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227269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综合练习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综合练习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综合练习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综合练习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综合练习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综合练习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综合练习题(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速率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一定温度下,在2的密闭容器中,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B.反应开始到10,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C.反应开始时10, 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的密闭容器中,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2时,反应达最大限度,但化学反应仍在进行C.反应开始至2,的反应速率为0.05D.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0.9倍3.

2、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4.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g)+3H2(g)NH3(g) ,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B.容器中 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 : 3: 2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N2 , 同时生成3n mol H2D.H2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的1.5倍5.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下列四个数据都表惟化刑示

3、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表示同一反应速率的是( )v(N2) = 0.03 mol L-1 min-1v(NH3)= 0.09 mol L-1 min-1v(H2)= 0.045 mol L-1 min-1v(H2)= 0.135 mol L-1 min-1A.B.C.D.6.对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极b电极X溶液实验现象A石墨石墨CuCl2溶液a极质量增加,b极放出无色气体B石墨FeKNO3溶液a极质量增加,b极放出无色气体CCuFeCuSO4溶液a极质量増加,b极质量减小D石墨石墨HCl溶液a、b极都放出无色气体A.AB.BC.CD.D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4、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

5、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B.原子半径大小:XWC.化合物和都只存在离子键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2H4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F2、Cl2、Br2、I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固体熔化成液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所以不会破坏化学键HF分子很稳定是由于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是1:2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A.B.C.D.10.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

6、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是氨气发生装置B.是氨气发生装置C.是氨气吸收装置D.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11.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A.Cu+AgNO3Cu( NO3)2B.Cu+HNO3(稀)Cu(NO3)2C.Cu+HNO3(浓)Cu(NO3)2D.CuCuO Cu(NO3)2二、填空题12.化学反应与能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0mL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1)分别写出三个装置中铁片表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A._;B._;C._(2)段时间后,C中产生了3.36L(标准状况)气体

7、时,硫酸恰好全部被消耗,则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molL-1。三个烧杯全部反应完之后,三个烧杯中液体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填写序号)。(3)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填写序号)2.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b,c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3)若X、Y、Z均为气体,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平衡时: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倍;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起始投料时相比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根据题给图像知,10内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1.58,根据计算10内,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错误;B、根据题给图像知,反应开始到10, 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79,错误; C、根据题给图像知,反应开始时10, 的转化率为79.0%,正确; D、根据题给图像知,随反应进行、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 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则、是反应物, 是生产物,10后、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是可逆反应,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错误。2.答案:A解析:从题图中数据可以看出: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由原来的1.0、1.0、0变为0.7、0.9、0.2

9、,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的比值为3:1:2,但是在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此反应是可逆反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错误。3.答案:B解析: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的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化学平衡,反应容器内压强都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且四种物质始终是共存的,正确答案为B。4.答案:D解析: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它会表现出化学平衡的最基本特征: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但并不是各物质的浓度相等,也不是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B两项错误;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N2,同时必然会生成3n mol H2,这与是否达到化学平衡

10、状态无关,C项错误;H2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的1.5倍时,符合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特征v(正)=v(逆),D项正确。5.答案:D解析:根据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2) :v(H2) :v(NH3)=1:3:2,故D项正确。6.答案:C解析:利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解题。7.答案:B解析: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说明a是H,b、c的最外层分别有6、7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说明是S、Cl,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K。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A正确:K在化合物中只能是K+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错误;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

11、成离子化合物,如氢化钾、硫化钾和氯化钾,C正确;a、b、c元素各自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分别为+1和-1、+ 6和-2、+7和-1,所以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D正确.8.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可推知X、Y、Z、W依次是C、O、Na、Cl。A项,一般条件下CO与NaOH不反应,错误;B项,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错误;C项,中只存在离子键,而中既存在离子键,也存在共价键,错误;D项,等均可用于水的消毒,正确。9.答案:A解析:N2H4分子中N元素和N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N元素和H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正确;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且M处于R-的下一周期,所以原子序数:MR,错误;F2、Cl2、Br2、I2是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正确;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正确;固体熔化成液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也可能破坏化学键,例如氢氧化钠熔融时离子键被破坏,错误;HF分子很稳定,是因为HF键键能大,稳定,跟氢键无关,错误;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是、Na+,个数比是1:2,正确;氢化物的酸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酸性:HClHBrA=B(3)BAC2.(1)3X+Y2Z(2)0.05molL-1min-1(3)0.9; 增大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