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2081299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课程设计共5篇第一篇:混凝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一、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图中注明外,均按下列规定采用:室内正常环境下板、 墙为20mm,梁为25mm,柱为30mm ;地下室梁为30mm ;基础 底板、基础梁下部钢筋:50mm;基础底板、基础梁上部钢筋为35mm; 墙体外侧迎水面钢筋为50mm(内设b50钢丝网),墙体内侧钢筋为 20mm,柱为35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二、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1、框架柱、剪力墙及暗柱、端柱纵向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按标准 图集11G101-1相应节点选用;2、梁板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位于同一连接 区段内的

2、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绑扎接头:对梁类、板类,不宜 大于 25% ,机械接头:对各类构件均不宜大于50% ;焊接接头:各类 构件不应大于50%.3、梁、板主筋连接位置: 下部钢筋在支座,梁的上 部钢筋在跨中。底板: 下部钢筋在跨中,上部钢筋在支座。4、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筋,在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至100。5、基础底板的纵向钢筋优先选用机械连接,接头性能达到二级。6、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见11G101-1第34页。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5d,且应伸至支座中心线。边支座负 筋锚入支座La。2、板上孔洞应预留,避免后凿,施工时各工种须根据各专业图纸 配合土建按如下图预留全部

3、孔洞。3、楼板上后砌隔墙的位置应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图,不可随意砌筑 对墙下无梁的后砌隔墙,应按建筑图所示位置在墙下板底设置加强筋: 板跨不大于3米时为 214;3米5米时 216;5米以上时为 218(加 强筋沿墙通长,两端锚入支座150mm )。4、短边净跨度L大于4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L/500。5、钢筋的铺放层次: 双向楼板下部钢筋,短向钢筋在下,长向钢 筋在上;板的支座处:上部受力钢筋在上,分布钢筋在下。6、水电管井中板,均须按大样图预留钢筋,待管道安装后,凿毛 清洗干净再用高一级的膨胀砼浇灌。7、板内分布钢筋(包括楼梯跑板) ,除注明者外,分布钢筋按下表: (注:屋面的分布钢筋间距为2

4、00)四、钢筋混凝土梁1、梁跨度等于或大于 4 米时,模板按跨度的 0.2%起拱,当悬臂 梁时,按悬臂长度的 0.4%起拱,起拱高度不小于 20mm。2、在梁跨中1/3范围内开不大于150圆洞及方洞,洞位于梁高的 中间1/3,在具体设计未说明时,按图一施工。3钢筋砼梁腹板高度450mm时,除图中注明,均在腹板两侧 设置腰筋 12200;拉筋直径同箍筋,其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 两倍。4、在梁上现浇次梁两侧,除图中注明外,每侧须设置附加箍筋, 附加箍筋直径及形式同该梁段钢筋。5、当主梁的底面与次梁的底面持平时,次梁底部筋在主梁底筋之 上放置,梁中较大直径的钢筋靠截面外侧放置;当梁的底面与板底面

5、 持平时,板底部钢筋应在梁底筋之上放置。6、钢筋的铺放层次:板、次梁、主梁中的上部钢筋放置顺序从上 向下依次为:板的上筋,次梁上筋,主梁上筋;主梁的下筋在次梁下 筋之下。7、与剪力墙相连的梁,其上下主筋应锚入墙内LaE,且不应小于 600mm。五、钢筋混凝土框架1、框架梁、柱主筋的构造应符合图集11G101-1的要求,框架梁 柱纵向钢筋接头应避开箍筋加密区。2、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应符合图集11G101-1要求,但接头 最低点距基础顶面或楼板面以上应至少750mm。当采用机械连接时, 应符合一级接头要求。3、除详图中注明必须焊接的主筋外,梁,柱大于 22的主筋优先采用 机械接头或焊接接头,焊

6、接工艺应按焊接规范要求试验合格后,方可 正式使用,其它主筋有条件时亦宜采用机械接头或焊接接头。4、框架梁柱混凝土强度相差时应按图三浇捣,在浇捣高强度混凝 土柱时留出h量(h为梁高),且不小于350mm,待浇捣低强度混凝 土时,先将斜坡上酥松的混凝土凿除干净,涂上一层水泥浆后再浇捣。5、柱凡与现浇过梁,圈梁,钢筋混凝土腰带连接处,均应按建筑图中的墙位置在柱内预留插铁,伸出柱外皮长度为LI,锚入柱内La。六、钢筋混凝土墙:1、墙内钢筋均为双排双向钢筋,一般墙横向筋在外,竖筋在内, 双排钢筋之间用拉结钢筋连接。2、剪力墙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的连接构造应符合图集 11G101-1 的要求。3、剪力墙连梁

7、构造见图集11G101-1。墙体水平钢筋在连梁高度 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拉结筋直径同墙体,隔一拉一,梅花型布置。5、当支承贯通连梁的墙肢宽度3.5倍墙肢厚度时,连梁上、下 纵向钢筋应贯通梁的全长,不得截断。5、钢筋混凝土墙体遇洞口,洞处无连梁时,按图四处理。6、墙上孔洞必须预留,除按结构施工图纸预留孔洞外,还应由各 工种的施工人员根据各工种的施工图纸认真核对,确定无遗漏后才能 浇灌混凝土。图中未注明洞边加筋者,按下述要求:如洞口尺寸 200mm 时,洞边不再设附加筋,墙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 洞口尺寸200mm时设置洞口加筋,做法见图五。7、本工程剪力墙抗震加强区范围:基础至三层。8、本

8、工程墙体边缘构件: 地下室四层为约束边缘构件,五层及以上层均为构造边缘构件;(1)对于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 件,当其水平(2)直线长度超过 8m 时,应按图六设置伸缩缝。缝宽20mm,内塞沥青麻丝。伸缩缝间距8mo9、剪力墙门窗洞口上下不对准时,剪力墙洞口边缘构件钢筋构造 见附图七。第二篇: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知道做与能做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 是做不做!”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 对其有更深的感悟。关于下手。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 认真做3天也能完成。一个学

9、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 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 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 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 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 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 事。关于依葫芦画瓢。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 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 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

10、去图书馆 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 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板式楼梯 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 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 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 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 3 米)时用板式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 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梯,而梁式楼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但这些并不是 他们最主要的区别,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 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算步骤, 结果计

11、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这下依 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踏步板 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一开始 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 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活荷载 所乘是 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纵向钢 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算单位, 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 /0.3,而梯段板的 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 a。关于CAD。说起 CAD 真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 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

12、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 才发现原来自己弄的都是所谓的户型图,而真正的CAD本身是一窍不 通,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 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 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确 是需要熟能生巧的。而我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懒 得动手,其实你只要一动手会发现,很多细节东西自己都是模棱两可, 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学的不仅仅 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做出一件成果,不达目的不罢 休的职业态度。这也是此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体会。 第三篇:混凝土课程设计心

13、得体会导语: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下面 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混凝土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知道做与能做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 是做不做!”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对其有更 深的感悟。关于下手。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 认真做 3 天也能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 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 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

14、是第一 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 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 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 事。关于依葫芦画瓢。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 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 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去图书馆 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 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板式楼梯 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 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

15、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 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 3 米)时用板式 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梯,而梁式楼 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区别, 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 算步骤,结果计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 这下依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 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 一开始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

16、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 活荷载所乘是 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 纵向钢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 算单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 /0.3,而 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 a。关于CAD。说起CAD真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 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 才发现原来自己弄的都是所谓的户型图,而真正的CAD本身是一窍不 通,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 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 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