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八廓理论浅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2543660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眼科八廓理论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眼科八廓理论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眼科八廓理论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眼科八廓理论浅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眼科八廓理论浅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眼科八廓学说的内容进行论述,对不同学术观点进行阐释归 纳,发掘八廓理论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文献中关于八廓理论的论述,从历史考证、 医家观点、现代研究等方面对八廓学说进行研究。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独特理 论之一,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具有相关性,历代医家各阐其意,具有不同的学术 特色,主要分为白睛、眼周八廓两类,将八廓学说与现代科学理论结合扩大了其 应用范围。八廓学说作为眼科学的理论之一,应当深入发掘,继承发扬。关键词:中医眼科;八廓理论;历史源流;医家观点;发展方向引言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的传统理论之一。目前学界对八廓学说的历史渊源、内容意义和 临床运用都缺乏充足

2、的认识,且过多解读也导致其缺乏统一性,而这一弊端也在临床应用上 有所表现,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不同学术观点进行阐释归纳,报告如下。1历史沿革隋唐年间龙树眼论首次将八卦”应用到眼科,即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 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八卦”,提出八廓八卦相应说并著有歌 诀。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故方论有五轮八廓、内外障等,各各不同,尤当分其所 因,及脏腑阴阳,不可混滥。”将五轮、八廓、内外障辨证作为眼科辨证的三大基本理论。南 宋葆光道人龙木论首次介绍了八廓的名称和脏腑分属,但未明确眼部配位,对其主病又 言之过简,且含混重复。金元时代,多数医家辨证详于五轮,不述八廓。

3、唯元代危亦林重将 八廓学说提出,并赋新义,危亦林不但将八廓落实到脏腑,且做图为每一廓配属了眼位,对 每廓的主病、症状、病因作了描述,充实了八廓内容。在八廓学说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析名八廓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载八廓,历代中医眼科将外眼划分为八个部位(方位),名 为八廓,廓,意为城廓御卫之意。一般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代表的八卦来命名。亦有用 其相应脏腑功能而命名的。“八廓”一名,分而论之,一在“八”之数,一在“廓”之意。数八”, 有以自然界八种物质命名之说;有四正四隅八方之说,系根据八廓分布的方位,有八卦相合 说,系医易结合的一种延伸,后者多不被学术界认可;廓”,银海指南曰:廓取恢廓之 意

4、,廓其输将精液之道路,犹之径涂九轨以通往来也。”证治准绳说:廓如城廓,然各 有行路往来,而匡廓卫御之意也。历代多宗廓,类城廓之意”。八廓之名,是历代医家根据 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学术观点确立的,其中多掺杂医家个人观点,形成了八廓学说丰富的 特色理论,也导致其定位难明、分类不清的弊端。八廓系将眼部分八区,廓是根据脏腑辨证 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产物,是眼部八区与脏腑、经络联系的规律,只有抓住这一基本特点, 对其中的哲学观点及唯心论进行一定的删减,才能正确的应用八廓理论。3研究进展当代中医名家对八廓学说也有不同的认识,认为八廓学说内容医家各执己见,分属配位、 病因之矛盾诸多,理论和实际应用差距更大,其

5、临床应用价值不大。对眼科八廓学说做了细 致论述,提出八廓学说是以轮上血络变化来说明脏腑经络变化,并将八廓理论用于临床以八 廓学说为常用辨证方法之一,认为居于八廓的经脉,在一般情况下是隐伏不显的,只有当相 应脏腑的病变反映到廓上时,其经络才显露征象。八廓上的血丝,是目病分经辨证的重要依 据。血丝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正居廓位;二是从白睛边际伸向风轮;三是特别粗大或显著 的一缕。目病见此血丝提示相应的脏腑经络发生了病变。陈达夫对八廓理论的论述也对后世 巴蜀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其中医特色之一。遵循八廓学说的八方配位论,以后天 八卦划分眼区,并以五行在八廓的配属,将八区分归脏腑,彭氏八廓的特点在

6、于舍去了命门 分属,保留五脏之络,并把三焦分成三个部分,以类相从,划分八区,纳入共13个相关脏 腑。其根据观察眼周络脉的变化以诊断全身疾病,并对疾病定位、定性,通过刺激眼部穴位 来发挥治疗作用,创立了独特的眼针疗法。齐鲁医派提出的非典型性疾病学说”也常应用八 廓学说,在临床表现不明时,通过对眼部望诊诊断疾病,见微知著,因眼部血运丰富,能充 分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这些眼部病理变化多先于诸症表现出来。当代医家对于八廓学说 的临床,主要在于用与不用和如何用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从而使八廓学说成为一种特色理论, 并为五轮学说补充了辨证方法。八廓学说的发展要始终结合现代医学发展及科学研究,将八 廓学说与全

7、息医学结合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方向,针对中医眼科全息观的认识提出八廓学说是 生物全息律在中医眼科的运用形式之一,八个不同方位即生物全息胚的不同位点,对应不同 脏腑。望白睛赤络是中医望眼诊病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一理论是对八廓学说的承袭和科学 解释。白睛赤络即球结膜上或其下与巩膜之间的肉眼清楚可见的微血管。观察细小络脉的改 变,来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按“八廓理论”将眼分为八个部位,其中在球结膜的外下方乾卦 部位出现充血曲张的血骨称为球结膜痔征”,对2000例患者检查定位符合率达78%。在现代 解剖学基础上,对八廓理论进行新的诠释。结语八廓学说作为中医学经典理论之一,在中医眼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8、不仅是眼 科三大基本辨证理论之一,也是符合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之一,眼睛独特的生理结 构决定了其对于全身系统变化反映的窗口特点,而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其准确性 研究的困难,但作为传承已久的经典理论,其价值应值得肯定,而其临床作用也应当继续发 掘研究,八廓学说中的八区扩大化,辨证范围准确化及八廓学说结合现代解剖学理论是对于 八廓研究的重点方向。而八廓作为对常规中医望诊的补充,为辨证论治提供更直观的证据, 也是中医诊断学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1 肖家翔.世医得效方眼科学术成就举要J .黑龙江中医药,1991 (3):50 51.2 和中浚,王明杰.试论银海精微的学术成就】J .中医药学报,1988 (2): 17 19.3 和中浚.带您走进审视瑶函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1.4 柯志文,张仲良.审视瑶函辨证方法浅析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 10 (2):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