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北京卷02)(全解全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482068051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北京卷02)(全解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北京卷02)(全解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北京卷02)(全解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北京卷02)(全解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北京卷02)(全解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北京卷02)(全解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北京卷02)(全解全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地 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参考答案:1B 2B【解析】1宇宙线观测与白昼时长无关,A错误;海子山地区海拔高,人口稀少,人类活动较少,对天文观测的干扰也较少。B正确;宇宙活动有其本身的规律,其活动的频率与观测点天气无关,C错误;空间距离过于遥远,海子山的海拔可以忽略,D错误。故选B。2伽马射线暴是一种高能电磁波,来源于恒星内部的核反应,由粒子组成,不由氮原子核和氧原子核组成,A错误;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B正确;由于其它恒星距离地球非常远,到达地球的粒子非常少,形成的极光较少,对气候影响也小,CD错误。故选B。【

2、点睛】天文台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要求晴夜多,水汽含量少,且大气宁静度高。所以,天文观测台大多会建在山上,因为山上云量小、温度低,空气稀薄、清新,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烟雾、尘埃等对观测效果的影响,满足观测需求。3A 4C 5A【解析】3据图可知,西南风将南侧充沛的暖湿气流汇入气旋核心区,与北侧冷高压带来的冷半流在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相遇,受地形阻挡,并在自身提供的强烈上升运动推动下发生凝结,从而形成暴雪,A正确,D错误;强烈上升运动导致降水量较大,不会发生沙尘天气,B错误;冬季发生雷电天气较少,C错误。故选A。4据图可知,此次我国东北山区天气变化的最直接成因是来自急剧发展的锋面气旋,是冷锋与气旋系统综

3、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地形的阻碍,导致形成强对流天气,AB错误,C正确;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D错误。故选C。5据图分析,一个急剧发展的锋面气旋从5日起在山东半岛附近生成,随后迅速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靠近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风将来自渤海、黄海充沛的水汽输送至我国东北东部山区,渤海、黄海都属于太平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暴雪,自然天气现象,指自然天气的一种降雪过程。暴雪发生的时段一般集中在10月至翌年4月。在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最大降雪量往往是在春季的“雨水”节气。暴雪的出现往往伴随大风、降温等天气,给交通和冬季农业生产带来影响。6C 7C 8B【解析】6海冰的

4、分布主要受海水温度的影响,因此与巴伦支海冬季冰区界线走势基本保持一致的是等水温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7根据材料,无冰区海气温差减小,因此无冰区向大气释放热量减少,A错;在巴伦支海的“大西洋化”过程中,无冰区的海水温度升高,无冰区向冰区热量输送增多,B错;冰区海冰面积减少、密度降低,海冰对冰区海-气热量交换阻隔减弱,冰区向大气释放热量增加,C正确,D错。故选C。8浅海大陆架面积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A错;海水从大西洋流入北冰洋的过程中,更温暖、盐分相对更高的大西洋海水一般会沉向海洋深处,而含盐量更低的北冰洋海水往往浮在表层,两者不会完全混合。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减少,北冰

5、洋的表面温度在升高,来自大西洋的海水更容易与上层海水混合,导致海水扰动加深变强,中上层水域的鱼类分布范围正逐渐扩大,B正确;鱼类分布范围的扩大与高等级动物天敌减少关系不大,C错;巴伦支海北部离大陆较远,巴伦支海西北部陆地为岛屿,沿岸径流少,对鱼类的分布范围影响小,D错。故选B。【点睛】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分布区,海水扰动,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往往形成大渔场。9B 10B【解析】9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渭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更大,A错误;汉江位于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流量更大,无冰期,汛期更长,B正确,C错误;汉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渭河属于温带季

6、风气候区,与渭河相比,汉江雨季长,汛期长,流量季节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B。10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引汉济渭”工程使渭河下游水量增大,缓解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正确;汉江为水资源调出地,不能缓解旱涝灾害,错误;“引汉济渭”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渭河的通航能力,但不能极大提高渭河的航运效率,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含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元素。11D 12B【解析】11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是一年最高的季节。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不容易靠岸,A错误;2月份当地

