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物联网应用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236941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物联网应用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疗物联网应用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疗物联网应用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疗物联网应用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疗物联网应用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物联网应用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物联网应用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物联网应用分析物联网技术以其终端可移动性、接入灵活方便等特点在医院的应用彻底打破 了医院固定组网方式和各科室信息管理系统比较独立的局限性,使医院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协调相关部门有序工作,有效提 高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安装无线IP视频监控,可以对病房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在重症监护 室(ICU病房),可以使医生或患者家届时刻掌握病人治疗情况。鉴于医疗场所以 及工作业务的特殊性,医院需要对病人位置、药品以及医用垃圾进行跟踪。 确定 病人位置可保证病人在出现病情突发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抢救治疗,药品跟踪可使药品使用和库存管理更加规范, 防止缺货以及方便药

2、品召回,定位医用垃圾 的目的是明确医院和运输公司的责任, 防止违法倾倒医疗垃圾,造成医院环境污 染。物联网的应用将为这些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带有RFID(射频识别标识)腕带的病人,贴有RFID标签的药瓶和医用垃圾袋,均可通过无线网络的无线 定位功能被随时跟踪其位置。此外,无线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各类用户提供便利的上网服务,从而提高医院服务满意度。在医院部署无线网络,不仅方便为病人和医务人员提供无线上网服 务,还可以方便地为病人的家届、访客等提供上网服务。在医疗领域里,RFID的应用空间很大,因为,条码很难满足医院对于个体追溯的需求,所以RFID应用在医疗领域势在必行。未来三年中,医疗行业RF

3、ID应用的特征将会是:需求全面增加,各个医院在共同需求(比如住院病人腕带系 统利用WLA吸术)提升的同时,将体现出多样性与兼容性并举的需求,同时, 随着RFID成本的进一步降低,RFID技术与条码技术相比优势将更加突出。因此, RFID技术将会全方位替代现有条码技术,并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市场调查公司Kalorama Information 一份最新报告称,2007年美国RFID 医疗市场达到2亿9700万美元,并预计在接下来5年内增长突飞猛进,在2010 年将达到10亿美元,2012年31亿美元。虽然RFID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还处在初 期阶段,但当网络基础设备可升级,互用性和高昂实施费用

4、问题得到解决后,RFID 的应用将快速展开。RFID可改革目前的医疗服务的方式, 医疗行业采用RFID的主动力是提高工 作效率和成本效益,RFID可在个多种应用中发挥作用,如移动资产管理、库存 管理、实时病人监测、药品追踪和分配等。随着终端用户对RFID认识的加深,RFID应用的通用标准和规则的产生,RFID 应用会不断地增长。据统计,2006年RFID在全球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市场已达到 270亿美元。医疗服务范畴身份确认病人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病人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病人的过程。病人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 全的前提,正确的病人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

5、的保障。特别紧急的,为了能对病人进行快速身份确认,完成入院登记并进行急救, 医务部门迫切需要确定伤者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血型、亲届姓名、紧 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等。以往的人工登记既慢且错误率高, 而且对于危重病人 根本无法正常登记。据统计,我国医院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很长时间都无法 确认病人身份,难以和家届联系,因此医院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无法收回。在美国Wellford hall治疗中心,为了加快急诊抢救病人的处理速度,他们 采用了 RFID应用系统。过去医院接受一名病人,仅仅是入院登记就需要15min左右;而今采用了 RFID医疗卡,只需短短的2min,平时就诊时,将信息印制在 医疗

6、卡上,由病人随身携带。当该病人入院诊治时,医院只需用二维条码扫描器 扫描医疗卡上的标签信息,所有数据不到1s就进入计算机中,完成病人的入院登记和病历获取,因此为急救病人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由于RFID技术提供了一个可靠、高效、省钱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因此医院对急诊病人的抢救不 会延误,更不会发生伤员错认而导致医疗事故。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 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这些特点促 进RFID技术在解决医院就诊过程中患者身份识别的问题上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人员定位及监控在医院,人员定位包括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定位和追踪

7、,将腕式RFID标签佩戴于工作人员和病人手腕上,就可以对他们的位置进行持续的定位与追踪,同时也可以和门禁控制的功能相结合,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医院关键 区域,如限制未经许可人员进入药房、 儿科和其它高危区域等。腕式标签还具有 防拆卸功能,预防病人佩戴的标签被非法拆卸或破坏。 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可 通过标签上的紧急按钮进行呼叫。据悉,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基于 Wi-Fi定位技术的RTLS系统已经成为一种主 流技术,主要应用于医院追踪资产、设备和病人,及时了解和掌握关键工作人员、 资产和医疗设备的实时位置信息已成为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这能帮助医疗保健机构降低成本、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

8、病人护理服务质量。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翩市的St.Vincent医院安装了一套室内定位系统(IPS) 用于对病人的管理,通过护士站的电子显示屏或医院的监控电脑或医生的随身 PDA即可掌握病人的物理位置。从而实现了对手术病人、精神病人和智障患者 等的7*24小时实时状态监护,保障病人安全。各大医疗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纷纷通过将定位数据和其他资料相结合的 方式,使其简单的定位系统得以进化,他们利用网络化的仪表打造出可以监控全 医院病人流动的全新病房定位系统。在国内,除了少数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医院试点应用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人员 定位系统外,其他中小医院尚未应用,随着新型医疗模式的出现,与物联网技术 相

