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作文7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2436312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的由来作文7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明节的由来作文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高校作文(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清明节的由来作文1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找寻,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辞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难过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

2、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打算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渐渐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闻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终归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3、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携家春游。”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春游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实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

4、的影响也就消逝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清明节的由来作文2同学们今日是清明节,你们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知你们吧!在古代时候有这样一个传闻:晋国的晋献公很痴迷他美貌的妃子骊姬,想把王位传给骊姬扎生的小儿子奚齐,便把太子申生杀害了。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迫害,不得不离开晋国,流亡国外。在这十九年的流亡生活里,重耳吃尽了苦头。有一次,重耳带领他的手下来到了一个荒芜的地方,重耳又累又饿,但四周没有一个能吃的东西。这时一个名叫介子推的随臣找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拿出小刀从自己的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然后用火把肉烤熟,拿去给重耳吃。重耳吃了肉后复原了精神,开口问

5、道:“这肉是从哪来的?”其他臣回答说:“是介子推从腿上割下来的。”重耳听了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十九年后,重耳最终又回到了晋国,并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时期闻名的晋文公,他继位后对那些曾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示他,他猛然音想起了旧事,心中有愧,立即派人去请介子推上朝领赏。但差人去了好多次只见介子推家门紧锁,问起邻居才知道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决心要找到介子推,但怎么找也找不着,这时,有一个人出了一个办法:“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一起,介子推自然会跑出来。”晋文公同意了,可大火烧了很久还是不见介子推人影。后来晋文公在山后望见了一棵被烧焦了的

6、大树,树旁正是介子推和介子推老母的尸体,晋文公特别哀思。这时晋文公发觉树油里有一个东西,原来是一片衣襟,上面提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如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后来人们都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纪念已过世的家人和英雄烈士们。清明节的由来作文3“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我们纪念已故亲人的节日。清明节最早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节日中的活动也流传至今扫墓、郊游春游在两千五百多年的传承中,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

7、历史底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已不再只限于怀念已故的人。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每年这时,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一块儿去扫墓等等。我的老家在平潮,每年这是奶奶都会通知我们回去。太太已经去世2年了,每次去上坟,奶奶都会在太太墓前说些话,多烧些纸钱给她。上坟时都很拥挤,每家人都是7。8个一起去的。上完坟后,我们一家人就会围坐在一起吃饭,闲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华蜜的微笑。清明节不仅是纪念已故亲人难过的节日,它也是家人团聚充溢爱华蜜欢乐的节日。如今,清明节也是我们抒发对英雄烈士爱戴、敬佩、怀念之前的节日。他是我们对生命解读的节日。英雄烈士们牺牲自己保卫祖国,救他人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但每个人的

8、生命都是珍贵的,我们应先学会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上坟时我看着一个挨着一个的坟墓,其中有的甚至还是小孩子,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他们就这样长眠于地下了地面上色调缤纷的世界,他们再也看不到了;声音悦耳的世界,他们也再也听不到了;充溢爱的世界,他们再也感觉不到了清明节是个能教化人的节日,会让我们发觉生命的珍贵但又简单失去,让我们懂得该珍爱生命!清明节还是个放松人心,让我们更好的接触大自然的节日。清明节是在春天,所以是郊游的好时间。到处是鸟语花销,绿意盎然,充溢朝气,让人乏累的身心得到放松。走出家门,呼吸簇新的空气,与大自然来个密切接触,该是件多么享受的事。记得上初中时,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全校同学去

9、郊游,走出学业繁重的学校,顿感浑身轻松自由,和同学们一起游戏玩耍,同时也开阔了视野。走在宁静的小道上,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整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净化!清明节已被定为法定假日,是国家大力弘扬的民族传统节日。它所包括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我信任会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所重视,让更多人喜爱!清明节的由来作文4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每逢这个节日,人们都会扫墓祭祖,那么,清明节是怎样由来的呢?相传,春秋时期,在中原有个大国叫晋,当时晋国国王有位非常恶毒的妃子,这个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国王,就设计谋害太子,太子无奈之下,只好用自杀来表示清白。太子的弟弟重耳为了躲开祸

