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209571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巨变40 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 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行走在深圳粤海街道,迎面而来的是时代的气息和追梦的脚步。举目 望去,高楼大厦比肩林立,从招牌上能看到许多站在浪尖上的科技公 司。在这个开车十分钟就能逛一圈的地方,走出了华为、腾讯、中兴、大 疆,如今又吸引百度、阿里巴巴、小米、字节跳动把国际总部或大湾 区总部落地于此。不仅是中国企业,空客(中国)创新中心、苹果深圳 研发中心、ARM中国公司等跨国公司也在这里扎根。大企业顶天立 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不到 15 平方公里的粤海街道,以“蚂蚁”的 体格展现“大象”的能

2、力,创造了占据南山区半壁江山的GDP,吸引 着全世界的目光。地理空间绘就怎样的画面,系于时代追梦人的书写。从罗湖的国贸大 厦,到福田的华强北,再到南山的粤海街道,深圳人挥洒着创新力、 创造力,串联起深圳经济特区 40 年来理念转型、产业升级的历史进 程。如今,地方领导并不多讲深圳经济的“吨位”,而喜欢述说鹏城 每平方公里的产出。“深圳每平方公里GDP有13.5亿元,位居全国第 一“南山区每平方公里创造32.6亿元“福田每平方公里GDP达57.8 亿元”以经济密度论英雄,以发展效率论能耐,成为今天深圳高 质量发展的写照。从一个街道,到一座城市,深圳何以能走在前列?答案就在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创新是

3、深圳的底色,也是深圳的信念。40 年来,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跟随式创新,再到“无中 生有”的源头创新深圳完成了从“科技荒漠”到“创新绿洲”的 惊人一跃。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深圳已成为“创新温室”。 一个个科技创新巨头企业在这里成长,一位位“创客”在这里打破“不 可能”,一次次跨界融合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创意、技术、资本等在 创新生态中加速重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蓬勃生长。创新发展在深 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 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答案就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深圳跨越 发展的密码。在深圳南头半岛,东侧是蛇口,西侧是前海

4、,历史在此 激荡交汇。40 年来,从蛇口炮响到前海自贸区腾飞,充分说明改革 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进入新时代,深圳始终牢记的殷切嘱 托,在更高水平、更广层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谋划推动营商 环境、科技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在前海诞生的制度创新 成果截至2018年就有2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一项项坚定改革的背后, 是深圳不断发力,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天,奔流不息的深圳河,滚滚汇入伶仃洋,见证改革开放大潮的奔 涌,更昭示着未来的深圳,只有继续弘扬“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 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破除传统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才能当好 改革开放的先锋。今年是

5、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这是一个新征程 再出发的闪亮起点。放眼全球与未来,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 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发展 始终会创造新的“中国高度”。深圳巨变40 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2从边陲农业小县,深圳跃升为全球科技创新城市,创造世界经济社会 发展史上的“深圳奇迹”。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代又一代“拓 荒牛”敢闯敢试和辛勤付出的结果。最初,发达国家转移产能的同时,由于占据产业链高端,拥有绝对的 产业话语权和定价权,深圳企业只能干“苦活”“累活”,生产低附加 值的东西,

6、产品要贴国际厂商的商标,才能卖到国际市场,挣取微薄的加工费。袁庚、任正非、马福元、马蔚华、黄宏生、麦伯良、马化腾这些从艰辛而激情的岁月里摸爬滚打过来的改革者、企业家,亲历了这份 来之不易的“深圳奇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 44 岁开始创业,3 次濒临破产,但从 未放弃,引领华为成为全球 IT 产业巨头。他说,拼搏、奋斗、创造 价值,是深圳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圳这座城市的基因就是敢闯敢拼,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杀出一条血 路。”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说,创维从诞生之日起,从设计电视机 遥控器开始,经历过多次失败,但从不言弃,最终实现了成为中国彩 电大王的梦想。“要有梦想、敢闯敢拼,要

7、有不安分的心,要务实、实干。”中 集集团 CEO 兼总裁麦伯良说,正是因为那些不怕吃苦、“不安分”、 想创造美好未来的人,深圳才从一个农业小县变成今天的大都市,也 正是因为有敢闯敢拼的精神,中集才从一个小厂变成全球化跨国企 业。愈挫愈勇,这种积极向上的“草根精神”,是深圳企业和企业家特有的气质。事实上,深圳具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城市品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企 业家精神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激荡”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 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圳向世界发出时代最强音,众多企业 家实现了产业报国的梦想。敢为天下先。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深圳打开全球化画卷,以 敢闯务实、勇于创新赢得全球市场的认可和尊

