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2213733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学习重点】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学习难点】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课时】2课时【课前预习】1.易错字恩惠(hu)如释重负(sh)契约(q)揽(ln)悲天悯人(mn)卸却(xi)监督(d)凡属(fn)纵然(zng)循环(xn)2.词语释义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

2、开。契约: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所有权的凭证。监督:察看并监督。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3.走进作者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3、著有饮冰室合集。4.文题解说文题中的“苦”与“乐”是文章论述的两个方面,文题把这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放在一起,互相对比,互相反衬,并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引发读者强烈的探知欲。6.创作背景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本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责任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责任完了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以此来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应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最苦与最乐

4、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二新课导入、预习展示、初读感知导入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 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5、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积累字词,了解作者。(见课前预习)二、初读文章,感知内容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 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人生当_ ,而不能 _。3. .结合上述问题,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明确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把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

6、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以欲望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则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是活得很累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越累。三研读课文(一)谈苦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3.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4.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

7、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四(二)论乐1.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古语如释重负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作用: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有力地

8、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五课堂板书最苦责任最乐勇于负责不能逃避六课后反思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2.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课前准备品析表达难点探究拓展延伸导入:直接型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上节课我们重点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作者的论证思路。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探究本文简洁流畅的语

9、言和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来学习作者的苦乐观。三(三)担责任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曾子任重而道远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含义:一直走到死 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引用名言的作用: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3. 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4. 最后一段证明

10、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四合作探究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

11、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好处: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五扩展延伸1. 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六板书设计(见课件)七课后小结本文通过简洁流畅的语言和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八、最苦与最乐课后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