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寒假作业3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2516223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寒假作业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理寒假作业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理寒假作业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理寒假作业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理寒假作业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寒假作业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寒假作业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市五中八年级上寒假物理作业亲爱的同学们:寒假已经来临。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马年。寒假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我们又将进入新的学期。在下个学期里,物理这门科目可能会给大家一些不小的麻烦。如果说前面物理还算是平路的话,进入八下之后,物理就开始了登山的过程。这时有些同学,就开始很不适应这门科目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登山前必要准备是很重要的。通过这半年来,大家学物理时反映的情况。发现大家在下面这四个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1)单位的换算;(2)物理解题思路不清晰,不擅长公式的灵活应用;(3)计算能力较弱,(4)常常忽视物理单位,没有用单位的习惯。而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给我们八下的物理学习带来巨大的阻

2、碍。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今年的寒假作业。希望大家在休整之余,好好补补这些方面。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扫清障碍。第一部分:八上基础知识回顾第一章:机械运动1、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_,符号是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3、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等。4、_和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可_,但是我们可以通过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5、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和_。6、测量长度时,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不能 。同时要让刻度尺的_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尺,与刻度线面_。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_的下一位。7、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

3、要写上_。8、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叫机械运动。9、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首先要选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_。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可能不一样,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11、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选 物体为参照物;(2)一般情况下,我们选 为参照物;(3)参照物选好之后,我们认为其 。(4)若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研究对象是 的。反之则 。12、速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用符号_表示。13、在物理学中,把_与_之比叫做速度。14、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符号是_;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单位是_,符号是_;两个速

4、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m/s_km/h。15、物体沿着_且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6、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用_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17、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由此可知,要测平均速度应测_和_,经常用到的测量工具分别是_和_。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3、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传播的速度跟 和 有关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人耳区分

5、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s。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是指声音的 ,与发声体振动 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 ;频率越低音调越 。频率的定义: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音调越 。2、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Hz到 Hz。人们把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次声波。3、响度是指声音的 ,与发声体的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4、增大响度的方法有:1、 。 2、 。 3、 。5、音色是指声音的 。它由发声体的 和 决定的。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递 和传递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

6、、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 人们用 ( )来划分声音等级。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 减弱、在 减弱、在 减弱。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的物理量。 2、 单位: 常用单位是 (其符号是: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0度, 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 。某地气温-3读做: 或 。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 制成的。 (2)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

7、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量程-20110-3550分度值(3)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 ;玻璃管比一般温度计 ;截面成三菱形(起到 的作用)(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1、观察它的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2、认清温度计的 ,以便准确读数。3、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或容器 ; 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 。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熔化: 定义:物体从 态变成 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

8、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熔化时 热,温度 ;非晶体熔化时温度 。t/st/ct/st/c晶体的熔化图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 态变成 态 叫凝固。 晶体的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汽化。 汽化有 和 两种方式液体在(1)蒸发是在任何 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 ; 。 (2)沸点是在 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沸腾条件: 。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液化:定义:物质从 态变为 态 叫液化。 方法: ; 。

9、 3、升华和凝华: 升华 定义: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升华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 定义: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凝华 热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真空中光速:C= m/s= km/s。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1) ;(2) ;(3)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共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 (分居);(3)反射角 入射角(等角);补: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的。 2、分类: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 条件:反射面 。 特点:反射光线向

10、 ,光线强度 。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 ,每条光线 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 。 特点:反射光线向 ,光线强度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大小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像、物关于平面镜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 2、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实像 成在光屏上)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 成在光屏上)3、光的反射现象有: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 。 空气中的角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度。 光的折射现象有: , , , 。五、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 , , , , , , . 2、看不见的光: 线, 线 3、色光的三原色是: , , 。4、有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 决定,5、有色的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