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2245551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一 一. 教学设计思路: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第二课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第一课时中分析结论的数据是选择绩优学案练习册中的习题,据此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中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因为本节课的实验需要采集数据,如若先做实验,学生实验中不注重细节,采集了错的数据,就很难推理出正确的结论,首因效应的影响不得不得到关注。所以改进措施是直接借用正确数据分析结论,然后做实验,另外,学生在明白了结论的基础上做实验时,自己就会注意细节。如先测量小桶的重力呢还是先测量桶与排出液体的总重,然后倒出其中液体再测量小桶的重力呢?学生自己就会思考到

2、桶上会留有残余液体,排出液体的重力将会减少。实验最终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学生可以自己判断。失败的话,建议他们重新做实验,自己找问题。本节课中的实验如果直接用手提弹簧测力计,手容易晃动,影响实验效果,所以改进成在铁架台上固定弹簧测力计,升降台升降液体,从而达到物体稳定浸入液体中,方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第一课时中数据仅有一组,可以提问:一个实验的普遍结论,仅做一次实验能不能得出?介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物理学实验的基础,会自己判断出,不行。一个普遍结论的得出,至少要做三次实验,然后分析,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进一步提问:实验如何做三次,也就是说三次实验中是在改变什么物理量呢,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

3、积。根据本校学情,学生对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一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复习旧知中的图片展示。二. 学情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丰富,记忆能力良好,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形成,但仍需直观事物进一步引导。我们班学生理解能力弱,学习自主性较差,布置作业才做,不布置不做,依赖性强,讲的学,不讲的不学,1 学习兴趣不浓厚。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上节课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经使学生明白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本节是对上节课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

4、深化,是浮力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三.教学目标1. 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实验过程。 2.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数学表达公式。 3. 能利用公式:F浮?G排?m排g?液V排g四.重点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推导。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五.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六.学法观察法、练习法七.教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八.教学过程复习旧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回答:2个因素 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2 图片展示:若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V,那么小桶中溢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V 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也

5、就是说: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引入新知:想想: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乘积为排开液体的质量。而我们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因而我们可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是否有关?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我们本节课: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即对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进行比较,实验中想办法得出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这两个物理量) 设计实验方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先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再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示,两者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视重法

6、:F浮?G?F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可以用溢水杯和测力计测出:溢水杯中盛满液体,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让溢出的液体流入一个小桶中,小桶中的液体就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实验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 把被测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溢水杯中,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3.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G总(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 改变被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进行2、3次实验4 采集数据

7、: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每组4-5人,每组中有一个或两个物理相对优秀的学生(组长),对本组实验进行指导,实验中相关简单的操作由本组的后进生完成,如,此实验中有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相关操作,后进生读数,但是组长需同时监督是否正确,避免数据记录错误而影响整个实验的成功。分析数据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课后练习(练习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公式):5 板书:九. 教学反思一次好的旧知识铺垫对学生是否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整节课中的听课状态,乃至整节课能否听懂。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全班同学个个都处于思考问

8、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在探究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感觉简单的同时又上一个新台阶,发现问题的同时又能及时的解决问题,互帮互助,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从用词的准确性(例如: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充分感悟科学的严谨性。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二、课型与课时:科学探究型课 2课时三、重点: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去猜想。难点:设计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四、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石块、

9、细线、溢水杯、烧杯、水。五、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顺序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来,因为在“什么是浮力?”后,探究比较好。从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提出问题,再教学生进行猜想,可以直奔主题,且猜想也能很好的实施。中间可以不要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进行过渡。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内容是浮力的概念和探究浮力的大小。关于浮力的大小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环节。第二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无关。这要经历分析论证、实验验证两个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

10、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平时都喜不喜欢听故事呀!生:喜欢。师:今天,在上新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相传,2000多年前古希腊 的亥尼洛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但是,这个国王相当多疑,t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王冠中的金子。国王便要求阿基米德查出王冠是否是由纯金制造的,而且提出要求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日苦苦思索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当他跨入盛满水的浴桶后,随着身子进入浴桶,他发现有一部分水从浴桶中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便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忘记了自己还光着身子,便从浴桶中一跃而出

11、奔向王宫。一路上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科学家们发现真理时的喜悦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他这一声高呼便宣告了的诞生。同学们想知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吗?生:想。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见过万吨巨轮能够载货远航,巨大的热气球能够腾空而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呢?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下呢?生: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浮力。师:这位同学解释的很好!那么究竟什么是浮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什么是浮力。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请同学们听清老师的要求,明白自己在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第一, 同学们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第二, 将石块完全浸入水中,

12、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数据记录在125业蓝筐内。看一看,示数到底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第三, 将钩码拿出水中,看看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达到与第二步相同的结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的实验都做完了吗?生:做完了。师:实验做完了,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你用什么方法能够使空气中弹簧测力记的示数与第二步相同。生:用手向上托物体。师: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够得到一个怎样的实验结论呢?生:我得到的实验结论为: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那么,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是否有托力的作用呢?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跟我看

13、一下这个实验。(教师演示书上124业实验7-20)师:在刚才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把气球的气针插入篮球后,气球膨胀,而此时的杠杆为什么不平衡呢?生:是因为左边篮球受到的浮力增大的原因。师:通过刚才的这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的一个实验结论呢?生: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有竖直向上的托力。师:这两个实验都做完了,通过这两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一个实验结论呢?生: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buoyancy force)现在我们仍然回到刚才第一个实验中,我们作实验时可以看到

14、把石块放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记的示数变小了,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浸入水中的石块到底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生:石块受到重力G、浮力 和拉力 ,师:很好,这个物体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 。这便是我们学习测量浮力大小的第一种方法,称之为用称量法计算物体的浮力。浮力是否是力的一种呢?生:是。师:它是否满足力的三要素呢?生:满足。师:因此,浮力也有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由力的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在向上的浮力和拉力,在向下的重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是竖直向上的。而这三个力都作用在物体上,所以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师:以上便是我们这堂课所要

15、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浮力,以及如何用称量量法计算物体的浮力大小。刚才通过实验得到的称量法计算浮力的公式: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浮力是相当有限的,因为万吨巨轮的重力是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记来测量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浮力的大小如何计算。师:上课前,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发现计算浮力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在阿基米德发现中,他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重温阿基米德的发现。首先,请同学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特殊的杯子,它被称为溢水杯,当向溢水杯倒入水后,水高于溢水口时,水便会从溢水口向外流出,等溢净后。将物体放入溢水杯,用烧杯将水接住,就知道物体放入溢水杯后有多少水被排出。那么,哪位同学能大胆的猜想一下,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生:我的猜想结果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师:我们的猜想究竟是否正确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验证物体所受浮力与此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三 (一)教学要求: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