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208097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级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1级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1级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1级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1级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级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级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级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 篇一:电路分析基础试验试验一:基尔霍夫定理和电阻串并联一、试验目标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二、试验原理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处理方案:自己一个电路,要求最少包含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和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和理论计算值相比较。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处理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含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和理论计算值相比较。三、试验数据分析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2、。测量值验证(1)对于最左边的外围网孔,取逆时针为参考方向得:U1-U2-U30故满足kVL。(2)对于最大的外围网孔,取逆时针为参考方向得:U1?I5?R3-U2?20V? -?100 ?0(3)对于节点4,取流进节点的电流方向为正得:-I1?I2?I3? - A? - A? - A?0(4)对于节点7,取流进节点的电流方向为正得:-I3?I4?I5? - A? - A? - A?0理论计算值U1?I1? R1?R2/R3/R4IU12041? R?A?A1?R2/R3/R4 459I3/R42?RRR?I?1?4A?21A2?R3/4299I I4223?1-I2 ? 9-9 A?9AIR

3、13124?I5?R?R?I3? 2?9 A?9A34UI4802?R1?1? 20?9 V?9VU21003?R2?I2? 50?9 V?9V用一样的方法计算也可得:(1)U801-U2-U3?20V-9V-1009V?0(2)U11001?I5?R3-U2?20V -9?100 V-9V?0故满足kVL。故满足kCL故满足kCL422999211(4)I3-I4-I5?A-A-A?0999(3)I1-I2-I3?A-A-A?0理论计算值和试验测量值一样满足基尔霍夫定律。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同一电路图由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可得:U1?I1? R1?R2/R3/R

4、4由欧姆定律可得:I1?由串联分流得:1 I2?R3/R4142?I1A?AR3/R4299U1204?A?AR2/R3/R4459422 2 I3? I1-I2 ? - A?A?R3121 3 I4?I5I3? ? A?AR4299由串联分压可得:U2?R12080?U1? ?20 V?VR2/R3/R420?259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计算值和实测值相等。四、试验感想此次试验借助软件完成,经过这次试验深入熟悉和掌握了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个新的软件。因为对新软件的不熟悉也犯了很多错误,需要多加了解。试验二一、试验目标叠加定理经过试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

5、;深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二、试验原理处理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含最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 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 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全部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和理论计算值比较。三、试验数据分析1、电流源单独作用,电路以下图所表示: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得:1 I-IR1-IR2-IR3-IR4?02 IR3?IR23 IR1?R1-IR4?R4?04 IR1?R1-IR2?R2?0由 1 、 2 、 3 、 4 式可解得:421A?、IR2?IR3?A?、IR4?A?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相等IR1?

6、2、电压源单独作用,电路以下图所表示: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得:1 IR1-IR2-IR3-IR4?02 IR3?IR23 U?IR1?R1?IR4?R4?04 U?IR1?R1?IR2?R2?0由 1 、 2 、 3 、 4 式可解得:122412A?、IR2?IR3?A?、IR4?A?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相等IR1?3、电压源和电流源同时作用,电路以下图所表示:实测值:依据叠加定理应有:=,在误差许可范围内?篇二:电路分析基础试验A试验汇报模板成绩电路分析基础试验汇报班级:学号:姓名:课程时间:试验台编号:电路分析基础试验室试验1基础元件伏安特征的测绘一试验目标1.掌握线性、非

7、线性电阻及理想、实际电压源的概念。2.掌握测试电压、电流的基础方法。3.掌握电阻元件及理想、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征测试方法,学习利用逐点测试法绘制伏安特征曲线。4.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二试验设备1.电路分析综合试验箱2.直流稳压电源3.万用表4.变阻箱三试验内容1.测绘线性电阻的伏安特征曲线1 测试电路图所表示,图中US为直流稳压电源,R为被测电阻,阻值R?200?。图2 调整直流稳压电源US的输出电压,当伏特表的读数依次为表中所列电压值时,读毫安表的读数,将对应的电流值统计在表格中。表3 在图上绘制线性电阻的伏安特征曲线,并测算电阻阻值标识在图上。2.测绘非线性

8、电阻的伏安特征曲线图1 测试电路图所表示,图中D为二极管,型号为IN4004,RW为可调电位器。2 缓慢调整RW,使伏特表的读数依次为表中所列电压值时,读毫安表的读数,将对应的电流值统计在表格中。表4 在图上绘制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征曲线。图图测绘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征曲线(a)图1 首先,连接电路图 a 所表示,不加负载电路,直接用伏特表测试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将其设置为10V。2 然后,测试电路图 b 所表示,其中RL为变阻箱,R为限流保护电阻。表(b)3 调整变阻箱RL,使毫安表的读数依次为表中所列电流值时,读伏特表的读数,将对应的电压值统计在表格中。4 在图上绘制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征曲