8、重。目前,深圳有8 家 企业成为世界 500 强,智能手机、电视、消费级无人机、机器人、集 装箱、登机桥等“深圳制造”的高质量产品,走俏全球市场。深圳巨变40 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3创新是深圳的城市基因,更是推动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 澎湃动力。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但有关“姓 资姓社”、民营企业产权的讨论,一波接着一波,思想的桎梏成为改 革开放最大的障碍。深圳敢于“吃螃蟹”,大胆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全国率先出台深圳 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该规 定首次提出,开办民办科技企业不仅资金可以入股,而且商标、专利、 技术等可以以

9、无形资产入股民办企业。暂行规定明晰了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被誉为中国首份民营科技 企业的“准生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深圳从理论变成实践。这是一次解除“冰封雪冻”的颠覆性制度创新,使深圳有了科技企业 生长的土壤。一大批科技企业由此在深圳开始“量产”,才有了像华 为这样的世界级大公司。正是在这一时期,深圳“三来一补”产业还很“吃香”时,主动打破 路径依赖,创新性地率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等支柱产 业,在创新资源极度匮乏的“科技荒漠”上,建成了一片“创新绿洲”, 实现了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蝶变,成为“中国硅谷”。创新驱动发展,深圳在创新求变中,一步步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 球知

10、名创新之都,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坚力量。截至 2019 年底, 深圳创新载体22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万家,PCT国际 专利申请量连续 16 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技术创新在一些领域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其中,华为全球率先研发5G技术,目前全面领跑。据国际权威公司 最新发布,全球主要技术公司拥有的 5G 必要专利数量,华为 5G 必 要专利数3325件,占比15.87%。排在华为之后的则是三星、LG、诺 基亚、爱立信、高通等这些曾经“高山仰止”的巨头。截至今年2月, 华为在全球5G市场拿下91个商业合同。同样,深圳创新基因“滋养”起来的众多本土企业,在移动互联网、 AI、

11、超材料、平板显示等众多领域和行业,不断以领先的技术和标准, 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深圳巨变40 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4天高云阔,繁花似锦,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 周年。40 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开路。从昔日落后的边陲 农业县,到今日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大都市;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之一,到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40 年来,深圳因改 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以党中央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 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为深 圳未来发展提供了

12、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 “深圳将始终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 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性机遇,努 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高质量发展成为最强音伶仃洋畔,16.2 公里长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一侧是鸥鹭翔集、花团 锦簇的红树林和海滨公园,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另一侧是深圳湾超级 总部、深圳高新区、后海湾总部基地等城市经济发展的颗颗“明珠”, 串起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带”。“在城市中心区能抬头见蓝天、低头见碧海,真棒。”32 岁的胡悦来 深圳工作快 8 个月了,“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出行便捷,这就是高 质量的都市生活应该有的

13、样子。”15 年前,深圳在国内首次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城市守住 974 平方公里的绿地;过去10年间,深圳先后9 次修订产业导向目录,主 动淘汰数万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成为国内单位面积 经济产出最高,万元 GDP 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大城市。不断换挡提速,转型升级,深圳 40 年来始终坚信,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是_土地、能源、人口、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等难题 的必然选择。今年 3 月,深圳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全面实施 “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科 技赋能营商环境改革,重构企业服务生态体系。同时,国家区域性国 资

14、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在深圳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财政预算管理 体制、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深入推进。8 月 24 日,创业板改革并试 点注册制成功落地,再次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目前,深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 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工 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四个为主”特 征。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圳经济发展最响亮的音符,也成就了深圳经济发 展的韧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深圳精准施策、主动 服务,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6%到二季度的6.2%,实现“V”形反转。创新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圳光

15、明科学城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深圳湾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的建设提速,这个面向未来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雏形初现。从过去“三来一补”的低端产业链,到现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源于深圳坚持走创新驱动战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全球每三部手机,就有一部手机的零部件是我们生产的。”瑞声科 技高级副总裁江南自豪地说。成立于 1993 年的瑞声科技,起初只是 一家生产蜂鸣器的小工厂。公司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研发及高精 密制造能力,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高端智能手机扬声器供应商。瑞声科技的“蝶变”,是深圳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

16、导 战略,积极谋划新兴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缩影。目 前,深圳在 5G 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 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均处于世界前列,技术创新由“跟 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深圳建市之初,科技基础几乎为零,全市只有两名技术人员,没有一 家“大院大所”。近年来,深圳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自 2018 年以来,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 1000 亿元 /年,研发投入 强度 4.2%,居全球前列;2019 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过1.7万家;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459件, 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 30.6%,连续 16 年居全国首位,有效发明专利 五年以上维持率居全国城市首位,在全球创新城市中,仅次于日本东 京,大幅领先纽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