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2511523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试管 集气瓶 瓷质蒸发皿 量筒 烧杯 燃烧匙 石棉网ABCD【答案】B【解析】:试管 集气瓶 瓷质蒸发皿 量筒 烧杯 燃烧匙 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选B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3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4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

2、CDD【答案】B【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点睛: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5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C加入足量稀盐

3、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4、,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6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 题对问题的回答A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B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C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D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

5、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AABBCCDD【答案】C【解析】A、主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属于解释与结论;B、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属于解释与结论;C、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D、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的分析;故选C7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答案】B【解析】【详解】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蔬菜

6、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点睛】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8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把空气中水蒸气吸收到硫酸溶液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灯泡发光只是由电能转化

7、为光能,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铁生锈后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是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9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瓷器破碎 C铁锅生锈 D积雪融化【答案】C【解析】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积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10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玉石雕刻C黄酒

8、酿造 D火药爆破【答案】B【解析】A、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黄酒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火药爆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11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当将导管插入水中后,密闭空间的体积变小,故内压增大,所以当管内的液面低于烧杯的液面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错误;

9、B、当气密性良好时,在瓶内气体的压强的作用下,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故错误;C、上下移动水平管,两端的液面高度相同,说明气密性不好,故正确;D、用手握着烧瓶,当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是良好的,故错误。故选C。12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答案】D【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D稀盐酸除铁锈时,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方程式6氯化铁和水;是化学性质。

10、选D1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则取出液体的实际体积为( )A10mLB大于10mLC小于10mL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由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实际比30mL小;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实际大于20mL,所以取出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故选C考点:量筒的使用1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B稀释浓硫酸C点燃酒精灯D检查装置气密性【答案】D【解

11、析】【详解】试题分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B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手掌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15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

12、氧气充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就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颗粒,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的说法不正确;B、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故B的说法不正确;C、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因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故C的说法正确;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故D的说法不正确。故选C。1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B加热液体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答案】C【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13、;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17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

14、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1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