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唐风——《绸缪》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2527210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唐风——《绸缪》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经·唐风——《绸缪》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经·唐风——《绸缪》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经·唐风——《绸缪》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经·唐风——《绸缪》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唐风——《绸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唐风——《绸缪》(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唐风绸缪 篇一:浅析绸缪教学中心:玉环分数:_北京大学当代远程教育作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经唐风绸缪课程名称_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年级_2021年秋季_专业层次_汉语言文学专升本_学号_09370521004_学生姓名_陈张繁_2021年12月7日浅析诗经唐风绸缪学号:09370521004姓名:陈张繁教学中心:浙江玉环一、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一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指的是地方民歌,“雅”指的是贵族宫宴用的乐曲,“颂”指的是祭奠乐歌。诗经作为一部文学经典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中国文学发达很早

2、的标志,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全部占有极高的地位。因此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小说,每一个小说有一个道理。二、国风在诗经中的地位在整本诗经中雅诗和颂诗全部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所所用的乐歌。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无法和含有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的“国风”相比。正因为“国风”所代表的十五国风含有十分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深入当初人民生活的关系,才使得“国风”成为诗经中十分主要篇章。“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应了劳感人民真实的生活,表示了她们对受剥削、受压

3、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方便取得生存的权利。有部分反应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应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示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主要专题。同时还有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个友好、喜悦的情愫。全部这些全部是劳感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示。三、唐风的形成和历史背景唐风详细的产生的时代,难以论定,多种说法不一,但根据诗序的解释,而且其中有部分诗,如扬之水和采苓等来证实,应该是春秋早期。唐,这个称号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其子燮,改国号为

4、晋。当初的唐国国土大致包含今山西的太原以南沿汾水流域的一带地方。“唐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朱熹说:“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盖仍其始封之旧号耳。”四、绸缪的历史背景绸缪是西周唐国儿女闹洞房的民间歌谣,描写新婚之夜缠绵和喜悦的一首诗。借了“束薪”作象征,象征夫妇同心,情意缠绵,用“三星”即河鼓、织女和营室作背景,经过星座的改变,间接的描写了夜的过程,时光的流动,暗喻牛郎织女的相会,姻缘的奇妙。又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绸缪中的“三星”,原来是美好爱情的象征。然而,春秋未晋人子夏,为维护和巩固晋国传统嫡长子王位继承制,在诗序中把历史背景

5、篡改到250年后(前784年)晋国起始的“公族之乱”时期,从而使毛公、郑玄等人把“三星”谬注为弟兄不睦的“参星(实沈)”或“心星(阏伯)”。因此在其诗序曰:“剌晋乱也。国乱则婚姻多不得立即焉”。西汉人毛公的毛传“认为二星(指实沈和阏伯,即参星和心星)为参星”。东汉郑玄诗笺“认为心星,均指一星而言。”后世研究者多反对序说,认为此诗是写新婚夫妇的喜悦,但在子夏等人的误导下,仍有些人依序说以讹传讹。五、绸缪的赏析绸缪这首诗采取了排比对称的手法,四字为间。含有强烈的直白,通俗等民间风俗气息。表现了劳感人民的率真自然的生活面貌。这首爱情诗所表示的内容见解大多认可所写内容是有关婚姻的。因诗中用了戏谑的口吻

6、,疑为贺新婚时闹新房唱的歌,说明在古代闹洞房的事情就十分的普遍,还有专门的乐曲供亲朋挚友来起哄。我们能够想象小小的一扇门,里外就形成了两个世界。一边是门外起哄的亲朋挚友,一边是门内羞涩的俏女俊男。头两句是起兴,诗经中有关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东山“烝在栗薪”;车舝“析其柞薪”、白华“樵彼桑薪”等皆是。绸缪一词在毛传:“绸缪,犹缠绵也。”孔颖达疏:“毛认为绸缪犹缠绵束薪之貌,言薪在田野之中,必缠绵束之,乃得成为家用。”“三星在天”指的是婚礼的时间。郑玄云:古代娶妻之礼,以昏为期 见三礼目录 。因在黄昏后举行婚礼,当然需要燃薪照明,段玉裁说“古以薪蒸为之烛”

