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美冷链物流的比较设计研究_关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的视角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1KB
约12页
文档ID:482188746
中美冷链物流的比较设计研究_关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的视角_第1页
1/12

目  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1 二、冷链物流的概念………………………………………………………………………1三、中美冷链物流概述………………………………………………………………………3〔一美国冷链物流………………………………………………………………………3〔二冷链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3〔三中国冷链物流………………………………………………………………………4四、中美冷链物流具体分析…………………………………………………………………4〔一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比较……………………………………………………………5〔二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及标准化比较…………………………………………………6〔三市场化程度比较……………………………………………………………………6〔四行业团体的协作关系比较…………………………………………………………7〔五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比较…………………………………………………7五、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策略……………………………………………………………………9〔一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装备…………………………………………………………10〔二制定冷链物流标准……………………………………………………………10〔三提高第三方物流比重………………………………………………………………10〔四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10〔五探索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模式………………………………………………………11六、结束语………………………………………………………………………………………12主要参考文献…………………………………………………………………………………13致谢……………………………………………………………………………………14..一、绪论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商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已从传统单一向现代的多样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肉、蛋、奶、鱼、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已成为农副产品和食品消费的主导。

为了顺应这种趋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农副产品的多样性和新鲜性,高效顺畅的物流成为食品行业中越来越关键的环节〔一研究背景目前就我国而言,落后的冷冻保鲜技术及物流流程使生鲜食品耗损巨大据统计,我国生鲜食品由于采用常温保存、流通、初加工、销售,损失损耗每年约上千亿元,还给人们的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发展冷链物流对于改变我国食品流通的落后面貌,更新消费者饮食观念,顺应食品发展的安全化、方便化、功能化的变革是十分必要的占百姓日常饮食消费大部分的生鲜、易腐产品,如果蔬、鲜肉、禽蛋、水产品、凉菜、鲜奶、加工肉食等都需要在0℃~8℃的冷藏低温下流通,才能减少损耗、保证质量冷链物流保证了生鲜产品在持续不断的低温下快速流通目前我国冷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国内80%以上的生鲜商品还是采用常温流通手段,常温链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生命周期短,不仅使生产者利益受损,对消费者饮食安全构成隐患,还造成巨额浪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占果蔬总产量的20%~40%,浪费总资金达800亿人民币,高居世界榜首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食品的消费逐年迅速增长,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将刺激冷链物流迅速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文通过介绍中美两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历程,从我国食品行业的冷链物流现状着手,从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标准、冷链体系、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对中美两国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二、冷链物流的概念冷链,是易腐产品在加工制作、储藏、运输、分拨流通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13]由于生鲜 品易腐变质的特性,产品必须在流通的全过程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迅速周转因此冷链物流必须使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衔接,并配以合适的设备、统一的管理,方能确保生鲜产品的质量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高新技术、高额投资、先进管理紧密相连适用于冷链的食品非常多,占百姓日常饮食消费的一大半,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生鲜农产品例如蔬菜、水果、肉、蛋、水产品,还有一部分是加工食品例如速冻食品、包装熟食、凉菜、奶制品、鲜啤酒、冰淇淋、快餐原料等根据温度不同可将冷链分为冷藏链〔0℃~8℃和冷冻链〔-18℃左右,除速冻食品、冰淇淋等外,其他生鲜食品都需要在0℃~8℃下的低温下冷藏相对于冷冻食品,冷藏食品由于保质期更短,流通的速度必须更快,对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13]。

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组成食品在产地收集后,经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典型的冷链供应链流程如下:消费者销售商配送中心工厂全程温度控制供应商预冷,加工集货销售采购运输配送图1 冷链供应链流程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物流商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存储、低温销售等各个方面,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商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各作业环节必须紧密配合,在设备数量上相互协调,在质量管理标准上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冷藏链",以保证商品的品质和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2]32,相对于其它物流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表1冷链物流特点及具体阐述[5]227特点具体阐述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干货车车辆的3-5倍技术含量高、监控困难冷链监控困难、冷链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商品全程温度控制为了保证商品品质及过程中的损耗,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均需温度控制冷链物流中有流通加环节冷链物流的节点不仅仅是流通环节而且是加工环节出入库作业要求高由于冷库的特殊性质,导致商品出入库要求较高自动化设备利用率低由于低温造成大部分设备应用受到影响,因此,自动化设备很少使用三、中美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概述〔一美国冷链物流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到了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庭。

