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7课 诗三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221313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7课 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7课 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7课 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7课 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7课 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7课 诗三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五言诗朗读指导: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将第

2、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知识链接】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

3、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翻译成为现代诗。) 二、逐句解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1解读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诗作为正式诗歌的起首,有何特色? 2解读第三、四句。这两句的语气如何?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3解读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中,“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并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解读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有何特色? 三、合作探

4、究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2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后作业与练习】【基础达标】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 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3试写出本诗的主旨。(不超过50字) 4这是一首五言格律诗吗?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拓展提升】1.、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庭中有

5、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责,但感别经时。诗歌解说: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背诵并默写涉江采芙蓉 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