自发的探索活动(如敲打物体;将玩具、树叶等往器皿里放,看如 何盛满;

3、用棋子反复滚着玩等) 创造与提高 宽松的环境。3、关注幼儿所关注的事物和现象,保护幼 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幼儿关注流水、地上 掉落的花籽、花瓣、地上的小洞等) 。4、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 周围事物,使幼儿对常见事物、现象及其变 化、产生兴趣与探索的欲望。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引发幼儿对事 物简单的数、量、形、空等特征感兴趣和有 好奇心。和木块、布、塑料、纸)、现象(天气、颜色变化、沉浮、磁铁吸铁等)以及变化的简 单规律,并从中体会到愉快。2、支持幼儿对身边的常见食物、现象大胆 猜想和主动探索。3、引导幼儿主动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 好奇心和求知欲。4、支持和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

4、观察、探索的乐趣。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自信心。数量化特征等),热爱大自然。2、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并从中获得自信。3、培养幼儿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4、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细心、 专心、耐心、坚持、 不怕困难等品质。5、鼓励幼儿主动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6、支持和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分享探索和发现的快乐。7、鼓励、支持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猜想与动手操作尝试。8、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尊敬。9、通过照料动植物的活动,培养

5、幼儿的责 任感。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1、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摆弄所接触到的事物,体验事物最明显 的特征(外形、颜色、功能)。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和探索物体的特征(如 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粗糙、光滑、滚、 转、停等)及人们对物体的作用方式 (如推、 拉等)。3、引导幼儿初步知道常见生活用品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4、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体验事物特征,如多少等简单的量的特征。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某些事物进行比较、连续地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2、支持鼓励幼儿用各种常见材料(纸、木、 塑料、颜料、废旧材料等)和工具(剪

6、刀、 尺子、漏斗、筛子、各种容器等)进行简单 的尝试和探索。3、引导幼儿能认识较多的和常见的科技生 活用品(微波炉、榨汁机、录音机、洗衣机、 空调等),并能初步知道这些用品对人们生 活的作用。4、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 等的特性及颜色的变化、 物体的溶解和沉浮1、为幼儿提供参加科学小实验的机会,引 导他们学会初步地选择和使用与实验探究有 关的材料(如铁、塑料、布、干电池等)与 工具(如温度计、量杯、天平、放大镜、尺 子等),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与尝试。2、设置情境和提供机会,支持、鼓励幼儿 提出问题、积极猜想、收集信息、尝试实验 和解决问题。3、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通过连续观察、探究

7、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和规律,尝试学习简 单的推理,发展思维能力。4、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引导幼儿了解风、电、水、太阳等对人的益处和危害,初步体等现象,并能根据某些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5、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活动, 感受比较的过称和结果,获得初步的比较能 力。会事物的两面性。5、在各种活动中,支持、鼓励幼儿感知和主动探索可接触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喜欢玩声、光、电、磁、颜色变化、物体沉浮等的 游戏,体会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 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6、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相同点、不同点、结构及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7、在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用工具(如订书器、打孔器、曲

8、别针、 涂胶器、小锤子等),体会人的聪明与智慧, 并能积极地进行大胆想象。8、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科技生活用品( vcd 机、cd机、烤箱、电脑等),初步知道其功 能及用途,能对简单的用品进行操作,并能 初步理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9、引导幼儿连续观察生物地生长变化特点 和规律,发现引发生物变化的基本条件。10、在收集、设计和连接活动中,引导幼儿 会选择所需要的工具和适当的方法。11、引导幼儿观察生物、物体、时间的特征, 建立各特征之间的联系。3、能用适当方 法表达、交流探 索的过程和结 果。1、当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动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物理现象等)、特征以各种表情、 身体、动

9、作及声音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 给 予保护和支持。2、有充分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可以用多种形 式(语言、动作、艺术形式等)自由表达自 己的感知以及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1、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2、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和 分享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3、为幼儿参加小组讨论及探索创造条件, 初步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4、鼓励幼儿使用比较的语言,如:更长、 更短、更轻、更重等。1、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真实 的发现、感受、探索的过程和经验等。2、支持、鼓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敢于表达 自己的真实想法与看法。3、为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实物记录、录 音、绘画、模型、照片等

10、)对感兴趣的事物 进行记录和交流提供各种条件。4、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和探索,培养幼儿 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语言、图画、动作等)表现、交流、分享探 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 游戏中感受事物 的数量关系并体 验到数学的重要 和有趣。1、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感知和 操作所能接触到的事物。2、支持鼓励幼儿发现环境中形状的相似之 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活动。3、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比较2-3个物体间常见量(如大小、 长短、厚薄等)的差别。4、提供成双成对的物体,帮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利用环境和提

11、 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对应的方法体会 物体数量的多或少(4个物体以内)。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个维度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并进 行计数。2、引导幼儿在较多的机会中接触物体粗细、高矮、厚薄、轻重等常见量,感知其特征、进行分类。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对5-10个物体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初步理解序列的规律。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能在实际活动中为幼儿提 供简单使用或运用的机会。1、支持、鼓励幼儿选取合适形状的物品组成特定的模型。2、利用和创设各种条件鼓励幼儿通过测量发现和比较物体的异同和发展变化。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对感兴

12、趣的事物进行记录、统计和自然测量。3、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事物 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和理解加减 的含义,并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 减方法尝试解决简单问题。4、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比较3个以 上物体量的差别,体会量的相对性, 学习按量 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或按某6、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通过感 知、操作进行比较、排序等数学认知活动。7、利用各种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点数 5个以 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量。8、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体验“ 1”和“许多”及它们的关系。9、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10、 在日常生

13、活中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认 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1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正确辨认上、下等方位,运用表示空间的语言(在上 面)。12、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数学词汇和语言:如有关多少的词“一样多”“少”“许多”“ 1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按 简单的模式(如大熊、小熊、大熊、小熊) 进行循环排序。6、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探究和感 知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并进行分类。 用合适的图形平成代表模型或更复杂的图 画。7、提供各种机会,为幼儿初步体会常见几 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创造条件。8、提供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 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14、,引导幼儿认读10 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 义。10、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初步感 知10以内物体数量的守恒(不受大小、排列 一规律排序。5、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体会各种量的守恒。6、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对一定 事物的数量(20以内)学会成组地数数及倒 数,并会根据生活情景进行简单的口头加减 运算活动。7、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 字,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8、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会看整 点、半点,体会钟表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可逆 性,知道应该珍惜时间。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辨 认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 上下

15、、前后)的相对性。10、利用和创设各种时机,鼓励幼儿运用数形式等因素的影响)。11、 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了解10以内数 中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创造较多的条件。1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体验和 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 后方位。13、引导幼儿对测量的兴趣,进行非比阿婆 准化的自然测量活动与尝试。14、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 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学经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11、鼓励幼儿使用相关的数学用语言和词汇,如“因为一样”、“因为不同”、“倒数”、“ x比x多”等。15、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使用相关 的数学语言,如“一份”、“一些”、“ 5条”、“你见 过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