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导尿管风险管理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2081776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菌导尿管风险管理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无菌导尿管风险管理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无菌导尿管风险管理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无菌导尿管风险管理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无菌导尿管风险管理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菌导尿管风险管理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菌导尿管风险管理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目 录第1章 概述1.1 产品介绍1.1.1 产品用途该产品是依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二类(6866)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按照注册产品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设计。该产品为一次性无菌硅橡胶多腔导管,因此,要求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内生产,并需经环氧乙烷灭菌,检验达标后方可出厂。产品原理:导尿术是泌尿外科常用的基本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将导尿管通过尿道进入膀胱,通过吸附、负压、虹吸等作用,使膀胱的尿液引流出体外。医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的一次性无菌导尿管,表面光滑,细菌不易拈附,质地柔软,对尿道损伤小。导尿管头处设计为一小气囊,可注入10ML30M

2、L空气或注射用水,起到固定和防止尿液外流作用。末端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通导尿管,一个开口通气囊。管体内有两个腔道,一为气囊腔,通过单向阀向气囊注入空气或注射用水,另一腔道为尿液排泄腔,通过此腔将膀胱内尿液排出体外,三腔导尿管在两腔导尿管基础上增加独立的尿道冲洗腔,利于冲洗尿道前端分泌物。1.2 风险管理的范围1、覆盖的产品及其附件范围:(1) 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2)附件: 产品说明书2、风险管理的医疗器械寿命周期阶段范围:(1)产品实现(包括设计开发、采购、制造、包装)(2)交付过程(包括储存、运输、安装)(3)交付后(包括使用维修以及元 器件的老化等原因造成的随机性失效)(4)报废(失效

3、)后的处理第2章 风险评价准则2.1 损害的严重度的分类严重度的分类分类标准S1可忽略的(negligible)几乎没有或没有潜在伤害的可能S2边际的(marginal)导致轻度伤害S3致命的(critical)导致一人死亡或重伤S4灾难性的(catastrophic)导致多人死亡或重伤2.2 危害发生概率的分类危害概率的分层事件频次/年/单位产品P1经常发生(frequent)1P2有时发生(probable)1-10-1P3偶然发生(occasional)10-1-10-2P4很少发生(remote)10-2-10-4P5极少发生(unlikely)10-4-10-6P6难以置信(incr

4、edible)10-62.3 风险评价准则发生概率严重度S1S2S3S4经常发生(frequent)ALARPN/ACCN/ACCN/ACC有时发生(probable)ALARPALARPN/ACCN/ACC偶然发生(occasional)ALARPALARPALARPN/ACC很少发生(remote)ACCALARPALARPALARP极少发生(unlikely)ACCACCALARPALARP难以置信(incredible)ACCACCACCACC(N/ACC不可接受区;ACC可接受区;ALARP合理可行低水平区)第3章 预期用途/预期目的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表 1 可能影响安全性的

5、特征的问题清单序号影响安全性的特征清单特征判定1什么是预期用途/预期目的和怎样使用医疗器械?是用途:通过尿道插入膀胱供排尿和冲洗膀胱方法:通过尿道插入患者:患者不可控制但可以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使用者/操作者:应该由合格医护人员进行 临床环境: 普通临床环境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是按接触性质分:接触患者粘膜 按接触时间分:24小时3在医疗器械中包含有何种材料和/或成分或与其共同使用、或与医疗器械接触?是医用级硅橡胶4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吸取? 否5是否有物质提供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否6是否由医疗器械处理生物材料然后再次使用?否7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用

6、户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灭菌? 是医疗器械是无菌形式提供给使用者环氧乙烷灭菌8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否9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否10是否进行测量?否11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否1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使用?是有可能通过冲洗腔道注入药物需和集尿袋13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是EO残留有可能超标14医疗器械是否的对环境影响敏感? 是不恰当的操作运输和储存环境会导致产品失效15医疗器械是否影响环境?是不恰当的处理会导致对环境的破坏16医疗器械是否有基本消耗品和附件?否17是否需要维护和校准?否18医疗器械是否有软件? 否19医疗器械是

7、否有储存寿命限制? 是正常储存条件下有效期2年20是否有延迟和/或长期使用效应?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人机工程学和累积的效应。否21医疗器械承受何种机械力? 是拉力/压力22是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 是医用硅橡胶材料的老化,灭菌和储存条件23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是本产品应一次性使用24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全的退出运行或处置? 是是,按一次性卫生用品管理办法销毁导尿管拔出须放出气囊内气体或注射用水25医疗器械的安装或使用是否要求专门的培训?是合格的医护人员才可以使用26是否需要建立或引入新的生产过程? 否27.1医疗器械是否有连接部分或附件? 是需要和集尿袋的排泄锥性接口配合其他要和插入式6%

