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82070057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庆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上海石化是1972年建设的一座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该企业选址时,结合上海地区的具体条件和城市发展规划,先后拟定了若干个选址方案,下图示意上海石化选址方案。上海石

2、化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产品覆盖油、化、纤、塑,目前积极谋划转型发展,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完成下面小题。1. 上海石化区位选择主要考虑因素是( )A. 原料和市场B. 原料和交通C. 市场和交通D. 市场和信息2. 上海石化最终选址的位置与原因是( )A. 临近铁路与河流,水陆交通便利B. 远离渔场,对水生生物影响小C. 远离主城区,对城区大气污染小D. 杭州湾水深条件好,利于建港3. 上海石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措施有( )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氢能,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推动换道超车,发展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攻关核心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A. B. C. D. 【答案】1

3、.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船舶的大型化极大地降低了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使石油化工逐渐摆脱原料地的束缚,工业区位对原料地的依赖度减弱,且上海市原料不丰富,AB错误;市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上海市石化市场广阔。图中四地均位于沿海,海运交通便利,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信息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位于金山卫,杭州湾水深条件好,金山卫一带海岸比较稳定,有建港条件,海运比较方便;金山卫相对远离渔场,污水排放对水生物资源影响较小;该地的盛行风向为东南西北,金山石化在西南,是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的污染小,因此最终选址在,D正确;处水深较浅,不利于大型船只的停

4、靠,A错误;处临近渔场,污水排放对水生生物影响大,B错误;位于城区的东南方向,夏季盛行东南风,对城区污染较大,C错误。故选D。【3题详解】上海石化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加大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开辟新赛道、开拓新领域应与能源领域相关,错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可推动石油石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正确。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可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正确。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有巨大发展潜力,正确。故选B。【点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

5、、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流转与劳动力人口外流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下图示意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流转与农村发展的逻辑关系。完成下面小题。4. 关于耕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有( )耕地流转能促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耕地流转可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劳动力外流不利于耕地流转,阻碍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外流增加

6、了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A. B. C. D. 5. 下列通过农村劳动力外流与耕地流转两者强度的比对关系预测地区村庄未来的趋势,正确的是( )A. 当劳动力外流严重,土地流转程度很高,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将发生转型B. 当劳动力外流严重,土地流转程度很低,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将发生转型C. 当劳动力外流较少,土地流转程度很低,该地区的农村将面临土地荒芜D. 当劳动力外流较少,土地流转程度很高,该地区的农村将面临土地荒芜【答案】4 B 5. A【解析】【4题详解】耕地流转可以使土地集中到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户或农业企业中,从而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虽然耕地流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产业

7、结构,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规模经营,而不一定直接推动农业现代化,错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能促使更多的耕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错误;农村劳动力外流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工作,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增加农民的总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大量的劳动力外流和高度的土地流转都表明该地区的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可能会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A正确;严重的劳动力外流和较低的土地流转程度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转型的可能性不大,B错误;劳动力外流少,农村劳动力比较充足,不会导致土地荒芜,C错误;较少的劳动力外流和较高的土地流转程度通常意味着土

8、地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不会出现土地荒芜的问题,D错误。故选A。【点睛】农用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或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指农用土地的利用要由低效低值向高效高值转化。以城市群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制造业从业人员”与外围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值来表示城市群功能分工程度,数值越大则表示该城市群功能分工程度越高。图1示意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分布,图2示意2019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功能分工情况。完成下面小题。6. 与

9、兰西城市群相比( )A. 山东半岛城市群光热资源丰富B. 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基础较好C. 呼包鄂榆城市群矿产资源贫乏D. 宁夏沿黄城市群水能资源丰富7. 对黄河流域城市群功能分工情况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 呼和浩特以依托资源加工的重化工业为主B. 兰州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高C. 西安交通运输、金融、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多D. 太原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8. 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协调发展可采取措施有( )促进区域产业的分工趋同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降低省会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A. B. C. D. 【答案】6. B 7. C 8. C【解析】【6题详解】

10、山东半岛城市群位于东部沿海,降水较内陆多,光照资源较兰西城市群贫乏,A错误。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B正确。呼包鄂榆城市群矿产资源丰富,C错误。宁夏沿黄城市群主要位于宁夏平原,地势落差较兰西城市群小,水能资源不丰富,D错误。所以选B。【7题详解】关中平原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高,交通运输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在中心城市西安聚集,对城市群的产业布局有着绝对的影响力,C正确。呼包鄂榆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高,中心城市呼和浩特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包头、鄂尔多斯和榆林则以依托资源加工的重化工业为主,A错误。兰西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指数较低,中心城市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专

11、业化分工广度不够、深度不足,未能发挥出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B错误。晋中城市群分工指数位列中游,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趋于一致,但与长三角等成熟城市群相比,中心城市太原的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D错误。所以选C。【8题详解】强化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分工协作,依照不同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和发展优势,优化功能分工格局,错误。加快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运输走廊,形成贯穿上中下游的大通道,正确。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扩大省会城市的辐射范围,集中力量率先打造省会城市核心竞争力,错误。加强黄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地区间的生态环境治理,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正确。

12、所以选C。【点睛】亚欧大陆桥发展轴,是黄河流域两大主轴之一,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亚欧大陆桥发展轴途经青海、甘肃、陕西、和河南等省,连通了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将成为黄河流域重要的辐射引领极。黄河流域第二个发展主轴是青银发展轴。青银发展轴起于山东计划单列市青岛,经过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和宁夏等6个省区,终于宁夏首府银川,连通了黄河上中下游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等,涉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将成为黄河流域的又一条发展主轴。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西亚高山林区,是我国

13、西南亚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冷杉为主要优势树种的暗针叶林是该区原有的主要森林类型,20世纪5080年代被大面积采伐,随后进行了以云杉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更新;桦木等阔叶先锋树种的天然更新也普遍而大量的发生,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下表示意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海拔高度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率分布。完成下面小题。海拔林龄3000米3200米3400米3600米3800米蓄积量(t/hm2)最大持水率(%)蓄积量(t/hm2)最大持水率(%)蓄积量(t/hm2)最大持水率(%)蓄积量(t/hm2)最大持水率(%)蓄积量(t/hm2)最大持水率(%)12-16年/104404620/21-

14、25年/135001276010850/32-36年8520156201357012610/42-47年16380223702252014710/160-200年/215109. 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 )A. 相同海拔,随林龄增加而增大B. 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C. 相同林龄,随海拔增高而增大D. 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10. 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林龄B. 土壤C. 热量D. 人类活动11. 原始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低于次生林平均水平,是因为原始林( )A. 枯落物蓄积量小B. 林龄较大C. 受干扰持水下降D. 树种不同【答案】9. A 10. C 1

15、1. D【解析】【9题详解】读表可知,不同林龄间枯落物蓄积量差异显著,B错;相同海拔,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A正确;不同海拔的枯落物蓄积量也差异显著,D错误;较高海拔(3600m)和较低海拔(3000m)处蓄积量较低,中海拔(3200、3400m)蓄积量较高,C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由于在低海拔处热量条件好,枯落物分解与循环较快;而海拔过高,林木生长缓慢,年凋落物量下降,从而出现了枯落物蓄积量在中海拔(32003400m)较高的现象。因此,山地热量条件的垂直差异,是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C正确;林龄和土壤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B错误;人类活动对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空间分布差异影响较小,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