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学习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2245722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学习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短文两篇》学习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学习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学习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柳塔中学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科目语文课题短文两篇课型讲读班级姓名学习 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读、背课文。 2.识记重要字词义,能够根据注释准确翻译课文。过程和方法:1.找出文中优美语句,进行品析,学习写景的技巧。 2.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怀。课堂拓展知识储备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

2、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作者简介: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背景简介: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自主预习朗读课文,解释重点

3、词语:五色交辉 四时 俱 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 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词语:月色入户(门) 欣然起行(高兴、愉快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想,思考)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怀民亦未寝(卧,睡)相与(共同,一起)步(徒步徐行)于中庭(庭院)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交叉错杂)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连词) 但(连词,只是,不过)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而已,罢了)合作探究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 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

4、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精读课文,析美文美点:1. 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2.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为什么与“康乐”相比?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翻译记承天寺夜游: 精读细思:1.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竹柏: 2.作者因景抒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谓“闲人”?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本质疑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课堂检测课堂

5、检测(2009年台州中考题精选):1. 古今异义:但:古义 ( ) 今义( ) 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 填空:苏轼,字( ),号(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与他的父亲( )、弟弟( )合称“ (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拓展延伸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了小石潭记;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同是被贬之人,同是寄情山水美景,他们当时的心境有何异同?课外积累关于“月亮”的诗句。课后反思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