7、为暖季,海域解冻不利于施工车辆通行,并且此时会出现极昼,BC错误; 此时为暖季和极昼期间,热量相对充足,气温相对较高,河流可能解冻,有淡水可供直接使用,D正确。故选D。12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采用装配式、模块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建设,与是否便于长途运输关系不大,A错误;2月南极为极昼现象,属于暖季,但暖季时间较短,适合施工建设的时间较短,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便于在当地的窗口期快速施工,B正确;南极自然环境恶劣,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便于生产,C错误;南极距离我国较远,使用该方式建造不能节省运输成本,D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8、秦岭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13B 14D 15A【解析】13与东部地区相比,当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强。据此可知,当地没有充足的热量,A选项事实错误;当地气温较低,且低温有利于果蔬的有机质积累,所以当地果蔬品质优良,B选项符合题意;降水多会导致光照不足,降低果蔬品质,C选项逻辑错误;气压较低与果蔬品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排除D。故选B。14本题考查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牦牛产生的粪便经过微生物的作用会转化成土壤有机质,进而为果蔬的生长提供养分,D正确;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机械化水

9、平高,不再依赖牲畜的劳动,A错误;牲畜的粪便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矿物质是岩石风化形成的,B错误;现代化的果蔬种植不需要生物燃料,排除C。故选D。15结合图文可知,当地建立的生态农业园包括了农业种植,工业加工,以及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实现了三大产业的融合,所以正确。结合区域背景可知,当地气候高寒,多以畜牧业为主,果蔬种植少,当地牧民饮食结构中的果蔬比例较低。但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果蔬产量提升,当地牧民更容易获得果蔬,从而改善了牧民饮食结构,所以正确。现代化的农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工作机会,当地牧民不再为了增收而多养殖牦牛,牦牛数量下降,当地草场的损耗随之下降,加之当地人工种植牧草,天然

10、草场的损耗下降,所以正确。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依靠机械化,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的成本并没有降低,所以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涉及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土壤的组成及影响因素,以及农业的区位和影响等知识,是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察。水热适宜,光照充足,低温导致的生长周期长,以及昼夜温差大,都有利于农作物品质的提升。枯枝落叶、生物残体和动物粪便,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16(1)19952018年,妫水河流域各类土地面积均有变化,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幅度大。(6分)(2)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水域面积;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等。(3分)(3)

11、种类多的条件:地形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业类型多样。(1分)品质好的条件:总体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病虫害少;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环境质量好等。(3分)【分析】本题以妫水河流域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土地利用、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1995、2018年妫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图适合采用柱状图表示,纵坐标表示面积,横向用两组不同颜色的柱子分别表示五种用地1995年和2018年的面积,如图所示:读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1995-2018年,妫水河流域各类土地

12、面积均有变化,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幅度大。(2)读图可知,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因此重点要保护林地、草地、水域面积。由于耕地和建设用地占用了林地、草地、水域,因此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等。(3)种类多的条件:读图可知,妫水河流域地形起伏大,地形类型多样,因此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利于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此农业类型多样。品质好的条件:妫水河流域总体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病虫生存,病虫害少;河谷地区有河流流经形成泥沙堆积,因此土壤深厚肥沃;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污染少,环境质量好等。17(1)哈尔滨冰雪文旅资源

13、数量多,有特色;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市场广阔。(4分)(2)经过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多冻土层。(2分)(3)加强区域间联系;完善本地交通网络,提高运力(促进本地客货运输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3分)(4)特征:人口数量减少。(1分)原因: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水平较低;资源型城市受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的影响,开采成本上升,经济衰退;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岗位不足。(3分)【分析】本题以哈尔滨的产业为材料,涉及旅游业的区位、冻土对铁路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人口变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详解】(

14、1)由材料分析可得,哈尔滨发展冰雪文旅产业的优势条件有冰雪大世界、雪博会、极地馆等哈尔滨冰雪文旅资源数量多,有特色;哈尔滨政府提出“以冰雪旅游经济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提案,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交通通达度提高,交通便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5万人次,说明市场广阔。(2)由材料可知,京哈高铁沈哈段是中国首条投入运营的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经过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多冻土层分布,造成京哈高铁工程难度大。(3)哈尔滨路网建设和改造能增强区域间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完善本地交通网络,提升运力(促进本地客运和货运输的发展);在哈尔滨路网建设过程中能带动相关产业(如钢铁、水泥)等发展,提供

15、就业岗位,增加就业。(4)从2010年和2020年该地区常驻人口数据对比来看,黑龙江省近年来人口数量减少。原因:由图中数据可得,黑龙江的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水平较低;由材料可知,黑龙江省曾因资源丰富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摇篮,现状为资源型城市受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的影响,开采成本上升,经济衰退;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就业岗位不足。18(1)智利西临太平洋,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3分)(2)S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原因: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4分)或M市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原因:地处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山脉迎风坡降水多。(4分)(3)中国:市场广阔;技术、资金充足;智利: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样,价格低。(4分)【分析】本大题以智利为材料,涉及世界气候,经济合作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智利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原因:智利位于南美洲,西临太平洋,太平洋海域辽阔,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多冰雪;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和内陆地区交通不便,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