8、(鲁尔)圆锥接口配合27.2医疗器械是否有控制接口? 否27.3医疗器械是否显示信息?否27.4医疗器械是否由菜单控制?否28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机动式或可携带式?否第4章判定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及其危害分析 4 .1 危害分析的方法4 .1 .1在对危害分析中,要考虑合理可预见的情况,它们包括:正常使用条件下;非正常使用条件下;4 .1 .2如果适用,危害分析应包括:对于患者的危害;对于操作者的危害;对于维修人员的危害;对于附近人员的危害;对于环境的危害。4 .1 .3如果适用,危害的初始原因应包括:人为因素包括人机工程学的限制;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综合错误;环境条件。4 .1 .4如果适用,考

9、虑的问题包括:包括指令的语言、警告和错误信息;使用说明书中语言的准确性;防止人有意或无意行为的保护措施;风险/受益准则;4 .1 判定的危害清单序号危害的分类是否可能危害的形成因素可能的后果7.1 能量危害7.1.1电能否7.1.2热能否7.1.3机械力和运动部件是患者不恰当的移动,使用者不恰当使用连接口脱落导尿管连接处分离或损害,孔眼撕裂7.1.4压力是过大的气囊注气量导致压力过大气囊破裂气囊破裂,产品无法在体内固定7.1.5电离辐射否7.1.6非电离辐射否7.1.7电磁场否7.1.8悬挂质量否7.1.9患者支架否7.1.10声压否7.1.11振动否7.1.12 磁场否7.2 生物学危害7.

10、2.1生物污染是灭菌不完全或包装损坏带菌,交叉感染7.2.2生物不相容是原材料选用不当引起皮肤或黏膜过敏感染7.2.3不正确的配方是未按正确比例配方引起皮肤或黏膜过敏感染7.2.4毒性是原材料选用不当或被污染后灭菌不完全引起皮肤或黏膜过敏感染7.2.5交叉感染是灭菌不完全或超过灭菌有有效期使用引起皮肤或黏膜过敏感染7.2.6致热性否灭菌不完全或包装损坏引起皮肤或黏膜过敏感染7.3环境危害7.3.1电磁场否7.3.2能源和冷却剂的不适当的供应否7.3.3冷却的限制否7.3.4偏离规定环境条件操作是储运和运行不当产品失效,带菌,造成交叉感染,气囊破损,伤害患者粘膜7.3.5和其它预期使用的医疗器械

11、的不相容性否7.3.6意外的机械破坏是不正常的拉力,患者不听医嘱,移动失效,无法正常引流和冲洗7.3.7由于废物和/或器械处置的污染是不按一次性使用卫生废弃物处理污染环境7.3.8由不正确的能量和物质输出所产生的危害电能:辐射:否音量:压力:医疗气体的供应:麻醉剂的供应:是充气压力大气囊破裂伤害患者治疗失效7.4与医疗器械使用有关的危害和形成原因7.4.1不适当的标记是标记错误产品失效,造成混用,起不到治疗效果7.4.2不适当的操作说明和医疗器械一起使用的附件规范不适当,预先检查规范不适当,操作说明书过于复杂,服务和维修规范不适当,是使用说明书不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无法正

12、确使用产品7.4.3由不熟练/未经培训的人员使用是未经培训的人员不能正确使用7.4.4合理可预见的误用,否7.4.5对副作用的警告不充分否7.4.6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很可能再次使用的危害警告不适当,是使用说明书不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未进行警告导致一次性使用产品再次使用7.4.7不正确的测量和其他计量制问题否7.4.8与消耗品/附件/其他医疗器械的不相容性是接口设计不当,无法合理的连接7.5不适当、不合适或过于复杂的用户接口(人/机通信)7.5.1错误或判断错误;否7.5.2重叠和认知检索错误;否7.5.3滑移和疏忽(精神的或实际的);否7.5.4违反或偏离说明书、程序等;否7.5.5复杂或混淆的控制系统;否7.5.6含糊的或不清晰的医疗器械状态;否7.5.7设置、测量或其他信息的含糊或不清晰的显示;否7.5.8结果的错误再显示;否视觉、听觉或触觉的不充分否7.5.9动作控制或实际状态信息显示的图象不清;否7.5.10与现存设备相比,模式或图象成问题;否7.6功能性失效、维修和老化引起的危害7.6.1错误的数据转换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