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249070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化的勃兴学习目标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学会在辩驳中相互学习、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提高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3、认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敢于独立思考,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习重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难点: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同时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学 习 过 程说 明预习板块1、 晚期的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即“ ”,主张“ ”。他又是一位大 ,创办 ,广收门徒,注意“ ”;他要求学习态度“ , ”、学习方法“ ”;他的言行记录在 中

2、。2、春秋末期的老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认为 ,其学说记录在 里。3、墨子主张“ 、 ”;孟子主张“ ”。4、战国时期又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他认为要 ,“ ”5、 末期 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 ,提倡 ,提出建立 的封建国家。6、 的鼻祖 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他著有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 ”是他的军事格言。预习填写探究板块一 联系实际讨论解决“动脑筋”一,看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二 讨论解决“动脑筋”二,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三 讨论解决:某同学前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里很难过。你认为用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什么观点劝导他比较合适?并请说明理由。四 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

3、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检测板块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4、以下几种主张,哪一种是老子的思想( ) 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4、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相互转化 D.提出“仁”的学说5、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6、“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A.庞涓 B.孙武 C.韩非 D.孙膑7、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8、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

5、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注意比较第3题和第8题。延伸板块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的新收获:(1)“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哪位思想家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2)“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战国时期,又是哪位思想家,有了这种可持续的发展观,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雨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学以致用学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