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储运场所的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2143205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罐储运场所的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油罐储运场所的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油罐储运场所的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罐储运场所的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罐储运场所的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罐储运场所的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 石油化工原料产品品种多、范围广,使用量大,涉及到国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然而,这些产品往往伴随着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性,且性质不稳定,这就给库存提出较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石油化工储运场所的事故中有65%为静电引起,因此石油化工储运场所的防静电接地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静电接地防止静电放电 静电本身电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放电,静电放电的火花会引起燃烧或爆炸,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油罐是油库最重要的储油设备,从油罐入手,破除静电放电威胁则是重中之重。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静电制定,应由工艺、配管、设备、储运、通风、电气等专业互相配合,综合合计,防止静电危

2、害措施有:工艺控制法、静电屏蔽法、静电泄漏法及静电消除法。油罐的静电接地是静电漏法中的一种,是预防静电危害最基础、最根本、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按国家标准,在油罐置放点,金属储油罐外壁与地面要有可靠连通;油罐内壁与外壁也要连通,且连通电阻要趋于零。同时,也必须使金属储油罐内壁与内存的储物坚持优良的电气导通,如采纳甲、乙、丙A类油品的金属油罐应采用防静电措施,内涂层涂料体积电阻率应小于108m,而没有内壁防静电涂层的面积电阻率应小于109。 按时检测预防测量失真 一般状况下,通过测量外壁与地面的电阻值,就可准确推断油罐的电阻率。但有相当大部分油罐储存物是单体,如苯乙烯,单体具有和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

3、的特性。一旦石化产品储存条件不达标,形成单体聚集的条件,单体就会慢慢自聚沉积在油罐内壁,形成一层致密的高分子聚合物。聚合物就象一层膜镀在储油罐内壁上,使原本优良导电的金属储油罐变成绝缘储油罐,易导致油罐实际面积电阻率大于109这一最高标准,而外壁电阻率依旧维持在较低值。 传统静电接地测量方法主要测量油罐外壁与接地体的电阻值,然而,聚合物阻断了内外壁的导电通路,外壁电阻率会低于内壁,这样静电接地测量结果就会失真。结果失真会进而错失采纳控制静电危害措施的有效时机。石油化工企业,单体储油罐储量小则数十吨,多则上千吨,一旦进料时入罐的单体流动磨擦产生高压电位,高压静电就易打火引起火灾和爆炸。而且,由于

4、静电接地测量结果失真,电阻率过高这一原因易被最先排除,进而加大事故原因追查难度。而要避免测量失真状况发生,则必须转变传统测量方式,从内壁起测,测量内壁与地面的电阻值。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日常保养来减少油罐内壁单体沉积。首先,可以在单体储罐上部插入导静电的导管,储罐大的导管可分节,节与节用螺纹连接,放入定位卡槽内,并定期清洁导管。其次,定期检视内壁,统计出附着沉淀物厚度与大小,从而确定保养周期,进行定期清除。此外,要采用措施防止单体自聚,这就必须要改善储存条件,控制好储存温度和周期,如苯乙烯18储存3个月,24储存5周,30储存2周,35储存3天。当然,也必须按时检查油罐及罐室的金属构件及呼吸阀、量油孔、放空管、安全阀等金属附件的电气连接及接地状况,测试其电气连接。 以苯乙烯为例,苯乙烯生产过程中,厂家都会按比例加入稳定剂和阻聚剂,稳定剂和阻聚剂可有效应对苯乙烯运输途中、储藏中的自聚。但稳定剂和阻聚剂的效用是有时效的,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混入杂质等原因而失效。因此,苯乙烯在储存中,要注意储存的温度,并做好定期检测,从内壁起测,定期对储罐内壁进行清理,同时,不能使其储存期限超过最正确周期。 第 1 页 共 1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