7、 说文解字注 ,以后“束薪”遂成为婚姻礼俗之一。下两章“束刍”指的是扎青草成捆。“束楚”指的是扎荆条。和“束薪”是差不多的意思。又参星黄昏后始见于东方天空。故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两句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在天”和下两章“在隅”、“在户”是以三星移动表示时间推移,“隅”指东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 朱熹诗集传 ,“在户”则指“至夜半” 戴震毛诗补传 。三章合起来可知婚礼进行时间即从黄昏至午夜。“良人”在古代是尤其针对丈夫的别称,指新郎。是一个尤其亲密的称呼。朱熹诗集传:“良,夫称也。”后四句是以玩笑的话来调侃这对新婚夫妇:“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 粲者 何!”“

8、粲”是指漂亮的人,指新娘。问她或她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是怎样亲昵对方,尽情享受这幸福的初婚的欢乐。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其中尤其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因为一时惊喜,竟至忘乎因此,连日子也记不起的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对后世影响颇大,诗人往往借以表示突如其来的欢愉之情,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情爱。如说苑所载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和王子同舟”、杜甫赠卫八处士“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诗有一首题目就是今夕行,诗云“今夕何夕岁云徂。篇二:诗经名句15句赏识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唐风绸缪很久以前,看倾城之恋,范柳原

9、对白流苏说,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后面是什么?白流苏抿嘴而笑,我可不知道,于是她就接着念,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我该拿你怎么办呢?对这一段实在印象深刻,于是我固执地相信,这四句诗,更像是描述漂亮的邂逅:良辰,美景,佳人。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诗三百首篇,关雎地位之高可见一斑。窈窕淑女,也就成为中国文人千百年来向往的美好形象了。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写尽万般风流。好像见到灼人的满树桃花下,新嫁的新娘娇艳的面颊和绚丽的红妆,那头有良人久候,将和她共度一生。4.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窗

10、外有一百个人走过,我也能分辨出你的足音。因为其它九十九人全部是踏在地上,而你,踏在我心上。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真有这么的美人,教人怎样不心动。6.死生契阔,和子成说。执子之手,和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我们全部渴望执子之手,和子偕老,却经常忘了,在这之前,还有死生契阔,和子成说。生死,离合,全部抵不过最终的执手,这么,我们才算没有辜负爱情。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已经见到了你,还有什么不欢喜的?只是,真的爱她,就不要让她一直等候。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

11、经王风黍离我们当然能够将黍离当成周大夫行役而悯伤周宗室而作,但放在当下,也能够当做求而不得的一番感慨。呐,有没有这么一个人,让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好像看见少女皱起眉头,连埋怨全部带着几分俏皮:那个笨蛋,我不去找你,你就不会主动来找我么?10.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爱有很多选择,可是爱上了,就是唯一。11.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程英曾经用这一句诗来形容杨过-一见杨过误终生。能配得上“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应该有怎样的风采。12.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

12、游女,不可求思。-诗经周南汉广真的有勇气,就逆流而上,去追寻她/她的足迹吧,没有不能够,只有不愿意。1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读这么唯美的诗句,会不会让你有一瞬间的恍惚。14.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以后,归於其室。-诗经唐风葛生大约是安意如写的吧,死亡是一场盛宴,只是你比我先行。因此我们总奢望,缘定三生。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若你远行,有没有一个人,会在历经风雨以后仍等你归来?篇三:品味诗经中最美的九句话品味诗经中最美的九句话1、生死契阔,和子成锐。执子之手,和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2、挑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6、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8、绸缪束薪,三星在天。诗经周南桃夭诗经周南关雎诗经郑风子衿诗经秦风蒹葭诗经周南汉广诗经小雅采薇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9、岂曰无衣?和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和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