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2213066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要的是葫芦 评课稿刘老师:在马老师的精心准备下,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一些优点:1、教师的教态好,亲切、自然。整堂课教师始终面带微笑,给孩子们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同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运用的准确、及时。当孩子们回答完问题之后,或是朗读比较好、说的比较好的时候,教师总是及时的进行肯定与表扬。老师的这些做法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适用的。2、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灵活,扎实有效。作为低段教学的重点,马老师在处理的方法上比较灵活,而且有实效性。比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老师出示了小葫芦,然后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板书“葫芦”这两个字,写完之后,老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分析字形的同时加深了记忆,并且进一步巩固了这个词的读音。在学习词语的时候,老师说带孩子们去葫芦园做摘葫芦的游戏,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然后老师从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让每个孩子对这些词语都有了一个再现的过程,从而又加深了记忆。最后,老师指导学生写“言”这个字,先让学生拼读,然后指名读,接着组词练习,最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观察这个字,并说说你想提醒大家什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说是在真正的教会学生知识。3、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像课文的导入部分,老师通过实物小葫芦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葫芦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

3、,所以当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处吗”学生的小手一下子就举起来了。再有老师出示两幅图进行比较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致更是高,因为比较图与图之间的差别是孩子们平时就特别感兴趣、爱玩的一种游戏,教师把它运用到课堂上来,学生的热情自然就高,所以他们找的也特别仔细。4、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课文的理解。我们二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马老师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像通过比较句子,抓住“满”这个字,让学生体会叶子长得繁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抓住“盯着”、“自言自语”以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这句话,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抓得准确

4、、到位。5、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教学过程完整、流畅。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而且在很多方面很巧妙。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出示了这样一段话“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把“绿叶”和“葫芦”两个词用红色的字体显示出来了,然后让学生读。学生读完一遍后,老师又让学生再读一遍,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更集中了,读的声音也更大了。这时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绿叶和葫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语言精练,直奔主题。但是我们的课堂是不完美的,每节课都会有遗憾出现,就拿这节课来说吧,1)、当学生读错字音的时候,“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学生把“光”读成了

5、“gung”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及时地进行纠正和指导。2)、在理解“盯着”的词义的时候,学生说成了“盯着就是看着”的时候,教师也没有指出来,其实这个解释是不准确的,“盯着”应该是一动不动地看着。今后,在教学中还应该多注意一下这些细节。最后,我想说:“关注细节,争取让我们的每节课都能上得更加精彩。”谢谢大家。夏老师:听了马老师上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觉得这是一堂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课。1、找准一个切入点以图导文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最佳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陈老师从插

6、图入手,让学生比较葫芦枝叶茂盛的样子与被蚜虫咬过以后的样子,激发学习的兴趣。2、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陈老师师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陈老师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美中不足的是,课上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时,学生多次出现齐读的现象冲淡了整节课的气氛,此外,我认为整节课老师扶的地方稍多了

7、点,如果把课文的几个关键句作为重点指导,其他语句让学生自己去品读、感悟,多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最后的写话训练,或读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效果是否会更好些呢?尹老师:这堂课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扎实有效。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1、字词检查扎实。对于低段生字教学,马老师很有她的一套教学特色方式。通过认读、给生字换偏旁、给生字组词读等方式,训练学生自学生字词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2、注重阅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马老师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注重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第一段的教学中,马老师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

8、:雪白、细长、满等词语,随机出示所要学习的句子,使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3、重点突出。马老师在课文内容的把握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选择重点词句段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如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完美无缺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有问题 ,有缺点,值得反思的才是真正的课堂”。那么,张海静老师的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未能照顾到全体。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能积极的阅读、思考、发言,但也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并没有举手等,老师并没有引起注意,教师要注意随时组织课堂,调动学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