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235424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零丁洋》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襄城县茨沟初级中学 陈俊凤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文天祥生平简介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

2、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兰西万岁”能表现出哈默尔先生的慷慨正气,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能表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二、作者、背景简介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你了解的文天祥是怎样的?明确:作家经历、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3、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课件展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经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是怎样的一首诗,竟然能够打动战场上兵戈相见的敌人?又是怎样的一首诗,让千百年来无数国人为之动容?三、初读诗歌 朗读、诗译师: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

4、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关键字词的解释)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1: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无可挽回,个人身世似骤雨里的浮萍,时起时沉。2:回忆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今在零丁

5、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齐读)师:我们在正确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学着用诗化的语言翻译了诗歌。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在通过深入分析字词的深意来鉴赏诗歌。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

6、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1: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齐读)师:我们在正确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学着用诗化的语言翻译了诗歌。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在通过深入分析字词的深意来鉴赏诗歌。四、研读诗歌1、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这其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

7、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生:“辛苦”、“寥落”。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四、研读诗歌1、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这其中的故

8、事你们知道吗?)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生:“辛苦”、“寥落”。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2、

9、师: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生:“柳絮”、“浮萍”。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生: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师: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师:这两句诗

10、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师: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那么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生:国破家亡的悲哀。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生:语调低沉,语速要慢。师:你来试试。3、师: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生:惶恐滩、零丁洋。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生: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1277年兵败后途经此地,可见诗人在追忆往事)生:被押解到零丁洋。(1279年,作为俘虏被押解途径此处,写现状)师:“说惶恐”、“叹零丁” 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

11、吗?生:不是。师:那还指什么?生:“说惶恐” 表示自己当时,对国家举步维艰的忧惧不安。生:“叹零丁” 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师: 看来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 回首当初的 “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学生读)“说惶恐”、“叹零丁” 应重读。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 (师生齐读尾联。)师:你从尾联

12、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生:誓死报国的精神。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补充故事: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

13、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后来,元世祖敬佩文天祥,自亲劝降,打算授予他高官显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师:看着文天祥的诗,听着文天祥的故事,你的心中有

14、何感受?生:敬意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生: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生读)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 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 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 (播放朗读录音。)师:朗读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课件展示)1深刻理解作品。2酝酿情感。3把握节奏。师:让我们跟着朗读录音一起吟诵! (生跟随朗读录音投入地吟诵。)师:

15、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一生试背) 六、赏析师: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你最欣赏哪一联?并说说欣赏的理由。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师: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课件展示。)1诗意解析。2字词品味。3情感体会。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5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生: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生: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生: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生:尾联,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合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