10、害,只好逃到别的国家去。在逃难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而全部跟着他的臣子都觉得这样永无出头之日,便陆接连续地各谋出路去了。只剩下几个赤胆忠心的人,其中一个大臣叫介子推。有一天,介子推外出回来发觉重耳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坚决果断的拔出小刀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重耳听介子推说这是一块马肉,但重耳也不是瞎子,当他看到介子推腿上的血时就知道了这件事,但并没有揭穿介子推,他心里发誓:假如以后自己得势,肯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后来,重耳被一位好心的国王帮助了之后又回到了晋国,当了君王给各个跟随的大臣都重赏了一番,想起介子推,便派人去请他,重耳的人请了好几次,也没有请到。重耳只好亲自去,

11、只见门已经锁了,原来介子推已经到大山里去了。有人给他提议大火烧山,但只烧三面留一面,让介子推自己出来。重耳便放火烧山,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还不出来,只好等大火灭了再进去找。进去一看介子推已经被烧死了,重耳惭愧不已,放声大哭,为介子推实行了隆重的葬礼。重耳对民众说这一天只能吃冷饭,并将这一天叫冷食节。后来,人们把祭祀祖先的日子和这一天放在一起,便成了清明节。在知道了这个节日的由来以后,我不禁为介推对君主,实质是对国家至忠的行为感到钦佩。钦佩他那忠义正直的品德。我以后要做像介子推这样的人,做一个对国家忠贞、赤诚、义气、正直的人。清明节的由来作文5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最终回国作了国君。他给当年跟

12、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示重耳,重耳特别过意不去,确定亲自去请介子推。春秋时代,有人要杀害晋国国君的大儿子重耳。重耳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几天几夜找不到吃的东西。重耳坐在地上叹着气说:“我死了是小事,晋国的百姓又有谁会关切他们呢?”介子推一听这话,想到重耳在苦难中还不忘百姓,心中非常感动。他咬咬牙,偷偷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当重耳知道这件事时,感动得流着泪说:“你这样待我,我将来怎么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报答,只希望你将来作个好国君,把老百姓放在心上。”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最终回国作了国君。他给当年跟随他逃亡

13、的人都封了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示重耳,重耳特别过意不去,确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介子推早已带着老母亲躲进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没有找到介子推母子。有人出办法说:“从三面放火烧山,逼他们从没有火的一面逃出来。”重耳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下令烧山,但始终不见介子推走出绵山。大火熄灭以后,重耳才发觉,他要报答的人,已经被烧死在一棵老柳树下了。重耳特别懊悔,他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吩咐全国的老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其次年,重耳带领群臣去绵山祭祀,先在山下寒食一日,其次天身穿素服,登山致哀。重耳来到坟前,发觉那棵柳树复活了。重耳望着这棵柳树,就像望见了介

14、子推。他尊敬地折下一根柳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还把那棵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名为“清明节”。从今,重耳始终怀念着介子推,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使老百姓们安家立业。为此,寒食节、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过节之时,人们喜爱用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还把柳枝插在门前、沟边的泥土里。哪知这清明柳遇土就生根,插在哪里活在哪里,没几年,漫山遍野布满了柳荫。直到现在,清明节戴柳插柳的风俗仍旧在中国民间流行着。清明节的由来作文6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晋献公,他有个妃子叫骊姬。由于骊姬的儿子奚齐想继承王位,骊姬便想方设法地设计谋害太子,太子申生被逼无奈,只好悬梁自尽了。骊

15、姬奸计得逞之后,又想杀害申生的重耳,重耳听到风声就连夜慌张逃出了皇宫。重耳逃出皇宫时,身后跟着数百个随从,可是在逃亡路上,须要经验的磨难数不胜数,几百个人的队伍变成了几十人,最终只剩下几个人了。有一次,公子重耳饿得快昏倒了,手下的忠臣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一块肉割下来,烤熟了给重耳吃,以表自己的一片忠心在外流浪了十九年,重耳得知骊姬已被诛连九族时,便回到皇宫执掌了政权,这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读后感。晋文公把以前忠于自己的人,都封官加爵,却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一个人说起了介子推,晋文公才猛然想起了他,就派御林军出去找他,然而,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顺当。御林军去介子推家三次都家门紧锁,晋文公就亲自去他家,不想,介子推辞背着老娘,二人一起逃上了家对面的绵山。有人给晋文公提议说:“我们把这座山三面点火烧了,只留下一面不烧,介子推就会从不烧火的一面下来的。”晋文公果真采纳了他的看法,照他说的方法做了。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旧不见介子推的影子。等到大火熄灭后,御林军就上山去看,只见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课烧焦的柳树而死了。这棵柳树的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面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如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名。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把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