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尖子班2套)主题阅读附答案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2354213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尖子班2套)主题阅读附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尖子班2套)主题阅读附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尖子班2套)主题阅读附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尖子班2套)主题阅读附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尖子班2套)主题阅读附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尖子班2套)主题阅读附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尖子班2套)主题阅读附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号考名姓级班校学-线-订-装-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体阅读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得分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李丹崖草里的

2、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 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 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 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 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一只蛐蛐是独唱, 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

3、见他们是爱 这些小精灵的。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 “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 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 员。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 草虫,趯趯 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 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那 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 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4、选文有删改)【注释】喓(yo)喓:虫鸣声。趯(t)趯:昆虫跳跃之状。阜(f)螽 (zhn):即蚱蜢,一种蝗虫。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1)万籁俱寂: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B.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思念亲人的样子。C.这些诗句借物抒情,以跳跃的昆虫喻内心跃动的情思,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深切 思念。D.作者借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3)像这样描写田园画面的诗句还有( )(多选)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5、天际流。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C.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2.【内容探究】读文章第 46 自然段,照样子给每段描绘的画面取一个名字。第 4 自然段:夜晚的赞美诗第 5 自然段:第 6 自然段: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完成练习。(1)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开腔”的意思是 。本句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的喜爱之情。(2)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 作者把蚂蚱背上的两只翅膀比作 ,它们和蟋蟀一样,都是通过振动发声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表达不同的意思,乡村生活多有趣啊!(3)乡

6、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从“ ”这个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村里的虫子们的喜爱之情,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语言运用】读下面的例句,任选一句进行仿写。例: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例: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 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读一读下面的三个语段,完成练习。语段(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语段(二)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三月桃花水语段(三)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1.【语段比较】判

7、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这几个语段都是该篇课文中特别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2)语段(一)中“独特、迷人”的意思是非常美丽而且与众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 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3)语段(二)中“沉醉”一词是作者此时的感受。( )(4)语段(三)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下富裕、奢侈生活的喜爱之情。( )2.【方法思考】三个语段中,作者分别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想法的呢?( )(多 选)A.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直接抒发感情。B.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和人物表达情感。C.作者用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3.【语言积

8、累】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例: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1)文中形容四周非常寂静 (2)B (3)BC2.夏天的演唱会乡村的唱诗班3.(1)开口说话 (2)两把刷子拟人翅膀虫子、春天(3)小精灵比喻4.示例:蛐蛐拉响的是小提琴,知了演奏的是萨克斯,青蛙敲响的是架子鼓。 窗外草丛中的蟋蟀哼唱着小夜曲,屋外大树上的知了炫耀着自己的男高音, 池塘里的青蛙们正在举行歌唱比赛微群阅读1.(1) (2) (3) (4) 2.AB3.示例:母亲,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都牵挂着自己的孩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9、我爱乡村的傍晚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 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姐一起去放 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 的晚景!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 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 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响喧闹,但 却充满了神秘。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于 金色

10、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色 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 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 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它们,催它们入睡。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头水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 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 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的余音在广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不已。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啊!我如果有台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 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hn)高歌的

11、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 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欢乡村这恬 静的生活!1.【词语理解】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1)一点灰尘也没有,指环境非常清洁。 ( ) (2)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 )2.【理清顺序】细读第 24 自然段,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来观察乡村傍晚 的景色的。A.由外到内 B.由远到近 C.由整体到局部3.【整体感知】找出与第 1 自然段中画“ ”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画上“ ”。 4.【分析判断】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作者抓住了群山、稻田、瓜地、水牛等景物,写出了乡村的傍晚美丽恬静 的特点。

12、( )(2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 ”这是一个比喻句。 ( )( 3 ) 从 文 中 可 以 看 出 作 者 喜 爱 故 乡 的 景 色 , 但 觉 得 乡 村 有 些 冷 清 。 ( )5.【体会情感】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春雪村居唐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清高 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芳华:这里指芬芳的花朵。 惊:新奇,惊讶。故:故意。1.【古诗比较】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注释:拂堤杨柳:柳枝轻拂堤岸。 醉:沉醉,陶醉。 春烟:春天的雾气。(1)春雪中,诗人选用了 _、_这两种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诗中一个“惊”字,表现了冬去春回,诗人_。 (2)村居写诗人_时见到的景象。诗中通过描写草、_、 _、_和_,表现了春天的特点。“忙趁东风放纸鸢” 表 现 了 儿 童 _ 和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