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海棠花园土方方案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255406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丰海棠花园土方方案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丰海棠花园土方方案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丰海棠花园土方方案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丰海棠花园土方方案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丰海棠花园土方方案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丰海棠花园土方方案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丰海棠花园土方方案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棠花园土方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工程地质勘探报告1.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02)二、工程概况:该工程是由上海兴城华松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本工程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 53036平方米,其中人防建筑面积为 11652平方米。住宅主体框架剪力墙结构,七幢六层和十幢十八层、一幢十四层组成的大型住宅小区。本工程0.000为6.7m(黄海高程),标准楼层的层高均为2.90米。单体工程基坑深度为-6.65m、地下汽车库基坑深度为-6.8m。该工程位于建设地点为:大丰市城东新区,范围为南至幸福路,西至大中路,北至飞达路,东沿五一河。1、土方开挖

2、工程1.1土方总体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降水施工土方开挖清底验槽垫层承台、地梁砖胎模砌筑1.2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1.2.1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及机械配足到位,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土方开挖前首先根据基础的埋入深度平面尺寸,放坡系数和施工作业面绘出土方开挖图,然后在现场按红、兰线给定坐标控制网进行定位放线,按土方开挖图和建筑物定位放线,撒出土方开挖灰线,报请监理验收通过,进行井点降水施工,井点降水达到基础底板以下水位 ,然后进行土方开挖。根据本工程情况,划分两个区域作业面。第一区域作业面和第二区域作业面以3-R轴/2-K、2-L轴后浇带划分。具体施工区域及流水断面划分见附图。1.2.2开挖方法

3、根据地基勘察报告,本工程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详见专项施工方案。开挖结束后先由工程技术人员敲定标高控制桩,由人工挖土至设计标高,并在开挖时随时用水准仪塔尺测量标高,防止超挖而影响地基质量。人工清土完成后,由施工员依据已确定的龙门桩放出柱基灰线。并及时会同业主、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验槽,以证实基底实际持力层状况与设计要求符合,经验收合格后,迅速插入下道工序,进行垫层施工,避免基槽、基坑长期暴露造成泡槽浮浆,并应做好排水措施,并有效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考虑工程实际情况,现拟定采用12台大型挖掘机开挖,根据土方量配备相应车辆自卸卡车运土,挖出的土方运到工地指定堆土区。土方开挖时,由专职技

4、术人员统一指挥,并配备相应人数的工人配合机械施工,并由现场技术人员随时测量其挖土深度防止超挖,从而影响地基质量。挖土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大挖机挖深2.8-3.0m,第二步技术人员立即放出承台和地梁需挖土部分的灰线(考虑人工修裁因数不得超挖),由小挖机开挖承台和地梁、同时将集中土方由大挖机随挖随运,留置部分土方用于砖胎四周回填。第三步为避免超挖开挖到垫层底标高以上 100mm,开始人工挖土,人工挖土至设计标高,开始进行截桩作业。人工开挖的土方并随挖掘机的后退,挖运到场外。人工挖承台基础及基础梁土方,及时清运以便挖掘机挖土。在开挖过程中对开挖标高进行跟踪施测,每隔3m*3m钉入小木桩控制标高。1.2

5、3基底标高控制措施为了保证基底高程符合设计要求,清底先用水准仪按高程基准点,引测至基坑,敲上水平高程控制小桩,人工修整、清底时,就可按控制小桩来控制其基底高程。1.2.4基坑防护由于本工程开挖较深,所以决定二次放坡,详见附图,在开挖时由项目安全员经常检查土坡的稳定情况,如发现有松动现象,应及时清除松动土方,并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基坑四周采1:1.25进行放坡,采用钢筋网片满铺和C20细石混凝土浇筑,厚度50mm进行保护,覆盖整个基坑四周。1.2.5机械数量计算(1) 土方量根据施工区域及流水断面划分平面图计算各区域及各段面土方量见附表:施工区域流水段面土方量(立方米)合计(立方米)一区第一流水

