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2500080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曲舞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戏曲舞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戏曲舞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戏曲舞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戏曲舞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戏曲舞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舞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戏曲舞蹈 融汇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武术等多个艺术形式的中国戏曲,是中国人思想意识、人生精神的存在形式,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实际人生活动的戏剧形态,保留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很多历史文化特征。诗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秦、汉时期中国戏曲早期渊源算起,历经汉代“百戏”、唐代“从军戏”至宋代“南戏”、元代“杂剧”,“有声即歌,无动不舞”的戏曲演出,全部以歌舞为关键手段来表现内容、刻画人物,因此,王国维将“以歌舞演小说”作为戏曲的定义。由此可见,和小说情节、唱腔念白整体配合得十分友好的舞蹈,一直作为艺术表现的主

2、要手段之一,在戏曲演出中含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一 、以歌舞演小说彰显戏曲本质戏曲艺术继承和发扬了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的精华,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体系和人体美学法则,同时形成了和小说情节、唱腔念白,整体配合得十分友好的外在形态,它的特征就是以歌舞演小说。歌就是戏曲的唱,舞便是戏曲的形体动作。作为一个多元复合物,戏曲艺术的高度综合性,不是各门类艺术元素的简单交集,而是文、乐、舞、美四者之间不停平衡的动态过程,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友好美,达成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从而在表现一个专题时,更加好地演绎小说、抒发情感,集中、强烈而鲜明地表现

3、东方艺术的风范和中华民族的审美特色,所以受到大众的青睐,经久不衰。既然戏曲是中国本土的艺术样式,遵照的是中国传统写意美学追求,那它“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中“舞”的详细表现形式,就一定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后,以写意化的舞蹈动作来展现。戏曲中的“舞”,通常指的是“做”和“打”,即舞台上演员举手抬足、身段步伐、武功打斗等等全部的形体动作,这一系列连续动作,便是一系列戏曲程式的曼妙组合。秉承写意化、虚拟化的美学标准,动作在场面调度和队形改变上设计了圆圈、弧线、二龙吐珠、龙摆尾等极富流动美的曲线,舞蹈的运动路线为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欲冲先避,忽而扬臂催马、抬腿扭胯,展现驰骋千里、行船百里;

4、忽而短促停顿,瞬间凝固,成为优美的雕塑式人物造型,动作节奏鲜明,动静结合,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种种这些全部符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体审美看法,揭示出人物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精神状态,给人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伴随戏曲声腔的不停衍变,尤其是戏曲唱词 “滚唱”的形式出现,使戏曲的唱和舞的结合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演唱和舞蹈被逐步分离开来,并被广大的观众所认同和接收。不过,作为戏曲演出艺术手段主要组成部分的舞蹈并没有被大家丢弃或遗忘,相反,它作为戏曲演出手段之一,经过和唱腔音乐的分裂后得到了愈加自由的发展,且使之更趋完美。戏曲是一门演出艺术,所展现的技术技巧和特技绝招,其实全部在剧情发展中负担着本身的任务,

5、具有毯子功、把子功、扇子功、翎子功、水袖功等特殊舞蹈功底的演员,必需将所掌握的技术技巧利用到刻画人物、诠释剧情之中,不能离开剧情突兀地去为舞而舞。如挂画一剧中,为充足表现少女耶律含嫣期待情人的欢快和担心心情,双脚站在罗圈椅的椅子背儿上跳来跳去,一边挂画一边雀跃,既符合少女的身份性格,又使观众心旷神怡,大饱眼福。在秦腔白蛇传中,白云仙在“水漫金山”“盗仙草”救夫时演出的舞蹈,和水族群体和众神将的对峙争斗,全部令人感受到白娘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奋力战胜邪恶的不屈精神。“歌”“舞”形影相随的表现手法,载歌载舞的艺术展现,成就了戏曲友好圆融的审美意境,使中国戏曲自成体系,巍然耸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二 、

6、植入舞蹈语汇凸显戏曲时代特征一部戏曲史,也是一部变革史,几百年来,戏曲声腔、舞美等等表现手段一直在不停变革中前进,程式、动作等也在不停创新中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等,为表现人物,全部不一样程度地进行了部分改革,剧中的群舞和身姿舞韵,即使带着那个时代“三突出”的遗痕,但其在演出程式上还是做了显著的改变,在发明新的程式化舞蹈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如当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小分队的群舞“滑雪舞”、红色娘子军中“红云乡”一场中的军民“练兵舞”等等,全部是过去鲜见的程式化群舞动作。伴随时代的发展,戏曲面临着适应当代社会和观众趣味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在和现代舞蹈艺

7、术相互借鉴中,依据时代和观众的需求,依据剧情和人物需要,从生活出发,利用虚拟、夸张的艺术方法进行提炼加工,吸收了不少中外舞蹈的技巧,以诗化的方法去表示角色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去展露人物的个性和心态,发明出新的语汇。在这方面,眉户当代戏迟开的玫瑰、秦腔当代戏西京小说中的几段舞蹈,全部可称得上是新的程式化的代表作。迟开的玫瑰中,导演为表现主人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精神而设计的蜡烛舞队、玫瑰舞等,在抒怀和叙事上穿插交替,动静搭配适当,自然友好,全部使剧本的专题得到了升华。尤其是乔雪梅和弟妹的“电话舞”,打破了地域、空间、时间的界限,把身处远方的四个人处理在同一场景内,既浪漫、新奇,又使观众以为

8、真实可信。西京小说中八位农民工的“打工舞”和之异曲同工。在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中,八个人手执不一样的工具,做出戏曲中“二花脸”的豪迈功架,辅之和工具相呼应的打工动作,紧贴时代紧贴剧情的舞蹈设计,既不显得突兀,又含有中国传统的写意美学内涵。戏曲艺术要表现近代、当代的生活内容,要表现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单靠程式已经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便会从现实生活中去提炼、去发明新的形体动作,甚至会将部分当代舞蹈语汇直接搬到戏曲中,用来表现我们熟知的当代生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西京小说大学校园一场中加入了一段独舞,舞蹈演员飘逸轻盈的舞姿在充足揭示剧中女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同时,也使略显沉重的剧情有了豁然开

9、朗的亮色。诚然,当代舞蹈元素融入戏曲之中需要慎之又慎。当我们在一个戏中利用舞蹈这一手段时,必定首先要考虑到它和整个戏在风格上的融合性,更要注意它在整体创意上和整个戏在表现手法上的一致性。假如让舞台上不相干的群舞替代了主角的演出,看着很热闹,但舞蹈和剧情的推进无关,和剧种的本体无关,便会造成对戏曲、对作品的极大损害。作为担任过迟开的玫瑰杜甫刘海戏金蟾等剧目编舞重担的编导,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比较清醒的认知。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尊重传统,熟悉经典,提升艺术素质,增强生活积累,在创新中不能一味为新而新,不能损害剧种本体特征。在为新戏创编舞蹈时,我们的使命不但仅是要找到独具特色的舞蹈元素和简单的肢体语汇,还要对所表示的剧情、所传输的信息有足够的了解,并将这种深层次的了解自然而然地融会到创作中来。经过张扬情绪外化的信息,给观众深刻的心灵触及,给人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这才是在剧中利用演出手段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