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226983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 礼乐制B. 禅让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在政治方面最典型的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乐制度,西周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A选项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权力传承制度,B选项排除。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C选项排除。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D选项排除。【

2、点睛】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周武王灭商后,西周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 西周初分封制D. 西周末王室衰微【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的大意是说诸侯王每年需朝见天子这叫“述职”,一次不朝见天子,贬低其爵位;二次不朝见天子,削减其封地;三次不朝见天子,天子派军队讨伐。因此,题干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下天子对诸侯的一种约束。故答案为C

3、项。AB项,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都反映出东周或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无力约束诸侯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题干不能体现西周末周王室衰微,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分封制B. 科举制C. 郡县制D. 宗法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

4、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珍惜亲情、渴望相聚逗表明对亲情和血缘的珍视,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肯定地是亲情,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威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士以报国家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A. 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B. 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C. 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

5、. 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权门请托”“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可以看出,在察举制的实行过程中,世家大族已逐步控制被举荐为官的途径,这说明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致使政局动荡不安”,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朝廷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察举制的弊端,故D项排除。5.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B. 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 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答

6、案】C【解析】西汉通过内、外朝制衡分化相权,A项不选;三长制是配合均田制的地方基层组织形式,不能分割丞相的行政权,B项不选;军机处的设立不能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项不选;仅C项表述正确。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C. 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影响D. 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左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并结

7、合所学可知,雅典多岛、环海的地理环境为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题干虽然阐述了希腊“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但其是为了说明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制度的产生有影响,排除;BD项,“只能”“完全”的表述都过于绝对,排除。7.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当时民主政治的表现有A. 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人身自由B.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C. 实行陶片放逐法进行政治的监督D. 给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人身自由,排除A;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8、并创立陶片放逐法,排除BC;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公民享有充分权利,公民参政议政还可以获得工资和“观剧津贴”,故选D。8.雅典民主制最终得以确立的原因包括多山、多港的自然环境,形成多种经济形态贵族制已代替了君主制平民的不懈斗争梭伦和克里斯提尼的民主改革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山、多港的自然环境,形成多种经济形态,新兴工商业者阶级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强烈,故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经历了君主制到僭主制,再到贵族制到民主制的过程,且贵族制就是由占少数的贵族集体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为公民的集体统治奠定基础,故正确。平民包括来自沿海的

9、工商业者和山地的农民,他们推动了雅典的改革,故正确。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的基础,克里斯提尼使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确立起来,故正确。所以C项正确,ABD项排除。9.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一规定表明( )A. 罗马法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B. 罗马法已经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罗马妇女与奴隶的地位完全一样D. 主人处死自己的奴隶只会受到较轻的处罚【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即奴隶主也足以证明罗马法的实质不过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选A是符合题

10、意的,正确;罗马法尚未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奴隶和隶农地位完全一样而非妇女与奴隶的地位完全一样,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0.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法律条文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450年,古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也是西方的第一部成文法。上述做法都有利于A. 扩大法律适用范围B. 推进对基层民众的教化C. 冲击旧贵族的特权D. 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文法制定的意义。结合罗马成文法制定的意义相关所学可知,罗马成文法的制定限制了贵族的

11、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而郑国子产的“铸刑书”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它们都冲击了旧贵族的特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成文法限制的是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并未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B选项错误,成文法的制定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与基层民众的教化无关;D选项错误,成文法的制定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并非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

12、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公平和公正C. 谨慎履行契约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按照约定”可知,党原告把衣服交给被告的时候,他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被告有责任和义务保管好原告的衣服,而法官最后的判决也是“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这是对契约精神的尊重,故选C。案例中原告起诉洗衣人并非因为洗衣人侵吞了他的财产,而是因为他没有保管好,未按约定行事,故无法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原告与被告的身份

13、差异,无法体现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排除B;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12.据记载:1778年夏,伊萨克巴雷要求议会设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政府开支,国王和政府无可奈何:1779年,罗金厄姆等在上院攻击“恩賜制”,要求削减国王年金;翌年4月,下院议员丹宁削弱王权的提案以18票在下院通过,国王及其亲近展惊,但无法报复。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国王日渐成为众矢之的B. 责任内阁制己初

14、步形成C 上下两院差别基本消失D. 国王政治权力不断削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英国议会不断削弱国王的权力,故D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言过其实,排除;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13.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 民主、分权制衡原则B. 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C.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D. 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总统由民选产生”可知是民主原则,由材料“总统可否决国

15、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可知是分权制衡原则,防止了独裁现象的出现,保证了民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由平等的原则,排除BD。C项中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只是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没有体现民选的内容,排除。【点睛】本题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切入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等,结合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4.电影鸦片战争有这样一段场景: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女王维多利亚最终签署对华宣战命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英王是专制君主,掌握国家实权B. 议会行使立法权,英王掌握行政权C. 议会拥有决策权,但需向英王负责D. 议会掌握国家实权,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女王维多利亚最终签署对华宣战命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掌握国家实权,英王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