9、关的无线定位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将具备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一卡通,就诊卡数字化医院管理一卡通是智能卡在医院的综合应用,它涵盖员工、病人在医院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员信息管理、门 /急诊管理、住院管理、消费/ 定餐管理、公寓管理等方面,既是持卡人信息管理的载体,也是医院后勤服务的 重要设施。由于它和医院的日常管理和生活息息相关,相比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医院管理一卡通”建设的成功,更能直接体现医院优越的管理素质,更能 让员工、病人、病人亲届和外来访客们感受到贴心的关怀。2009年,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卫生部也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而这其中,对RFID技术应用的推进力度明显加大,此外,

10、卫生信息化2003-2010 年发展纲要,中把IC卡应用和普及作为一项重点。卫生领域IC卡及RFID技术下一阶段的应用发展,是与银行、社保等部门联 合开展医疗就诊卡的通用模式与标准研究;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部门、行业的 联合,建立区域间的协调互动机制;推进集个人ID信息、社保、医保、医疗、旅游、交通、购物消费、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一卡通”产品应用,并推广大容 量智能卡在卫生领域的应用,在卡片内记录诊疗记录,取代传统的病历本。将RFID智能标签置于“医疗保健卡”的卡片上,标签可以记载救诊病人自 身完整的救诊记录。任何医生或者其他医护人员都能够即时读取、存储关键的病 历信息。这样,可促使个人无论在

11、哪里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与精确的诊断。有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 RFID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 市场。在一通方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行业在2009年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卡通”就医卡的应用明显增多。“一卡通”的发展与IC卡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与欧、美、日相比,中国 IC卡产业进入市场较晚,但在应用开发上反而领先,随着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改 革,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一卡通”业务在国内医疗信息市场上将会被更广泛的 推广。无线(移动)医疗监护医疗监护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检测和监视, 它能够实时、连续、长 时间地监测病人的重要生命特征参数, 并将这些生理参数传送给医生, 医生根据

12、 检测结果对病人进行相应的诊疗。它在危重病人的监护、伤病人员的抢救、慢性 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监护以及运动员身体活动的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医院监护系统大多使用固定的医疗监护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人体生理参数,通过线缆将数据传输到监护中心。 建立在线缆连接基础上的传统监护系 统往往体积大、功耗大、不便于携带,限制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动, 增加了他 们的负担和风险,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实时、 连续、长时间地监测病人的重要生命特征参数的医疗监护需求。同时这种传统的医疗监护方法容易增加病人心 理压力和紧张情绪,进而影响病人身体状况,使诊断数据与病人真实的生理状况 产生一定差距,影响对病情的

13、正确诊断。为了使经常需要测量生理参数的患者(如 慢性病人或者老年患者等)能够在随意运动的状态下接受监护,无线医疗监护技 术已越来越受关注。智能化无线医疗监护服务是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RFID技术为底层,通过采用智能型手持数据终端为移动中的一线医护人员提供“移”触即发的随身数据应 用。医护人员查房或者移动的状态下,可通过智能型手持数据终端的护理人员端 软件,透过Wi-Fi无线网络实时联机,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数据交互。 使 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在手持数据终端上获取全面医疗数据的信息服务系统,而病人可藉由佩戴在手上的装有 RFID的手环,在与PC连接的RFID读卡器查询显示该 患者目前的检查进度,并

14、可获取全面医疗数据的信息服务系统,根据历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对比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当机立断地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对下一代的健康与安全问题也日益关注, 面向老人和儿童的个人健康监护需求将不断扩大。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为健康的监 测控制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技术实现方法和途径,应用空间十分广阔。生命体征米集物联网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医疗应用领域就是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据统计,美国医疗系统每年花费数万亿美元, 其中绝大部分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用于不 健康患者的治疗,而健康人口只用了不到10%勺医疗费用,主要用于健康监测、疾病的初期检查等环节。在我国,医疗水平远低于美国等发达的西

15、方国家,用于疾病检查和健康监测的费用也远低于这个比例。然而,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永远健康,如果我们只关注疾病人群,只在“诊断和治疗”系统下投资,忽视各种健 康风险因素对现在处于健康状态下的人口损害,疾病人群必将不断扩大,现有的医疗系统也将不堪负荷。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把重点转移到对生命全过程的健 康监测、疾病控制上来,建立同时能够为健康和不健康的人服务的健康监控、维护和管理系统。在美国,几乎80%的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的家用电子诊断仪器(如电子血压 仪、电子血糖仪等)。但是,问题在于,即使病人自己测得血压、血糖数据,他的医生仍无法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而通过传感器网技术,医生可以实时了解到其监护患者的生

16、理参数。前不久,美国旧M公司与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携手合作,利用一只体积仅有黄豆股大小的嵌入式传感器和特殊软件使社区医院的医生足不出户就能及 时了解到他负责的病人的血糖、 血压情况。这种隐藏在电子血压仪、电子血糖仪 里的传感器可将测得数据及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医生的电脑中,这样就能使医护人员及时制定对症治疗措施。该新技术的另一优点是,利用传感器网可将远在 千里之外的乡村医院的CT MRI等电子诊断结果无线传输至大型医疗中心,以便专家进行会诊。这种通过嵌入式传感器与外界联系、 最终在电脑上显示数据的特 殊医疗器械,在国外乂被称为“灵巧型医疗器械”(smart medical device )。这种产品使医生不论远近坐在办公室内就能及时了解病人的身体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