到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40年代,欧洲的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现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具有先进的冷链设施设备技术,已形成了从采购、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配送一体化的高效食品冷链体系在物流技术方面,其田间采后预冷采用了真空预冷、差压通风、强制通风、冷水预冷等预冷技术,预冷保鲜率达80%~100%,运输过程中己逐步淘汰冰冷车和机冷车,广泛实现采用冷藏集装箱或冷藏汽车运输,低温运输率达80%~90%,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藏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采用"按货架到货"配送方式,提高冷链物流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保证了易腐食品的新鲜和品质发达国家对食品服务业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物流及物流服务公司的性能进行评价和低温条件下食品的物流设备与要求等都在进行研究,并十分重视食品冷藏业与环境的关系、食品冷藏行业制冷剂的替代和食品冷藏业的立法研究美国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手段先进,基本上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多方位社会化服务包括:技术推广、咨询服务 、生产作业服务、包含耕地、播种、喷施、除草、采收多种作业服务;购销服务,主要提供蔬菜的采购收集、分级整理、加工包装、储运和销售等产后服务;信息服务,利用多种现代化媒体,提供有关生活、农贸、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预测等多种信息服务;以及其它服务,包括信贷与保险、农场管理咨询、法律、会计、土壤测试等服务项目。

〔二冷链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以下四个事件在美国冷链历史上具有转里程碑式的意义,展现了冷链物流是社会大发展的产物,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分工不短细化的一个发展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冷链物流的巨大影响这四个事件不仅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基本奠定了冷链物流不断精益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事件一、世界食品物流组织〔WFLO的成立<1943年>[5]221世界食品物流组织是一个科学和教育基金会推进制冷科技在存储食品和其他物品过程中的应用;发展和支持制冷科学;与政府和私人组织合作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和教育冷库制冷和分销从业人员;设立专门针对冷链行业的智囊团,并合其科学信息可用事件二、国际冷藏库协会〔LARW成立<1943>LARW于1891年就已经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目标和活动的涉及面已经扩大现在,除了收集信息和促进观念的转变,LARW还提供更多的分销服务;增加采用新技术的成员;建议成员进行立法和建立法规,以影响食品行业;参加世界范围内对于食品安全和高效流动具有同样追求的行业和国际性组织等等所有LARW成员都是WFLO成员,对于WFLO的工作的进展也有很大贡献事件三、国际冷藏运输协会〔IRTA成立<1994>IRTA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提高所有运输中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产品的效用。

事件四、美国冷链协会成立<2002>该协会由航空公司、卡车运输商、地面搬运商和设备生产商组成,主要研究包括肉制品在内的易腐货物的有关问题,为运输温控货物制定标准化的指导原则美国冷链协会发布了冷链质量指标,用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三中国冷链物流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己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和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如今,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能体会到低温技术的存在,以下表为我国冷链业发展简表表2我国冷链业发展简表[5]222时间组织/事件及说明1987上海冷藏库协会成立,并于1995年经外交部批准加入LARW与WFLO1998我国将低温运输技术与运输的开发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1999国家启动了"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三绿工程从而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面控制,在全国形成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流通网络2001在XX第三届果蔬生产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上,贮藏加工、冷藏运输等问题已被视为冷链中最薄弱的问题。

我国提出要大力改进运输方式,对鲜活食品采取保险措施严防变质和二次污染,提倡冷链运输方式2003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成立了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并于20XX10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中国食品物流研讨会20XX10月第一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会议在北京召开,对食品安全及国际贸易,乳、鱼、肉及其制品安全问题与控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制定及采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2007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地方标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并颁布实施目前,已出现了较为完整的冷链,从原料的运输、加工生产到产成品运输、消售,直到消费者购买后放入家庭冰箱,每个环节使用的冷藏手段已经初步形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