6、段10470129033第二流水段6784第三流水段10714第四流水段8712第五流水段76663第六流水段15690二区第一流水段41659155484第二流水段27293第三流水段20707第四流水段26588第五流水段18584第六流水段20653合计284517(2) 挖掘机数量的确定挖掘机数量的确定,根据各区域及流水段面的划分,取两个区最大流水段面土方量并结合工期要求,考虑合理利用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N挖掘机数量(台);Q土方量(m3);T工期(d);C每天工作台班数(台班);K时间利用系数,一般取0.85;P挖掘机生产效率(m3/台班),按下式计算:其中t每一个操作的工作时间,

7、根据经验决定,现取为35s;q土斗容量(m3);K1土斗利用系数,它与土的可松性及土斗充盈情况有关,一般装砂土为0.80.9,装粘土为0.850.95;K2工作时间利用系数,一般向自卸汽车直接装土取0.7左右,侧边堆土时可取0.9左右。(3) 自卸汽车数量的确定自卸汽车配备数量,应保证挖掘机能连续工作,按下式计算:式中N自卸汽车台数(台);P挖掘机生产效率(m3/台班);P1自卸汽车生产效率(m3/台班),它与卸土场地距施工现场的远近有关,堆土地点来确定自卸汽车数量。1.2.6区域加工场地留置位置 (1)一区加工场地留置在第六流水施工段,待地下汽车库完成后,将加工场地移至地下汽车库顶板上。 (

8、2)二区加工场地留置在第三流水施工段及第六流水施工段上,待完成第四段面地下汽车库后将加工场地移至地下汽车库顶板上。1.2.7质量标准(一)保证项目基坑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二)允许偏差项目基坑外形尺寸允许偏差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标 高+0、-50用水准仪检查2边坡偏陡不允许坡度尺检查1.2.8成品保护1、对定位标准、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上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中的位置,水平标和边坡坡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2、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

9、,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下管道,电线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1.2.9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基坑开挖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2、基底保护,基坑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3、开挖尺寸,基坑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4、基底平整度,应加强检查,随挖随平,并要认真验收。2、土方回填工程2.1土方回填前的准备工作待基础(含地下室,承台基础梁及砌体)施工完后,需防水的部分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完进行

10、土方回填,为了增加回填土的密实度,减少土的渗水率,因此回填时要按设计掌握好回填土的要求和填筑深度等,确保回填质量设计和规范要求。2.2回填方法回填前首先清除基坑内的杂物垃圾,通过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然后按要求的土质进行分层回填,夯打密实,每层填土厚度应控制,每层填土夯打不少于4遍,并派专人监督检查其密实度,使密实系数不小于94%(可采取干容重试验)。回填夯打时要注意,防止损坏已施工好的防水层,保护层等,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2.3回填质量标准(一)保证项目1、回填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回填好之后要按要求进

11、行现场检测.(二)允许偏差项目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顶面标高+0、-5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2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4成品保护2.4.1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定值标准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应妥善保护,防止撞碰位移。2.4.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入槽。2.4.3基础砼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伤时,方可回填。2.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2.5.1未按要求测定平上的重力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的干土重力密度,检验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试验

12、人员。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交验结果。2.5.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超过规定厚度或夯实不够遍数等原因造成。3、安全保证措施3.1土方施工时,基坑内搭建上下通行的坡道,材料采用48 钢管。基坑外围设 1.2m 高的防护栏杆,夜间施工出入口处设照明警示装置并悬挂明显标志。3.2基坑周围做硬化地面,外围做排水沟,避免雨水流入基坑内截桩头,特别是破高位桩头时注意安全,截桩头时,周围不得有人施工操作。3.3配合清槽的工人不准在机械的回转半径内工作,各施工队在每道工序施工前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提高作业者的自我防范意识,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4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现场。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3.5土方开挖中遇到地下管道、线缆必须经过核查无误后方可切断或处理。3.6在基坑四周设立护身栏杆,夜间设警示灯。4.本方案没有详尽处按现行施工规范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