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33KB
约16页
文档ID:482397749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_第1页
1/16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一、生活 数学  1、生活中的数学  观察、积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符号,了解它们表达的意义  如: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  2、生活中的图形  观察、认识生活中的图形,感知它们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如:城市建筑群、超市的商品……  二、活动 思考  1、数学活动——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数学活动包括观察、试验、操作、猜想、归纳等  2、数学思考——规律探索  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图形规律、数字规律  三、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建模思想、归纳思想、从特殊到一般……  四、常见题型  探究数字、图形规律题  实践操作题  图案设计题  简单的数字推理题  第二章 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负数:比0小的数  (2)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注意:  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1)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2)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1)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2)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3、注意:  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三、数轴  1、数轴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注意:  ①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②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③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  ④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1)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1)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2)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3)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1)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2)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3)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四、相反数  1、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  (1)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3)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1)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2)0的相反数是0;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1)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2)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3)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①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②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③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五、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0的绝对值是0  3、可用字母表示为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a;  (3)如果a=0,那么|a|=0  4、可归纳为  (1)a≥0,═ |a|=a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2)a≤0,═ |a|=-a (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5、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

即  (1)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 |a|=0;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  (3)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4)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5)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  (6)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7)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  (2)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7、绝对值的化简  (1)当a≥0时, |a|=a ;  (2)当a≤0时, |a|=-a  8、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1)当b0时,a+ba  (2)当b0时,a+ba p=""  (3)当b=0时,a+b=a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5.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1)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2)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8)+(-7)+(-6)+(+5)=-8-7-6+5.  (3)和式的读法:  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  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  七、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法则一: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  法则二: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法则三: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法则四: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2.倒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图片(a≠0),就是说a和图片互为倒数,即a是图片的倒数,图片是a的倒数  (2)注意:  ①0没有倒数;  ②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点颠倒位置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不改变这个数的性质);  ④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或-1,不包括0  3.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