9、线。4.测绘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征曲线1 首先,连接电路图 a 所表示,不加负载电路,直接用伏特表测试实际电压源的输出电压,将其设置为10V。其中RS为实际电压源的内阻,阻值RS?51?。2 然后,测试电路图 b 所表示,其中RL为变阻箱。a图3 调整变阻箱RL,使毫安表的读数依次为表中所列电流值时,读伏特表的读数,将对应的电压值统计在表格中。表b4 在图上绘制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征曲线,要求理想电压源和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征曲线画在同一坐标轴中。图四试验结论及总结篇三:电路试验汇报线性系统的频率特征摘要:一个矩形脉冲周期信号能够分解为直流外的很多正弦波,当它经过一个含有动态元件的线性网络后,因为网

10、络对不一样频率成份的衰减和相移不一样其输出也会不一样,这次试验我们利用正弦信号替代脉冲信号,测量高通电路和低通电路的幅频特征。Abstract:arectangularpulseperiodsignalcanbedecomposedintomanysinewaveDC,whenitthroughacontainsdynamiccomponentsofthelinearnetwork,theattenuationduetonetworkindifferentfrequencyandphaseshiftoftheoutputwillbedifferent,thistestweusesinesign

11、alinsteadofthepulsesignal,theamplitudefrequencycharacteristicmeasurementofhighcircuitandlowpasscircuit.关键词:低通网络高通网络线性系统频率特征keywords:lowpassnetwork,highpassnetwork,linearsystem,frequencycharacteristics.1.试验目标:1.设计高通和低通电路2.应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正弦波信号经过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电压,求得频谱,从而求得系统的频率幅度特征2.试验原理:一个矩形脉冲周期信号能够分解为除了直流外的很多正

12、弦波成份,当她经过一个含有动态元件的线性网络后,因为网络对不一样频率成份的衰减和相移不一样,其输出波形将不一样于输入,它的改变规律决定于网络的结构及其参数。分析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可得到这么一个概念:非正弦周期信号中的低频成份决定了波形缓慢改变部分的大致轮廓,而信号波形中跳变,尖角和细节部分关键取决于信号中的高频成份。所以,一个矩形脉冲周期信号经过低通电路后,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信号中将失去跳变部分;经过高通电路后,观察到的信号中洽会保留其跳变部分,但失去原矩形中的大致轮廓。因此,能够从波形改变的情况来定性地判定其频率成份的改变情况。3.试验器材: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电阻箱,F电容,F电

13、容,导线若干4.试验步骤:高通电路:频率特征为H11V2?RC,在半功率时fc时,H,2?RCV11?j?RC在试验之前先检测各元件是否完整,导线是否好用。开始试验后设定信号源电压峰峰值为2V,f0140HZ,选定电容为F,按图一方法连接电路 U1为信号源电压,U2为电阻两端电压 为了使得U2/U1=1,调整电阻箱是R=39000,再反测,将红黑表笔反接回信号源两端,调整信号源峰峰值为,再正解回电阻两端调整R为40000,使得U2/U1=1,此时调整信号源频率到f1=17HZ时,H=U2/U1=/=,继续调整频率并统计下毫伏表示数,得到一个以频率f为横坐标,H 为纵坐标的曲线 图二所表示 f=

14、20HZ,H=/=f=25HZH=/=f=35HZH=/=f=49HZH=/=f=98HZH=/=f=135HZH=/=1f=143HZH=/=f=150HZH=/=f=190HZH=/=f=230HZH=/=f=262HZH=/=图一图二低通电路:由高通电路所测f1和试验所定f0,估计低通时半功率点f2为262HZ,由f和R,C的关系式反推的R为121,电容为F.此时,将R和C并联,毫伏表测R两端输出电压,电路图图三所表示。此时将信号源峰峰值依然定为2V,测得其频率在265HZ时达成半功率,所以将信号源频率从265HZ逐步下调,同时统计下此时和其频率相对应的H 值,其幅频曲线图四所表示f=265HZH=/=f=250HZH=/=f=230HZH=/=f=200HZH=/=f=190HZH=/=f=180HZH=/=f=170H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